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3-2014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达标第3课宋明理学Word版含解析
检测·课时达标【基础组】1.在儒学发展历程中,“沟通佛、老,以治儒书,发前人之所未发,遂成为一时代之学术”的是()A.汉代学者B.唐代学者C.宋代学者D.明清学者2.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这一新发展主要表现在()A.提出君权神授,强调尊君B.将儒家伦理提升到“天理”的高度C.继承德治主张,强调民本思想D.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3.(2012·南京高二检测)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观点属于程颢、程颐的是()A.“施政于民,省刑法,薄税敛”B.“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C.“心外无物”“心即理”D.“为政以德”“节用爱人”4.(2012·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这一思想的提出者应该是()A.孟子B.朱熹C.董仲舒D.荀子5.以下是《宋史》中出现的人名: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由此可见,宋人取名深受当时哪一思想的影响()A.佛学B.道学C.理学D.法学6.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功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7.宋朝的陆九渊和二程、朱熹都是我国的儒学大师。陆九渊和其他三人的学说的共同之处不包括()A.仁是与万物俱生的B.“天理”是万物的本原C.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相联系D.宇宙便是吾心8.(2012·江苏学业水平测试)“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极力宣扬并践行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A.程颐B.朱熹C.董仲舒D.王阳明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到无欲,非圣人不能也……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问:“饥食渴饮,冬裘夏葛,何以谓之天职?”曰:“这是天教我如此。饥便食,渴便饮,只得顺他。穷口腹之欲便不是。”——《朱子语类》材料二明年(隆兴六年)夏,大旱,(朱熹)上疏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宋史·朱熹传》材料三今之治人者,视古贤圣体民之情,遂民之欲,多出于鄙细隐曲,不措诸意,不足为怪;而及其责以理也,不难举旷世之高节,着于义而罪之。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于是下之人不能以天下之同情、天下所同欲达之于上;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卷上请回答:(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天理”和“人欲”的含义?(2)材料二中朱熹的政治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积极意义。(3)概括材料三中戴震所批判的政治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的角度指出戴震持批判态度的时代背景。(4)据材料二、三,指出朱熹与“今之治人者”运用理学的各自意图。【提升组】10.(2012·潍坊模拟)宋朝倾向于务实,却造就了许多或严谨或浪漫,长于思辨的杰出历史人物。其主要原因是()A.君权加强,相权削弱B.重文轻武,理学盛行C.交通发达,贸易兴盛D.商业发展,城市繁荣11.现代史学家陈寅恪认为:韩愈不仅“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而且“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韩愈在文化学术上的贡献在于()A.致力于复兴儒学B.主张儒、佛、道并重C.创立了理学体系D.提出“致良知”学说12.(2012·泉州模拟)“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坐落在武夷山的“朱熹纪念馆”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对以上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A.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B.福建是朱熹宣传理学的重心C.朱熹继承与创新了儒学思想D.朱熹思想的影响力超过孔子13.宋代儒学家们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开始()A.从道德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人性出发D.从事物的本原出发14.(2012·南通高二检测)近代学者借用朱熹的“格物致知”一词,把西方自然科学称为“格致之学”,朱熹所说的“格致”的含义是()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体会各种知识B.通过实践探索客观规律和真理C.强调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通过研究自然科学认识人类社会15.陆九渊说:“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下面说法,与之含义最接近的是()A.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B.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C.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16.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把自己的学说主旨归纳为四句箴言:“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位思想家是()A.程颐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17.(2012·郑州模拟)我国某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下列思想中与该理念最相近的是()A.因材施教B.格物致知C.知行合一D.经世致用18.(2012·泰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材料二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源。……如为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朱子语类》卷18材料四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王阳明《王文成公全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其根本目的。(3)材料三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4)据材料四概括“良知”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致良知”的方法。