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活页规范训练1-1区域和区域差异1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1课时)(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区域和区域差异12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3、4、105、6、916、17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12、13、148、11、157、16、17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右图,回答1~2题。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来的区域特征是()。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特征。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1题,图中反映了不同干湿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范围不同,体现了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第2题,不同的干湿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类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答案1.B2.C读下图,完成3~5题。3.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A.地形条件不同B.水热条件不同C.土壤条件不同D.光照条件不同4.图中Ⅰ、Ⅱ、Ⅲ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土壤和植被B.水文与植被C.地形与气候D.地貌与水文5.有关Ⅰ、Ⅱ、Ⅲ三个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Ⅱ区比Ⅲ区纬度高,故热量较Ⅲ少B.Ⅲ区比Ⅱ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Ⅱ区强C.Ⅲ区与Ⅰ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D.Ⅱ区比Ⅰ区北部降水少,故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与Ⅰ区北部为界解析地理界线P是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北侧是小麦种植业,南侧主要是水稻种植业,主要影响因素是水热条件不同,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图示Ⅰ、Ⅱ、Ⅲ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地形与气候。Ⅰ、Ⅱ、Ⅲ三个自然区分别是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Ⅱ区虽然比Ⅲ区纬度高,但由于地势低所以热量条件要好于Ⅲ区;Ⅲ区光照强于其他两区主要是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的结果;Ⅲ区与Ⅰ区西南部以3000米等高线为划分界线。答案3.B4.C5.D读下表,回答6~7题。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地点①②③④年降水量(mm)15.6466.6777.4205.4一月平均气温(℃)-8.5-6.6-1.2-9.0七月平均气温(℃)27.423.523.923.66.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7.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解析第6题,由表中资料分析可知,四地冬季气温都在0℃以下,我国南方地区冬季平均气温高于0℃。而①地的年降水量稀少,说明地处内陆,无春汛,②③两地年降水量超过400mm,应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我国季风区降水量大于400mm,所以判断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第7题,分析表中材料,①地年降水量稀少,发展农业必须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而水源不可能是大气降水,因此是高山冰雪融水。答案6.C7.A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回答8~9题。8.图中所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连线正确的是()。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B.②—草原茫茫牧牛羊C.③—翠竹青青有人家D.④—山歌阵阵采茶忙解析图中所示区域为①鄂尔多斯高原,②黄土高原地区,③华北地区,④西南地区。根据各地区特点,可判断出④西南地区为我国茶叶种植区之一。答案D9.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D.④区土壤盐渍化普遍解析图中各地区的环境问题应充分认识。其中①地区荒漠化严重,②地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③地区洪涝、盐碱、风沙严重,④地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答案B读我国地理自然分区局部图,完成10~11题。10.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中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且气温年较差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11.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风沙、盐碱、旱涝B.乙——洪涝、风沙、低温C.丙——积温低,生长期短D.丁——水源不足、风沙危害解析第10题,丁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光照丰富,且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第11题,乙地位于长江以南的湿润地区,没有风沙灾害。答案10.D11.B读图,完成12~13题。12.下列各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匹配正确的是()。①A—青稞、春小麦②B—棉花、水稻③C—小麦、柑橘④D—冬小麦、甜菜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13.下列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A.A、B两地区河流的补给方式相同B.D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气候C.C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D.四地的植被类型均不相同解析青藏高寒区地势高,气候寒冷,适于喜温凉、生长期短的作物生长。如青稞、春小麦等。B地区是太湖流域,气候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水稻是本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但油菜、棉花的产量也很大;C地区为河西走廊,有丰富的冰雪融水灌溉农田,形成我国重要灌溉农业区,盛产葡萄、哈密瓜、长绒棉;D地区是以黑土著称的东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这里是我国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的主要产区。答案12.C13.D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地理环境差异较大,人类活动也不同。读下图回答14~15题。14.B所在地区的农业自然景观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B.土壤C.水分D.经济发展水平15.有关河流①②的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①水能非常丰富,其谷地是该区域主要的农业区B.河流②水量丰富,流量平稳,因此航运价值较大C.两条河都是外流河,沿岸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工业发达D.降水是两条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流域内人口稠密,城市密集解析第14题,B地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由于气候干旱,农业只能在有水源的地方才能发展,属于绿洲农业;绿洲一般分布在山麓的冲积扇或洪积扇上,呈带状或点状。第15题,河流①是雅鲁藏布江,由于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该河流最后注入印度洋,是一条外流河;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是青藏高原主要的农业区。河流②是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该河下游地区在冬季断流,因此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上游地区。两条河流流经地区地形复杂,交通闭塞,经济比较落后。答案14.C15.A二、综合题(共40分)16.读“我国自然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1)用实线在图上画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2)各自然区在划分时所考虑的因素是(双选)()。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某一地理要素C.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D.综合地理要素(3)内蒙古草原和西北温带荒漠地区的分界线大致在________一带,相当于年降水量________毫米等降水线。b、c两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线,这种分异规律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4)a所在自然区内有我国重要的经济区是________,还有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是________。解析自然区的划分是建立在自然地理环境区域分异的基础上的,但划分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以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以草原植被为主,以西是荒漠草原,而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在贺兰山一线;图中b和c分别是华中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和华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它们之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a是我国华南热带湿润地区,这里经济水平最高的是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我国在这里最早建立了特区,有深圳、珠海等。答案(1)略(2)CD(3)贺兰山200秦岭—淮河热量(4)珠江三角洲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7.案例分析是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读图,回答问题。(24分)案例材料:30°N附近三个三角洲位置示意图比较目的:比较区域差异的目的在于找出区域典型要素,理解主要特征,探求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的措施。分析方法:区域地理学习最常见的方法是比较法。比较区域差异可以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进行。自然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人为要素有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但对区域的比较不要面面俱到,而要先找出最明显的具有代表性的要素。(1)甲、乙、丙三个三角洲,在位置上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在形成原因上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在人地比例上的相似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2)乙、丙两三角洲与甲三角洲的距离相对较近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丙三个三角洲均是本国重要的农业区,试列表分析说明它们发展农业生产的共同优势条件和主要不同特点。解析甲、乙、丙分别是尼罗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发展农业生产条件相同点可从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和人口、交通、市场等方面比较。不同点从作物种类、发展水平方面进行比较。答案(1)都位于30°N附近的大河入海口都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都是地狭人稠的地区(2)乙因为乙与甲三角洲的经度间隔约是90°,而丙与甲三角洲的经度间隔约是120°(3)见下表甲乙丙共同优势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地处亚热带地区水热条件较好;有灌溉水源;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沿海地区交通便利主要不同特点以生产长绒棉闻名。光照条件好,由于降水集中在冬季,所以夏季需引水灌溉以种植水稻、棉花、油菜为主。劳动集约化程度高,单产高以种植水稻和亚热带水果为主。资金充足、技术水平、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高
本文标题: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活页规范训练1-1区域和区域差异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04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