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4年—2015年第二学期《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概述》课程结课作业
2014年—2015年第二学期《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概述》课程结课作业学号:32014010026姓名:郭心怡1.城市公共交通定义是什么?以北京为例包括那些形式?(本题10分)城市公共交通是指:城市中供公共乘用的经济方便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总称。以北京为例,包括:公共汽车、电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轮渡等。2.对于如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而言发展公共交通有何重要意义?(本题10分)第一,城市公共交通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为城市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服务;保障城市交通健康有序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绿色出行、低碳出行。第二,城市公共交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经济与便捷,以提高城市的总体效益为自己的价值目标;公益体现在城市公共交通的非自立性与城市公共交通票价受控性两大特征。第三,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具有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城市人口密集,局面收入水平总体还不高充分发挥公共交通运量大、价格低廉的优势,引导群众选择公共交通作为主要出现方式。对于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交通承载量巨大,公共交通工具有载量大、运输效率高、能源消耗低、相对污染小和运输成本低等特点。在交通干线上,其优点更加明显。北京发展公共交通可以提高运送效率、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现象、节约能源、改善城市(北京雾霾)环境、减少污染、并带来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3.试分析交通事故时间分布规律给驾驶员安全驾驶具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本题15分)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规律(1)月分布1、都存在最高峰和最低峰2、上半年死亡人数低于下半年,我国比例为47.84%,日本为45.78%(2)星期分布1、存在峰值2、周一和周日事故发生率低3、周日的交通致死率高(3)小时分布1、存在峰值2、0-1时、10-11时、14-15时事故发生率高3、凌晨1-7时事故发生率低4、0-1时、19-21时死亡率高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并不都在早晚高峰,而是车流量较少的时段,例如午后。提醒驾驶员集中注意力,不要因为车少就开快车,超速行驶。另外,晚间与午夜发生概率高,提醒驾驶员不要酒后驾车,也不要疲劳驾驶,不超速,遵守交通规则。4.行人中的儿童、年轻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在参与道路交通时分别有哪些行为特点?如果你是司机,遇到上述人群过马路的情况,应该做何反应?(本题20分)(1)儿童行人的行为特点不懂得观察和确认是否安全,这是儿童行人的一大特征;研究表明,1-4岁儿童,60%以上的没有证实安全的情况下横穿道路;5-8岁儿童中有30%左右,没有证实安全的情况下横穿道路;一般儿童9-12岁左右才能基本上达到和成人一样,能够对道路交通情况进行很好的观察和判断。因此,在学校、幼儿园周边、小区附近或见到儿童时,要减速慢行,认真观察,谨慎驾驶,注意力集中,以防突发状况。(2)老年人的行为特点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感觉和行为都显得迟钝,发现和躲避车辆的能力下降;对机动车速度和距离判断的误差大,有时因判断不清而与机动车争道抢行;老年人喜欢着深色衣服,在夜间或傍晚,不易被发现;老年人在横穿道路时,有突然折回的现象,常使驾驶员措手不及而造成事故。虽然,老年人有以上缺点,但是老年人比较谨慎,乱穿道路的行为不多;日本的一项分析表明,5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人行横道上等待穿越的时间平均为29s,比13-19岁少年等待时间长4s,并且等待时比较有耐心。驾驶员在遇到老年人时,不要与之争吵或争抢,也不要鸣笛以防老人受到惊吓,节外生枝。要减速慢行,或停车让老年人先行。(3)青壮年行人的行为特点青壮年人精力充沛、感觉敏锐、洞察力强、反应速度快、应变能力强、对交通法规也比较熟悉,一般不容易发生行人事故。但是,青壮年出行时间多,行走距离远,客观上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而且,青年人好胜心强,容易任意穿越道路,与汽车争高低,因此,交通事故一般发生在横穿道路和交通拥挤的时候。据统计,青壮年在车祸中的死亡率,约占交通事故总死亡人数的30%以上。驾驶员在遇到青壮年行人时要小心驾驶,不要与之争吵或争抢,以防行人由于好胜心差生不必要的麻烦。可以减速慢行,并鸣笛警示。5.饮酒驾驶和疲劳驾驶都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令禁止的行为,试论述饮酒与疲劳驾驶对车辆驾驶的危害?