(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认识。答案解析1.【解析】选C。从材料中的“沟通佛、老,以治儒书”判断应是理学。2.【解析】选D。理学家从世界的本原出发,将世界的本原、社会、个人三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体现了天人关系理论的完整严密,故选D项。3.【解析】选B。本题考查了理学思想家的观点,其中符合“二程”思想的只有B项。A项是孟子的思想,C项是王阳明的思想观点,D项是孔子的思想。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题干材料强调理是万物的本原,结合所学可知是程朱理学的观点,故选B项。5.【解析】选C。本题考查了理学中关于个人修养的准则,题干中宋人取名都体现了理学的观点,因此选择C项。6.【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陆九渊“心学”探究真理的方式方法——“发明本心”,因此选C项。7.【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陆九渊是南宋的心学大师,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观点,而其他三人并不是心学的代表。8.【解析】选D。从材料中的“心存良知”“皆可为圣贤”来判断应是王阳明的思想主张。9.【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理学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题可从材料中概括得出;第(2)题可从材料中“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中得出,这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第(3)题注意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并从政治和思想的角度概括时代背景;第(4)题可结合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来分析回答。答案:(1)含义:“天理”是指人的正当(基本)欲望;“人欲”是指人过分(非分)的欲望。(2)主张:正君心,体恤百姓(或以民为本);意义:有利于封建君主实施仁政(维护统治)。(3)现象:统治者强调(维护)等级秩序,下层民众遭受理学迫害(或统治者以理压迫下层民众)。背景:君主专制日趋强化,程朱理学趋于僵化(程朱理学居统治地位)。(4)意图:朱熹,用理学规劝统治者。“今之治人者”:用理学压迫(束缚)人民。10.【解析】选B。宋朝在治国方面重文轻武,且理学盛行,因为理学使儒学走向思辨化,故出现了许多长于思辨的杰出历史人物。11.【解析】选A。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开启了宋代学者复兴儒学的新局面,为理学的形成创造了条件。B项与韩愈不符,C项发生于宋代,D项是心学家王阳明的思想主张。12.【解析】选D。武夷山“朱熹纪念馆”殿前的楹联,体现了朱熹在儒学的发展过程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D表述显然错误。13.【解析】选D。宋代理学家发展了儒学,将世界本原、社会和个人联系在一起,提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这里的“理”就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故选D项。14.【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朱熹探究“理”的方法,即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因此选A项。15.【解析】选C。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与材料中相对应的是C项。【规律方法】用全面的观点评价宋明理学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1)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2)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3)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4)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1)尊卑等级的观念。(2)重男轻女的观念。(3)因循守旧的观念。(4)重利轻义的观念。(5)重礼轻法的观念。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变式备选】(2012·厦门高二检测)右图纪念币写有“忠信孝悌礼义廉耻”八个字,围绕此内容所发表的议论不准确的是()A.伦理道德是古代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B.理学对中国社会具有较深远的影响C.理学对民族人格的塑造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D.全面反映了理学的虚伪性和欺诈性【解析】选D。理学对中国社会的政治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学一方面是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作辩护,另一方面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作用。D项表述过于偏颇。16.【解析】选D。“无善无恶是心之体”“知善知恶是良知”从以上的“心之体”“良知”来判断应是王阳明。17.【解析】选C。“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指把教育和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这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理念较接近。18.【解析】本题以儒学的道德理念为主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可直接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第(2)题从材料中“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可见董仲舒继承了传统儒学“仁”的思想,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第(3)题注意结合理学的特点。第(4)题可结合材料内容来概括回答。第(5)题需要综合以上材料来概括,注意从时代的发展及儒学内容的调整来总结。答案:(1)仁,克己复礼。(2)出发点:规劝统治者实行仁政。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3)见解: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三纲五常;道德规范是天理,即万物的本原。历史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4)内涵:要有是非之心,关心民众疾苦。方法:努力加强道德修养,恢复良知本性。(5)传统伦理道德存在为政治服务的一面;传统伦理道德不断传承发展;要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糟粕。
本文标题:2013-2014学年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课时达标第3课宋明理学Word版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06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