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3-2014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1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长江流域。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使用简单的工具、会用火。2:北京人:(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之间(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3)体质特征:能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相似,头部保留猿类一些特征(4)生产情况:会制造工具,把石头打制成石器,把树枝砍削成木棒(5)生活情况: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有简单语言(过群居生活的原因:环境险恶;生产工具简陋。概况:几十个人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3:火使用的意义:用火烧烤食物、照明、防寒、驱赶野兽。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会不会制造工具。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挖掘水井)时间距今约6000多年距今约7000多年地理位置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建筑房屋半地穴式(北方气候干燥寒冷)干栏式(南方气候潮湿炎热多雨)种植农作物粟、白菜、芥菜水稻陶器风格彩陶黑陶生产工具磨制石器磨制石器①定居原因:农业发展需要②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建筑风格不同的原因:自然环境差异③山东大汶口居民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对比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4同、4异)(1)同:都处于新石器时代;都开始了农业种植和走向定居生活;都学会了建造房屋;都使用陶器。(2)异: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时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屋是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黑陶、半坡原始居民使用彩陶;河姆渡原始居民是北方(黄河流域)的代表、半坡原始居民是南方(长江流域)的代表。第3课华夏之祖1:炎帝和黄帝: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2: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3: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距今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帝黄帝联合战胜蚩尤,后来炎帝黄帝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的主体。炎帝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3: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与禅让制有关的人是尧、舜、禹4:大禹治水(黄河)——方法: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1、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都城在阳城。夏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2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2)王位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父位,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3)夏朝统治:夏朝设置官吏,军队和监狱,制定刑法,建立起一整套国家机构,夏的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4)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国君汤,团结周围小国和部落,利用夏的最后一个国王夏桀的暴政失去民心,起兵攻夏。夏灭亡,汤建立商朝,2、商朝:(1)建立:公元前1600年,商汤在亳建立商朝(2)迁都: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因此后代又称商朝为殷朝(3)范围:东到海滨,西至陕西西部,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4)衰落: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一个有名的暴君,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周武王建立周朝,商朝灭亡。3、西周:(1)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强盛:西周的经济发展,全国的土地归周王所有,农作物品种增多,手工业分工较细,原始瓷器制作普遍,开始使用瓦。(3)灭亡: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西周结束,4: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的出现和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由“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5:夏商的灭亡得到的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6:西周的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目的:巩固对周边的统治。(1)内容: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给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2)分封依据(原则):血缘关系;(3)分封对象:王族,功臣,旧贵族后代;(4)诸侯的义务:A、定期朝见周天子B、纳贡C、带兵征战D、服从命令分封制的作用及影响: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7、西周的社会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以上属于统治阶级)→平民→奴隶。平民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3)奴隶来源于战俘和罪犯,毫无人身自由和财产,被用于交换、赏赐、买卖、祭祀供品和殉葬。(4)西周统治人民的手段有两种:暴力镇压(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祭祀祖先)。(5)统治阶级通过祭祀祖先的礼仪活动来教育感化民众。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2:春秋争霸的原因:A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严重危机。B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而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2)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原因:①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经济(根本原因);②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③拥有山水鱼盐之利。称霸标志:葵丘会盟。(管仲—老马识途)启示:改革是强国之路;善于利用有利的条件发展经济;重用人才;政策措施要得当(3)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庄王称霸(邲之战)——问鼎中原。(4)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称为战国时期;“三家分晋”:赵、魏、韩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地理方位:东齐西秦南楚北燕中间赵魏韩)(5)合纵:六国联合抗秦(合纵弱以攻一强)。3(6)连横:秦国灭六国(事一强以攻众弱)。(六国失败原因——朝秦暮楚)(7)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是:齐国秦国楚国。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1:春秋时期铁器牛耕(战国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2: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支持。主张按照现实需要改变治理国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旧。原因:富国强兵内容:(1)中央集权: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对后世影响最大);统一度量衡。(2)富国: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3)强兵:奖励军功(旧贵族最反对)影响:使秦国富国强兵,国力大增,为后来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成败:一场改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最后被处死了,但变法取得了成功。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意义)。启示:①改革是强国之路;②要敢于创新,坚持不懈;③改革是必然的④要重视发展经济。第8、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二文字的演变1: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称为“甲骨文”。这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青铜工艺:商朝时期,人们已经懂得把铜、锡,铅熔冶在一起铸造。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它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工艺高超,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反映了商朝工匠的聪明才智,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文明。3: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铭文;孔子:(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1)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民间创办私学第一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2)孔子的思想是“仁”和“礼”。政治思想:为政以德,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教育对象)、因材施教(教育方法)、当仁不让于师。(1)孔子的思想被弟子整理成《论语》。(2)老子,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顺应自然,以柔克刚,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辩证思想)。老子的思想被弟子整理成《道德经》(《老子》)百家争鸣(3)百家争鸣出现于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产物,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4)治国之道:儒家:为政以德,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法家:以法治国,加强刑罚;主张改革创新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学派代表人物时期代表作政治思想儒家孔子春秋《论语》仁政,“礼”“德”治国民贵君轻孟子战国《孟子》墨家墨子战国《墨子》“兼爱”“非攻”道家老子春秋《老子》(《道德经》)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庄子战国《庄子》法家韩非子战国《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4都江堰:①时间:战国时期;②人物: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父子;③四川岷江流域(成都平原)④功能:防洪灌溉水利工程;⑤意义: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都江堰修建的意义:(1)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2)代表了我国当时的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编钟: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战国编钟。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达到很高水平。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11课:秦帝国的兴亡1、公元前221年,秦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2、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①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根本原因);②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最强;③长平之战后,六国皆无力抗秦;④嬴政的雄才伟略。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混战分裂割据局面;②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爆发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没有推翻秦朝的统治,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秦的主力,后来刘邦灭亡秦朝。4、成语:长平之战——纸上谈兵,大泽乡起义——揭竿而起;巨鹿之战——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楚汉战争——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约法三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第12-14课:秦汉秦始皇(千古一帝+暴君)汉武帝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①中央:皇帝制,三公制(丞相—政事,御史大夫—监察,太尉—军事)②地方:废分封,立郡县①颁布推恩令(主父偃),削弱封国势力;②强化监察制度,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经济文化方面统一车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统一文字(小篆)盐铁官营,统一货币(五铢钱)军事方面御匈奴,修长城(临洮—辽东)派将军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思想方面焚书坑儒(李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外交方面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1)(根本否定)“焚书坑儒”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危害影响: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始于汉武帝时期,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汉朝时期,在长安设立太学,为全国最高学府;在地方设立官学,教授儒家思想。兵家孙武春秋《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战国《孙膑兵法》5(3)推恩令的巧妙之处: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削弱了诸侯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推恩令下新封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4)如何评价秦始皇?提示:他既是一位杰出的帝王又是一个暴君,功大于过:功:①完成国家统一,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②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③统一车辆形制、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过:①焚书坑儒,摧残文化。②徭役繁重,赋税沉重。③刑法严酷,生活腐化。如何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在他统治期间,西汉王朝中央集权空前加强,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他开拓国土,使西汉成为当时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大帝国,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5)刘邦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也采取相同的政策,使社会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史称“文景之治”。(休养生息: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赋税负担,发展农业生产)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1、张骞——开通丝
本文标题:2013-2014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92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