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2013-2014学年度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难忘九一八
12013-2014学年度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难忘九一八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侯,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这首凄怆的歌曲唱出了中国人民对日寇的无比痛恨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歌中的“家乡”在A.东北B.华北C.西南D.西北2、下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示意图,从中可以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A日本策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B蒋介石命令张、杨对陕北红军发起进攻C.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D.全民族抗日战争正式开始3、推动了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全民族抗战的关键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重庆谈判4、下图标语中“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愿望得到初步实现的标志性事件是A.九_八事变爆发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卢沟桥事变爆发D.台儿庄战役胜利5、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过程中,某同学整理制作了下面的表格。其中出现明显错误的是2序号事件时间作用①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②卢沟桥抗战1937年7月该事件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③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天取得抗战开始以来的重大胜利④百团大战1940年8月开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战役A.①B.②C.③D.④6、“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是指A.平津地区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D.华东地区7、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新闻,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该新闻报道的事件应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平型关大捷8、二十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人曾大量移民中国东北,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西安事变B.七·七事变C.南京大屠杀D.九一八事变9、1934年,张学良为东北大学校刊题词:“现在唯一救国之方,是坚确决心,把我自己无条件的贡献给社会和我的国家。”下列属于张学良实践自已誓言的行动是A.投身辛亥革命B.参加南昌起义C.发动西安事变D.卢沟桥抗战10、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七七事变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台儿庄战役D.中共“七大”的召开11、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于A.七七事变B.八一三事变C.柳条湖事件D.九一八事变12、“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A.阴谋夺权B.逼蒋抗日C.投靠日本D.炫耀武力13、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下表格设计中正确的是重大事件标志性意义①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②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③七七事变全国性抗战拉开序幕④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4、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15、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是A.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B.谈判结果都对国家、民族有利C.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D.都与抗日有关16、1946年东京国际战犯法庭上,日本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承认当时(1931年)的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这一事件。当年日本关东军未经宣战就在24小时内占领沈阳和长春,然后成扇形展开,迅速占领东北三省。关东军行动的速度和目标的精确性,证明了这位外交官的供词的真实性。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的这一事件是指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八一三事变D.华北事变17、“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是指A.平津地区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D.华东地区18、“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中的“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D.北伐战争19、据《西北文化日报》报导,1936年12月12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兵谏的两位爱国将领是A.李宗仁张自忠B.佟麟阁赵登禹C.张学良杨虎城D.彭德怀贺龙2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平津失陷二、填空题()五、问答题()21、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是在什么事件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怎样的主张?(4分)(2)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提出这一主张的出4发点是什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5分)(3)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是在什么事件之后?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4分)(4)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翻案,针对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历史、修改日本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的行为,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22、历史歌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阅读下列歌词回答问题(5分)材料一:《松花江上》歌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高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材料二:《卢沟桥之歌》歌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1)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指哪一年发生的什么事件?(2分)(2)材料一中所指事件发生后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什么方针使我们丧失了东北无尽的宝藏?(3)《卢沟桥之歌》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1分)(4)材料中的歌曲曾经广为传唱,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心声和风貌,请你再举出一例你所知道的同一时期反映同一主题的歌曲。(1分)七、综合题()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法国到广州,从鸣枪上海到鸣枪南昌,从广东陆丰到香港油麻地,从遵义到延安,从西安到重庆,从南京梅园新村到上海周公馆,周恩来留下了一串让人说不尽的话题。——《伟人周恩来》解说词材料二他(周恩来)是个伟大的外交家。——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请回答:(4分)(1)周恩来在广州时曾担任过哪一所学校的政治部主任?(1分)(2)材料一中的“鸣枪南昌”是指哪一历史事件?(1分)(3)周恩来“从西安到重庆”先后两次同蒋介石进行周旋与谈判。其中,经过周恩来的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1分)(4)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请用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说明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外交家”。(写出一条即可)(1分)24、材料:“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蒋中正。”请回答:(1)这份电令是蒋介石下达给谁的?(1分)(2)电令中所说“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1分)(3)这份电令产生了什么后果?(1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说:“我爱中国,我更爱东北,因为我的祖宗庐墓均在5东北,如由余手失去东北,余心永远不安。但余实在不愿以他人的生命财产,作余个人的牺牲,且不愿以多年相随、屡共患难的部属的生命,博余一人民族英雄的头衔。”材料二:1933年张学良对人说:“只要有人能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出去,不论他是哪一阶层的人,我都愿意把我自己所有的力量给他,并且我愿意无条件的听命于他。”材料三:1934年1月,张学良说:“青年人‘何以无出路,还不是由于你的国家太弱了吗’?整个国家的苦闷与无出路,是高于你个人问题的几千万倍……只有解决国家问题,才有个人的出路。”请回答:(1)材料二和材料三都反映了张学良同一种思想,是什么?(1分)(2)材料一反映了张学良对东北问题的什么态度?你认为他这种思想存在的原因有哪些?(3分)(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你发现张学良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4)张学良关于青年人的出路与国家前途的关系的意见对你有什么启发?(2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12月17日《桂林日报》请回答:(1)“陕变”指张学良与________发起的________,该事件发生于________年。(6分)(2)结合材料,分析张学良他们为何有此行动?(4分)(3)中共对这次事变的态度是怎样的?(4分)27、阅读下列材料(8分)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侯中央处理。——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请回答:(1)材料反映了蒋介石的什么态度?(2分)(2)“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日军发动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2分)这一事件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2分)28、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北文化日报》报导的一则消息,(12分)请回答:(1)此消息报导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6(2)此事件的策划者是谁?他们策划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6分)(3)此事件的结果如何?有何重大意义?(4分)29、材料一:张学良自与国民党接近以来,对于日本在满洲权益的压迫愈益激烈,招致严重紧张状态。9月18日事件,在极紧迫气氛下产生,日本军队的行动并未超越自卫权,就公平判断,倘置其它国家于日本同一境地,则亦将出诸同一行动。——引自日本政府关于九一八事变发表的意见书(1932年11月)材料二:我国人民此刻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引自蒋介石在国民党南京市党员大会上的演讲(1931年9月22日)请回答:【小题1】材料一中,日本对发动九一八事变作了怎样的解释?目的是什么?你认为真实原因是什么?【小题2】依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对九一八事变采取了怎样的政策?结果如何?蒋介石采取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0、阅读下列材料:“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请回答:【小题1】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说那是个“悲惨的时候”?【小题2】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东北的迅速沦陷?【小题3】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小题4】对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想?3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1)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2)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3)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4)红军长征途中跳出敌人包围圈的军事行动是——(5)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的标志——(6)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7)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参加对日作战的会议----(8)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事件——(9)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0)社会主义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材料二:如图,2006年4月,日本苦行僧岩田隆造再度踏上来华谢罪之行。他身披黄色袈裟,身背两个布袋,面前的布袋写着“谢罪”两个字,背后的布袋则写着“谢恩”两字。他7此行的目的和以前有些区别:
本文标题:2013-2014学年度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难忘九一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099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