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2014年医政科工作汇报
2014年医政、药政和中医药工作总结2014年,我局医政、药政、中医药工作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分管领导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2014年卫生工作要点,以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线,强化医疗和服务能力建设,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安全,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医政工作:(一)、加强医疗审批管理1、清理审批项目,规范审批行为。为进一步深化卫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卫生行政审批行为,提升审批效能和质量,按照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部署,结合卫生和计生机构改革及局机关科室职能调整实际,对我局行政审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清理后,我局保留法定审批项目有大项小项;进一步理顺了审批关系和程序,建立了医政科牵头,法规科、基妇科、妇幼科、计生基层指导科配合,行政服务中心卫生计生局窗口统一办理的机制。2、做好医疗机构校验工作。按照行政审批和医疗机构管理法规要求,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校验管理程序。校验一级医院(卫生院)31家,门诊部、个体诊所130家。组织250多人参加全国医师资格考试,完成400多人医师注册和变更注册;完成1200多人护士执业注册与延续注册。(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1、制定《卫生院(一级医院)医疗业务管理指南(2014年版)》,规范医疗管理。为加强医院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我局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技术标准规范以及《四化卫生院评审标准》,组织制定了《卫生院(一级医院)医疗业务管理指南(2014年版)》,召开了业务院长会进行了学习部署,组织专班对各医院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促进了各医院规范医疗管理。2、加强急诊与急救管理。在加强市一医院120建设与管理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各医院急救能力建设,制定了急诊科(室)建设与管理标准,要求中心卫生院以上单位设立急诊科,其它医院设立急救室,同时,开展医疗急救队伍的培训,加强了对急诊、急救工作的检查,急诊、急救医疗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应急保障能力有了明显拉高。为切实加强我市救护车管理,防止救护车违规使用,规范救护车管理和使用监控,保障医疗急救工作需要,我们统一为全市28家医院39台救护车安装了车务通定位仪,规范了急救车辆的运行管理,杜绝了违规使用急救车辆的行为。3、加强无偿献血与血液管理。大力宣传无偿献血法律法规和血液知识,积极开展无偿献血工作,在利用“爱心血屋”做好日常献血的基础上,组织市直部门和乡镇开展了两次应急献血活动。全年共献血8915人次,献血量3422300毫升,其中卫生系统献血245人次,献血量91300毫升,不仅保障了我市临床用血需要,还支援了外地用血急需。督导各医院严格执行《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牢固树立科学用血、合理用血的观念,积极推行成分输血,进一步提高了血液使用效率。加强输血质量控制,落实输血前五项(肝功能,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检测制度,确保临床用血安全、及时、有效,预防和控制血液性疾病传播。(三)加强医疗技术管理1、建设重点专科,提升技术水平。重点专科是医院的品牌和龙头,对医院的发展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今年以来,我们积极督导市一医院创建省级重点专科和县级医院重点专科,从人力、物力、资金和技术上扶持,做好信息互通和上下联络,创建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市一医院申报6个县级医院重点专科,省验合格6个,通过创建重点专科,提升了市一医院的技术水平和实力。2、成立检验质控中心,推进检验结果互认。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避免重复检查,减轻患者负担,我们积极推进质控中心建设,建立检验结果互认制度。成立了市临床检验与质量控制中心、市病理诊断与质量控制中心,设立了两个中心专家组,制定了中心章程,召开了两个中心成立启动会议,组织开展了检验与病理专业人员培训和实验室的室间比对工作,提高了临床检验的整体质量与水平。3、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扩大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医院范围,增加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量。今年我市二级医院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市第一人民医院不少于12种,市中医院不少于5种,妇幼保健院1-2种。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有效整合了医疗资源,缩短了住院日,降低了疾病诊疗费用,提高了医院服务效率。4、开展“三基“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在全市各医院开展“三基”培训活动,加强医院内涵建设,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技术水平。今年,通过各级学术组织及市一医院、中医院牵头举办培训班12期,局医政科举办培训班4期,共培训卫生院以上医务人员近2000人。组织开展了卫生院护士长全员培训与系统进修工作,共有30家医院100多名护士长在市一医院接受了为期一个月的强化临床进修,提高了护士长的技术水平和病区管理能力。四、加强医疗服务管理1、深化“三好一满意”活动。按照“质量好、服务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总体要求,继续深入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我局制定了“三好一满意”活动实施方案,细化了活动内容和检查考评要求,并将活动范围延伸到疾控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和计生技术服务机构。通过活动的开展,各医院进一步加强质量建设和管理,改善医疗服务,改进医德医风,提升了群众对医疗卫生的满意度。2、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根据原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及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工作的通知》精神,继续在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活动以“提升职业素质、优化护理服务”为主题,达到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目的。目前,市第一人民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在全院病区全面覆盖,其它二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已达到80%以上的病房,各乡镇卫生院都有一个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开展,促使各医院重视和加强护理工作,提高了各级医院护理管理能力、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水平。五、加强医疗安全管理1、积极创建平安医院。我市调整了平安医院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细化了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检查考评标准。