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4年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第三四单元复习资料
1/42014学年第二学期考试练习题高二年级(A)英语(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173/173第二分册第一二单元63/63从史前时期到夏商时期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1.距今_1万年_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_栽培谷物_和_驯养牲畜_,开始农耕生活,农业的起源是_生产性经济活动_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中国的_粟类_旱地作物起源于黄河流域,人工栽培的_水稻_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_稻作农业_与_旱地农业_同时出现、_南北并立_的格局,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农业生产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人们_聚族定居_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陕西临潼的_姜寨遗址_是早期农耕聚落的典型,它所呈现的_共同耕作_、_平均分配_的生活情景,表明当时处在原始社会阶段。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是以_口耳相传_的形式保留传承的。在华夏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关_炎帝_、_黄帝_的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文献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最迟至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大地文明的起源,已如_满天星斗_、_八方雄起_,其中_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_是中华文明融和诞生的核心地区。2._夏朝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礼记·礼运》说夏朝建立之前是“_大同之世_”,是“_天下为公_”的社会;夏朝建立之后是“_小康之世_”,是“_天下为家_”的社会。从文献记载来看,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已_设官分职_,有一定数量的_置队_、设置了_监狱_,并制定_刑法_以镇压反抗者。从考古资料来看,在时间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_二里头遗址_。在二里头遗址中,发掘出类似_殿堂_的遗址,说明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已很明显。二里头居民的经济生活以_农业_为主。二里头文化已进入_青铜时代_,出土的青铜器和玉器大多属于_礼器和祭器_,与《礼记·礼运》中记载的“礼仪以为纪”相吻合。3.由于_甲骨文_的发现和解读,以及河南_安阳殷墟_等一系列考古资料的发掘,_商朝_已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其历史也因_文献_、_甲骨卜辞_和_考古资料_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商王朝国家的体制,有“_内服_”和“_外服_”的区分。“_内服_”是由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_外服_”则是商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商与周边方国存在松散的_联盟关系_,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方国则臣服或归附于商。商朝的“_司母戊鼎_”等大型青铜器,制作精良,造型独特,纹饰瑰丽。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_礼器_,是器主_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_的象征,被赋予了_沟通天地_、_支持政治权力_的功能。商朝_甲骨文_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_第一手资料_。4.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在_商都郊外_打败商军,建立周朝,定都_镐_,史称“西周”。周朝建立后,创立了_封邦建国_体制。一方面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另一方面,以武力为后盾,将_同姓诸侯_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达到“_封建亲戚_、_以藩屏周_”的功效。不仅实现了对殷人的合围控制,有提高了王权的地位,周王成为_天下的共主__。2/4周公,名旦,制定_礼乐制度_,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以显示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之间的_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_。周公又创作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5._公元前770年_,周平王迁都洛邑,这以后的周朝称为“_东周_”,分为_春秋_和_战国_两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由西周的“_封邦建国_”体制变为秦的_中央集权大一统_体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最深刻的变革来自于_经济领域_。以_铁制农具_和_犁耕技术_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自农耕和_新型地主_产生,私人手工业、_商业_也活跃起来,以_富国强兵_为目标的改革在战国时到达高潮。_百家争鸣_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学术思想最为灿烂的一页,先秦诸子的思想是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其中影响最大的_儒_、_法_、_道_三家。儒家学派兴起于_春秋_,由_孔子_创始。他创造了“_仁_”这一核心,倡导“_仁者爱人_”、“_克己复礼为仁_”。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家学说。孟子发展出“_仁政_”,荀子重新解释“礼”熔_儒_、“_法_”于一炉。法家兴起于_战国_初期,正面肯定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以提倡“__法治_”为特色,倡导激进的功利主义,主张实行_君主集权制度_,废除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然而其提倡专制独断、_严刑峻法_等,消极面明显。道家以_老子_为始祖,对现实政治持绝对否定的态度,主张“_天为而治_”,幻想回到“_小国寡民_”的时代,其关于事物恒变、矛盾对立转化的_朴素辩证法_思想,对中国后世哲学具有深远影响。6.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更趋剧烈,最终形成了_齐_、_楚_、_秦_、_燕_、_赵_、_韩_、_魏_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秦孝公即位后,任用_商鞅_,以富国强兵、兼并天下为目标,实行了_废除井田制_、_废世卿世禄_、_奖励农耕__、_建县制_、和_什伍连坐_等一系列法规,秦国因此由弱变强。_BC730—BC221_年,秦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定都_咸阳_。