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2014年青州市国民经济分析
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转型时期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新特点,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潍坊市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等重点工作,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市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发展,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社会事业继续发展,民生不断得到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47.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8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73.3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224.8亿元,增长8.6%。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9.4:51.1:39.5调整为9.1:49.9:41.0,三产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运行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部分指标增速有所放缓,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依然较大;产业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工业新旧产业接替面临压力,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做大做强十分迫切;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后劲不足;土地、资金、环境等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城镇化水平还不高,城镇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等等。一、农业2014年,我市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切实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积极应对干旱等不利因素,农业生产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0.4亿元,可比价增长3.6%。其中,粮食、瓜菜、果品、畜牧、花卉所占比重达95%以上。主要农作物产量保持稳定。全市粮食播种面积81.42万亩,下降4.1%,总产量30.9万吨,下降5.4%,单产379.51公斤/亩,下降1.3%。蔬菜面积43.3万亩,增长7.6%,总产量160.1万吨,增长8.7%。瓜类面积、总产量分别为12.2万亩、45.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水果总产量9.8万吨,下降2.2%。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全年新增成片造林合格面积3.03万亩,新育苗面积0.63万亩。全市森林面积达67.7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6.8%。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市肉类总产量10.1万吨,下降1.0%;禽蛋产量2.7万吨,下降10.7%。全年生猪出栏55.1万头,增长5.1%;牛出栏2.8万头,下降13.1%;羊出栏9.6万只,增长3.2%;家禽出栏3155万只,下降5.3%。年末生猪存栏35.7万头,下降1.2%;牛存栏2.6万头,下降5.5%;羊存栏11.2万只,增长30.6%;家禽存栏833万只,比上年略降。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00.8万千瓦,增长4.2%。其中,农用运输车45138辆,增长0.2%;农用拖拉机13329台,增长4.1%;联合收获机2481台,增长2.5%;节水灌溉类机械9934套,增长0.2%;农村用电量83094万千瓦小时,增长4.1%;化肥施用量12.5万吨,下降3.2%。二、工业及建筑业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8家(含烟厂,下同),实现总产值1472.0亿元,同比增长9.5%;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全年保持平稳增长。主要产品产量增多降少。我市统计的81种产品中55种不同程度增长,26种低于上年。201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产品名称计量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小麦粉吨3846356.6饲料吨107897817.0白酒千升3045-26.9(折65度,商品量)卷烟万支23121502.7化学试剂吨2797210.6橡胶轮胎外胎条286056213.4水泥吨1015415-40.9生铁吨140125-1.1铸铁件吨267763-10.9无缝钢管吨226877-11.8起重机吨75417.6-12.8泵台1262171.7阀门吨253106.5液压元件件1647015-1.1齿轮吨893991.8石油钻井设备台(套)12789.7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台300451.9效益指标增速渐缓,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3.2亿元,增长9.9%;实现利税139.6亿元,增长11.6%;实现利润73.9亿元,增长11.2%。工业能源消费“三降一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稳中有降,高耗能行业能耗及产值整体呈下降趋势,煤炭消费量下降,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小幅上升,节能降耗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51.12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03%;万元产值能耗为0.1027万吨标准煤,下降7.26%。建筑业稳步发展,增速放缓。全市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44家,签订合同额104.0亿元,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58.1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建筑业总产值85.8亿元,同比增长10.4%;营业收入81.2亿元,同比增长4.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31.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三、国内贸易、外经、旅游2014年,我市消费品市场步入平稳增长新常态。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5亿元(不含中石化、中百等产业活动单位的分劈数据),比上年增长13.9%。其中,批零业实现零售额165.3亿元,同比增长14.2%,占零售总额90.1%住餐业实现零售额18.2亿元,占零售总额9.9%。生活必需品、娱乐用品类热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日益提升,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不断增长。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销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24.9%,服装、鞋帽、针织品类增长13.0%,日用品类增长33.4%,中西药品类增长24.6%,化妆品类增长21.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3.3%,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34.0%。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共有自营进出口企业439个,实现进出口总额8.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3.8%;其中,出口4.1亿美元,增长3.1%,进口4.2亿美元,增长404.6%。利用外资量质齐升,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1005万美元,增长8.2%;实际到账外资5035万美元,增长6.7%。