工作中重点抓好医院内部防范体系和制度建设,加强医患沟通和医疗纠纷矛循化解,在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建立了警务室,积极配合公安部门打击医闹,及时受理医疗投诉和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依法、依规处理医疗事故,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全年受理医疗纠纷投诉60余件,处理医疗纠纷信访件50余件,均得到较好解决。2、全面实施医疗责任保险。为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的医疗风险社会分担机制,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防御风险的能力,减轻医疗机构处理医疗纠纷的压力,我局在全市推行了医疗责任保险,局下发了具体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组织专班进行督导检查,推动了工作的落实,市一医院、市中医院和25个镇卫生院以及527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参加了医疗责任保险。3、组织开展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检查。今年以来,我们在抓好医疗质量、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医疗安全管理指导的基础上,注重加强监督检查,促进落实。下半年以通知检查、突击检查等方式,对各卫生院和民营医院进行了两次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个案问题督促单位及时进行整改,较普遍的问题制定技术管理规范下发各单位执行。通过检查和督促各单位整改,进一步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了医疗质量,保证了医疗安全。六、加强医疗保障管理1、顺利完成了征兵体检任务。今年,为贯彻落实好全省和襄阳市征兵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夏秋季征兵体检工作,我们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召开征兵体检专题会议,要求高度重视并抓好夏季征兵体检工作,把征兵体检工作作为党和政府交给卫计部门的一项崇高的政治任务来抓。为把好医务人员关,市卫计局通过层层筛选,共从全市各医疗单位抽调40多名政治素质好、业务技术精、工作责任心强的业务骨干参加征兵体检工作。二是加强学习,明确任务。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征兵体检的相关标准,要求每位体检医生都能够熟悉和掌握,并严格按照《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及相关要求,把好征兵体检“关口”。三是强化责任,确保质量。市卫计局与体检组每位医生分别签订了《市2014年度征兵体检工作责任状》,要求每位体检医生增强责任意识,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在体检工作中坚持做到“严、细、实、慎”,即:严格标准、细心体检、实事求是、慎重结论。认真执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严格把好了体检关口,确保了体检质量。共体检950多人,复查600多人次,顺利地完成了征兵体检任务。2、加强重点疫情医疗救治。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多发病,病情变化快,少数易发展为重症导致死亡。我们从年初及早着手,对手足口病医疗救治工作作出部署,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社会群众健康教育,从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管理、留观病人治疗、药品供应保障、院内感染防控、病人和疑似病人转运、确认病人规范治疗以及重症病人抢救等方面严格管理,规范诊疗,医疗救治工作成效显著,规范治疗率和治愈率明显提高,重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同时,积极做好埃博拉出血热医疗救治准备。加强了“埃博拉出血热”医疗救治知识培训,组织制定并完善了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做到组织、人员、设备、物资、技术“五准备”到位,防范于未然。3、做好大型活动医疗保障。大型活动医疗保障是卫生计生部门的重要职责。2014年以来,组织各医院为人大、政协两会等大型会议,桃花节、玫瑰节等大型节庆,汉城、万象城开盘等大型活动,交通和安全生产事故等大型急救提供医疗保障服务20多次,出动救护车50多台次,医护人员100多人次,次次做到安排周密、到位及时、服务优质、保障有效。二、药政工作(一)重点抓好基本药物实施工作今年在巩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抓好环节管理,促进规范运行。强化医院领导和药剂工作人员基药政策培训,严格按基药管理规范抓好计划申报、审核汇总、平台提交、配送验收、货款结算、信息反馈等工作。二是着力提高基药配送率。针对少数配送企业部分药品配送率低和配送不到位的问题,我局加大信息沟通、约谈通报、上报反映工作力度,敦促配送企业及时整改问题,千方百计提高基药配送率,2014年比2013年基药配送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三是落实基药货款省级平台结算。按照全省平台结算要求,我们组织基药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深入各医院督办指导,帮助卫生院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确保了2014年7月份按时执行基药货款省级平台结算。四是扩大基本药物实施范围。按照医改要求,积极在公立医院改革单位市一医院、市中医院、市保健院推广使用基本药物,提高配备使用比例,三家医院基药配备使用比例分别达到42%、40.03%、46%,高于公立医院改革要求。五是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策执行。结合医疗业务工作督导检查,分别对全市卫生院和部分村卫生室实施基药工作和执行政策情况进行了两次检查,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二)积极创建全省规范化管理示范药房在全市医疗机构积极全面开展了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药房创建活动。我局印发了创建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工作措施和工作步骤,并召开了动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组织业务院长和药剂科长进行了创建标准和管理知识培训。各医院以创建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了医疗机构药房建设与管理,积极改善药房基础设施条件,健全药房管理制度,优化药品采购、贮存和保障流程,提升临床药学服务能力,提高药学人员业务水平,促进合理用药、规范用药和安全用药。(三)继续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省、襄阳市的相关要求,今年继续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督促、指导各医院严格执行《湖北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办法》,要求各医院制定本单位抗菌药物供应使用目录,加强采购供应管理。严格抗菌药物处方权管理,执业医师须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合格后,方可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严格遵循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原则,卫生院应合理使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格控制使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禁止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村卫生室只能使用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四)加强
本文标题:2014年医政科工作汇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93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