为了有效控制大一统的新局面,秦创立了_中央集权_体制;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为_皇帝_,中央政府的最高官职为_丞相_、_御史大夫_、_太尉_,其下设诸卿,一切军国大事均由皇帝裁决;地方政府为_郡_、_县_两级,长官均由朝廷直接任命。为了巩固新的中央集权体制,秦始皇统一_货币_、_废量衡_、_文字_等,建造驰道与直道,建筑长城,开边移民,_焚书抗儒_。秦创立的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_政治制度的蓝本_。7.秦短命而亡的原因:滥用民力,如筑长城。秦律名目繁多,诛罚苛刻。赋役沉重。秦的_横征暴敛_超出社会所能承受的限度。秦朝统治者_重功利_、_恃酷法_导致社会矛盾激化。而统治者的_忙于宫廷争斗_,诛杀宗室朝臣,加速了秦朝的覆灭。公元前209年,_陈胜_、_吴广_揭竿而起,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公元前202年,_刘邦_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_西汉_”第二分册第三四单元108/108从西汉到南北朝的分和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1.汉朝从_皇帝制度_、_中央官制_、到_地方郡县制_,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又封同姓王为诸侯,形成_郡国并行_的局面。刘邦的将相重臣,大都来自社会下层,形成汉初_布衣将相_的局面,标志_世袭贵族_主宰政治的时代基本结束。文帝、景帝时期,采取“_清静天为_”、“_与民休息_”的政策,倡导_以农为本_废除秦朝的_严刑酷法_,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3/4其业”的社会景象,史称“_文景之治_”。2.汉武帝为加强皇帝集权,裁抑宰相职权,由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称为“_内朝_”或“_中朝_”,而以宰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构,称为“_外朝_”;创设_刺史制度_,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颁布“_推恩令_”消除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汉武帝时,采用_董仲舒_、_公孙弘_等的建议,将_儒学_定为官学,其他诸子之学“罢黜”在官学之外。“独尊儒术”之后,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为_官员选拔_、_学校教育_和_人才培养_的主要内容。从此以后,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_统治思想_和社会主流的_意识形态_。汉武帝的执政原则可概括为“_儒表法里_”。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河西四郡(_敦煌_、_酒泉_、_武威_、_张掖_,天山南北地区与内地联为一体。3.公元25年光武帝_刘秀_登上帝位,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_东汉_”。东汉初年,刘秀以“_柔道_”治理天下,实行一系列_简政安民_的措施,致力于_文教治国_的方略,全国呈现较为繁荣安定的景象,后人誉为“_光武中兴_”。然而,刘秀的“柔道”另有_对贵族官僚和地方豪强妥协_的一面,原先的社会问题并未根本解决。东汉后期,地方豪强势力不断膨胀。豪强地主拥有_大庄园_,经济上_自给自足_,组建_私人武器_,把持_地方舆论_,甚至世代为官。这些豪强地主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后,对_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_构成巨大威胁。4.公元208年,_赤壁之战_,孙刘联军大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_220_年,曹丕建_魏_定都_洛阳_。_221_年,刘备建_汉_,定都_成都_。_229_年,孙权建_吴_,定都_建业_。三国鼎立的格局最终形成。5.鲜卑族拓拔部建魏,史称“_北魏_”,统一北方近百年后,又分裂为东魏与_西魏_,北齐与_北周_。历史上将北魏及其后继政权合称“_北朝_”。从420年开始,南方经历了_宋_,_齐_,_梁_,_陈_四朝,都建康,历史上合称这四朝为“_南朝_”。南北朝时,由于北方人口继续向南迁移,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逐渐形成_江浙_、_湘赣_、_巴蜀_等先进的农业经济区。北魏孝文帝时期,全面推行_汉化_;迁都_洛阳_,通用_汉语_,改姓氏,改定_官制和律令_,促进胡汉通婚,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_孝_治国。孝文帝的改革对加快_民族融合_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都做出了重大贡献。6._581_年,隋文帝_杨坚_篡周建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仍以_长安_为都城。三省六部制创于_隋文帝_时,唐朝继承与发展。中央设_中书_、_门下_、_尚书_三省为最高政务机构;_中书_草诏,_门下_审核,_尚书_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具体事物。三省长官都是_宰相_,设立_政事堂_作为宰相议事的处所。三省六部制是_皇权逐渐增强_的产物,三省宰相集体议事,_分工明确_、_互相牵制_,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严格执行制度,_皇权_也会受到一定限制。秦汉以来,选拔官员主要采用_推举_的方式。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_考试形式_选拔官员的制度,由_隋朝_开创,经唐朝逐渐健全。科举取士主要依据_考试成绩_,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俊才,扩大了_政治统治的基础_,人才选拔、官员任用的权力完全收归中央,_中央集权_得到进一步加强。科举制的实行是我国_官员选拔制度_的一次重大变革,产生深远影响,一直沿用至_清末_。7.626年,_李世民_继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唐太宗实行_疏缓刑法_、宽政安民、_轻徭薄赋_、修养生息的政策,使社会安定生产恢复。广招贤才,_知人善任_。居安思危,虚心纳谏。实行_开明的民族政策_与边地少数民族和平相处。接受_吐蕃赞普_松赞干布的和亲要求,将_文成公主_嫁往吐蕃,增进了汉蕃两族的友谊。贞观年间,_政治清明_、_经济发展_、_社会安定_、_民族和谐_,史称“贞观之治”。唐朝的鼎盛出现在_唐玄宗李隆基_时期。唐玄宗在位前期的开元年间,出现_政治清平4/4_、_社会安定_、_经济高度繁荣_的景象,后人誉为“开元盛世”。8.西汉_张骞_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开启了东西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_丝绸之路_臻于全盛。西域及_大食_、_波斯_、_天竺_等亚洲诸国的_商贾_、_僧侣_和_使节_络绎不绝往来于途。其中,_粟特人_尤为活跃,成为沟通东西经济与文化的重要媒介。作为丝绸之路东端的唐都_长安_是各国东来西往的必经之地和东西方文化交融汇合之地。新罗在朝鲜半岛建立统一国家后,常与唐朝_互遣使者_,并不断派遣留学生赴中国学习,唐朝文化的精髓为新罗广泛吸收.日本曾先后十多次派“_遣唐_”来中国交流学习,随行有众多留学生和学问僧,日本不仅在_政治_、_经济_、_法律_等制度层面仿效唐朝,而且对宗教、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包括_衣食住行_、_风俗习惯_,以及各类生产技术,皆予以吸收融合。
本文标题:2014年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第三四单元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21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