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14年,我市荣获“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区)称号,山东省仅此一家。庙子镇、何官镇南张楼村、王坟镇侯王村等三家单位获“2014好客山东最美村镇”荣誉称号,我市获奖数量列潍坊市第一。5A级景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城市整体旅游品质不断提高。古城游、古村游、花卉游、南阳河和弥河生态游持续火爆,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32.5万人次,增长15.3%。全市旅游总收入60.3亿元,增长16.1%。全市共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12个,其中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4家,注册旅行社21家。四、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9.3亿元,比上年增长15.7%。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9.3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投资248.8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投资171.2亿元,增长12.9%。房地产市场整体运行形势疲软。全市房地产市场完成投资26.8亿元,比上年下降25.6%。商品房销售面积76.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5.7%。商品房销售额29.4亿元,同比下降36.3%。五、交通运输邮电业交通运输业平稳增长。年末,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2589.4公里,比上年末增加83.1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国道89.4公里、省道181.7公里、县道213.1公里、乡道425.1公里、村道1680.1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56.8公里,一级公路118.9公里,二级公路95.4公里,其它2318.3公里。年末全市拥有出租车497辆,线路客车(含旅游)293辆,客运线路50条。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运营车辆326辆(含校车40辆),公交线路19条(不含校车线路)。加快发展绿色交通,累计建成公共自行车站点550个,投放自行车10000辆。全年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605553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41221万人公里。邮政业稳中提效。全年实现邮政总收入5493万元,同比增长5.9%,邮政业务总量4860万元,同比增长4.0%;订阅报纸、杂志累计份数分别达到980万份、49.9万份。信息产业取得新进步。全年电信业务总量5.5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4.5万户,移动电话102.7万户,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9.4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4.0万户,增长19.2%。六、财政、金融、保险财政支付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78.1亿元,比上年增长9.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税收收入30.6亿元,增长10.5%;非税收收入7.5亿元,增长13.1%。全年完成国地税收入75.7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国税收入完成46.2亿元,地税收入完成29.5亿元,分别增长7.0%和12.7%。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0亿元,增长3.6%。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分别增长10.8%、9.2%、39.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得到压缩,比上年下降9.4%。金融市场总体平稳。全市新增银行2家,总量达到15家。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81.9亿元,同比增长9.6%,比年初增加50.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1.6亿元,同比增长14.9%,比年初增加52.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35.5亿元,同比增长9.4%,比年初增加37.6亿元。保险业稳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商业保险分支机构38家。其中,财产保险机构18家,人寿保险机构14家,保险代理机构6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3亿元,增长18.3%;人寿保险保费收入6.3亿元,增长10.3%。全年财产险业务支付赔款17966.7万元,增长46.9%,赔付率为42.0%;人寿保险业务支付赔给付款11880万元,下降24.6%,赔付率为5.4%。七、科技、人才、气象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全市完成科技计划项目申报39项。吉青化工“生物基增塑剂绿色催化技术及产业化研发”项目获批国家863计划正式立项并实施。平台建设不断推进。吉青化工、丰本生物、晨宇电器、荣利中石油4家企业获批建设山东省院士工作站,获批数量居潍坊市首位,全市院士工作站总数发展到6处;华盛农业获批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为我市首家。新增潍坊市级重点实验室3处,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发展到9处;新增潍坊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处,全市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到46处,其中省级5处。形成了覆盖区域主要产业的创新平台体系。创新联盟再获突破。全市产业联盟总数达到5家,其中,山东省级产业联盟2处,潍坊市级3处。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高。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86亿元,同比增长7.8%,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9.4%,比年初提高1.7个百分点。知识产权工作稳步推进。全市专利申请量1056件,其中发明专利376件;专利授权量766件,其中发明116件。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引进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205人,其中博士生3人。评选青州市第七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2人、青州市首席技师10人、名技师30人。商标注册和质监工作成效显著。年初,山东金保罗食品饮料有限公司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截至2014年末,全市共有中国驰名商标8个,山东省著名商标37个,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件。全年新增山东名牌1个,累计拥有17个。气象服务保障到位。全年共进行各类气象服务763次,接受电视新闻天气预报专访5次,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32次,编发灾害预警决策服务短信30次,重要天气预报16次,撰写农气服务材料14篇,收到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全年平均气温14.1℃,最高气温40.4℃,最低气温-11.7℃,累计降水量384.4mm,较常年偏少。八、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教育事业稳中有进。全市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创建验收,完成高中布局调整,新建、改造普惠性幼儿园28处。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中5处(含致远中学),在校生1.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处,在校生1.4
本文标题:2014年青州市国民经济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20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