(本题20分)醉酒、饮酒后驾驶饮酒对人体的损害会使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碍,包括:感觉技能迟钝;注意力被严重干扰;记忆力减弱;思考判断能力低下;人的情感失控,性格发生暂时性变化等。易导致驾驶行为的恶化。一般,当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0.5mg/ml时,驾驶机能受到影响,辨色能力降低,选择反应时间增加,错误反应增加46%。酒精对人的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容易导致感觉模糊,判断失误,反应不当,从而危及行车安全。饮酒使人的色彩感知能力下降,视觉受到影响,对人的判断力有影响。使人记忆力降低,情绪变得不稳定,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语言和行为。极易发生交通事故,殃及无辜群众。不仅无法保证驾驶员自身的安全,也无法保障路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疲劳驾驶所谓驾驶疲劳,指驾驶员在行车中,由于驾驶作业使生理上、心理上发生某种变化,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低落的现象。根据专家对事故的统计,因驾驶疲劳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7.5%。因疲劳驾驶发生事故,除外部所能见到的或能明显发现的以外,一般很难判断,因此,实际上因疲劳驾驶发生事故要超过以上数字。驾驶疲劳原因来自三方面:生活上的原因、心理和生理上的原因、驾驶作业中的原因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疲劳后继续驾驶车辆,会感到困倦瞌睡,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精神恍惚或瞬间记忆消失,出现动作迟误或过早,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因此,疲劳后严禁驾驶车辆。6.请根据本课程所学知识分析“路怒症”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的避免。(本题25分)路怒症,顾名思义就是带着愤怒去开车。指汽车或其他机动车的驾驶人员有攻击性或愤怒的行为。此类行为可能包括:粗鄙的手势、言语侮辱、故意用不安全或威胁安全的方式驾驶车辆,或实施威胁。(1)路怒症产生的表面原因有因堵车和路况不佳;因看到别人违章,影响到自己行车;因周边车辆加塞或者超车;还有别人违章,即使没有影响到自己也动怒;因新手开车不懂规则动怒。路怒症产生的心理原因是开车人有一种不正确的期望,他们下意识里认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设定的方式和时间从甲地开到乙地,没有任何意外事项应该阻挡他们。通常这类“马路愤怒者”开车时的5种幼稚心态包括:1、即使完全没有必要赶时间,司机仍会给自己设定一个预期时间,规定自己在多少时间内到达目的地;2、喜欢在马路上和其他司机竞争,超过对方就高兴,被对方超过就懊恼;3、如果旁边的汽车打方向灯想变换车道,本能反应是加速跟上去,不让他超车;4、看到别的司机错误或不守规矩的动作,尽管一点都没妨碍自己,但嫌恶的情绪仍会油然而生;5、觉得别人侮辱了自己,会产生报复心态,并很难克制住这种心态。另外也有观点认为:压力过大引发路怒症,不文明驾驶引发路怒症,缺乏安全感引发路怒症,隔离感引发路怒症(2)如何避免1.加强心理治疗在目前驾驶人员素质与公共交通等外界因素无法有效改变的情况下,防止“路怒症”最切实的做法是做好自我调节,让心情“慢下来”。因此,在每次出行时尽量提早出门,让行车时间更充足,有了时间,在适当情况下还可有意识放慢车速,让自己尽量从容些。遇到堵车,呆在车里听听音乐或摆弄一些有趣的小玩意以转移注意力。另外,司机还需要从心理治疗、提高行车素养等方面入手,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情绪激动时不宜驾车。要经常自我检查,若发现自己连续几周有严重的情绪失控、食欲不振、失眠、焦躁不安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平时也要通过一些轻松的活动排解和释放紧张情绪,比如爬山、打球、唱歌、跳舞、游泳等都十分有效。2.提高行车素养目前,英国、芬兰、韩国等国家每年都会对驾驶员进行心理测评,合格者方准上路,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去借鉴。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倡导教育司机,提升行车素养,养成礼让驾车、“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等文明行车习惯。驾校在培训学员时可考虑开设相关课程,帮助学员树立正确、健康的“驾驶观”。3.疏导公共交通当前,我国私家车增长速度过快,而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跟进速度不够,造成汽车数量超过道路负载,从而引发了“路怒症”等现代都市病。因此,大力发展包括公交、地铁、轻轨以及班车等在内的公共交通系统,将是有效减轻城市车辆负载、改善城市交通面貌、缓解有车族“路怒症”的重要举措。(3)缓解基本方法根据相关调查,认为车里收听轻松的音乐或者广播节目可解的占了61.6%;认为通过各种心理调试和治疗可解的占了47.6%;认为保持车内合适的温度,及时通风可解的占了41.9%;认为合理安排出行时间可解的为34.6%。建议一:避免不良情绪干扰建议二:开车别在路上争吵建议三:出门前准备周全
本文标题:2014年—2015年第二学期《城市公共交通安全概述》课程结课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8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