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3123日常州八年级期末试题
第1页共6页2013、1、25常州市八年级物理期末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2、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警方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3、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100分贝的声音,如图是他“吼”出声音将玻璃杯震碎的情景.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靠牙齿振动产生的B.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C.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频率越大D.声音传递了能量4、如图所示,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B.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上升C.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下降D.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上升5、寒冷冬天,将洗好的衣服晾在室外,很快衣服就会冻得硬梆梆的,几天后,冰冻的衣服依然晾干,冰冻衣服直接变干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A.汽化吸热B.升华吸热C.凝华放热D.升华放热6、小丽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接沸腾,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C.水的凝固点是O℃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7、根据下表中几种物质的熔点(标准大气压下),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B.在-255℃时,氢是固态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8、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因撞击而组织受伤,医生会对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气化,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A.温度B.熔点C.沸点D.凝固点9、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D.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第2页共6页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11、如图所示,游泳池的池底安装一只射灯,射灯向右上方斜射一束光,池内无水时,小明站在左侧岸边,看到在S点深度处有一个亮斑,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深度处;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深度处,则()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12、如图所示,把人参泡在酒中,透过酒瓶看见的是人参的放大虚像,这时的瓶和酒相当于一个()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凹面镜13、小明在透明玻璃板上用黑笔画了一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他把这个玻璃板放在透镜的左侧位置,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屏上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A.AB.BC.CD.D14、一只蜜蜂和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同样大小速度并列运动.如果这只蜜蜂眼睛盯着汽车车轮边缘上某一点,那么它看到的这一点的运动轨迹是()15、小华在校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跑完全程,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是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B.6.25m/sC.6.75m/sD.7.5m/s二、填空、作图题:(每空1分,每图2分,共20分)16、如图所示,敲响右侧的音叉,左侧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哪些问题?请你写出两点:空气能传播声音.。17、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第3页共6页18、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空气泡,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竖直照下来,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凸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凹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先变细再变粗。19、如右上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当烛焰离凸透镜20cm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像,随着蜡烛的燃烧,可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向(上/下)移动;移动蜡烛,使烛焰离凸透镜10cm,再移动光屏,(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20、护士帮病人打针前,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皮肤进行消毒,此时病人会感到该处变凉爽,原因是酒精涂在该处会发生蒸发(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并热量.21、如图所示,把干冰(固体二氧化碳)放入铝罐内,一会儿,罐外壁就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水蒸气经过凝华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22、小明发现,使用右上图所示的装置做碘升华实验,很容易造成碘熔化,于是他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气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影响碘熔化或升华的因素是碘的温度.23、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如图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我们将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彩光带.24、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镜属于(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看远处同学(填“A区”或“B区”),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25、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紫外线灭菌灯和B型超声波检测仪是医院常用的设备,紫外线的传播速度为V1,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V2,则V1V2(//=)。26.如图所示,ABCD是一间不透光的房间,墙AB是平面镜,房中S处有一个正在发光的电灯,CD墙上有一个小孔P,在墙外不远处的另一白墙EF上得到两个亮点.图中已经画出了一个亮点M及其光路,请把另一个亮点N及其光路图画出来27、如图所示,一束光从o点射入半球形玻璃砖,O点是半球形的球心,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从O点(球心)射入玻璃砖到射出玻璃砖的完整光路图.第4页共6页28、(4分)声乐教室的装修需要充分考虑墙面的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墙面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材料((聚酯棉、木夹板、泡沫和海绵),并制成同规格的四个圆筒,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在圆筒中,将悬挂在细线下的玻璃球拉高,自由释放玻璃球去敲击陶瓷杯,仔细比较听到声音的大小。(1)为使几次实验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吸音性能;(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聚酯棉;(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密度(或厚度)(写出一个即可).29.(10分)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3)小明在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4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4)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5)水沸腾的两个条件,一是;二是。(6)小明发现撤掉酒精灯后,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烧杯中的水仍然可以从铁圈或石棉网吸收热量。30、(4分)炎炎夏日,小明和小华面对工作的电风扇感觉很凉爽。他们想,电风扇吹出的是低温凉风。于是他们关闭了门窗,选取两支相同的温度计,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下列步骤中有未完成的部分,请将其补充完整.[实验步骤](1)温度计放置:将一支温度计放在正对电风扇的位置,另一支温度计放在。材料种类聚酯棉软木泡沫海绵玻璃杯发声大小最小最大较大较小最强最弱较弱较强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时间/min012345678910…温度/℃88909294979899100100100…第5页共6页(2)温度计读取:一会儿,闭合电风扇开关,同时读取两支温度计示数.[分析论证]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表明吹电风扇不能降低室内温度.他们继续思考,为什么室温没有降低,而吹电风扇却觉得凉爽呢?他们联想到液体蒸发的知识.认为人体表面有汗液吹风使汗液蒸发变快,所以感到凉爽.为了证明吹电风扇能加快蒸发吸热的速度,他们又增加一种物质,并且首先补充了一个步骤,然后重复前面实验的操作.请你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增加物质]:水(或酒精);[补充步骤]:将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同时蘸取适量的水(或酒精);[分析论证]:如果观察到靠近电风扇的温度计的示数降低较快(或远离电风扇的温度计的示数降低较慢),说明吹电风扇能加快蒸发吸热的速度.31.小明用铁丝绕成一个内径约4mm的圆环,将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形成一个“水透镜”.(1)通过“水透镜”看到的字如图所示,此时“水透镜”是一个透镜,将这个“水透镜”再向字靠近一点,看到的像会(变大/变小).(2)小明猜想“水透镜”的焦距与水的多少有关,为此他用牙签在“水透镜”上轻轻取走一点水,再次观察,比较前后两次所成像的大小.观察时他应该注意控制“水透镜”到字的不变.(3)小明用另一只内径不同的圆环制作“水透镜”,看到了倒立、缩小的像,这一“水透镜”是一个镜。请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新的探究问题:.32.小芳在家中照镜子时发现镜中的她“远小近大”.于是她猜想: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她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1)为了验证猜想,实验中她应选择蜡烛,选作为平面镜.(填写代表实验器材的字母)(2)实验中保持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远离镜面时,它的像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实验中发现蜡烛通过镜成两个像,原因是.33、(10分)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明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1)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激光笔(或光源)(2)海若按如图1所示方式开
本文标题:2013123日常州八年级期末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13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