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前提:南京国民政府已垮台,筹建新中国提上议事日程。内容1、选举产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2、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3、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4、确立了首都、国旗、国歌和公元纪年法与会代表:中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及海外华侨代表会议性质:民主协商,建国筹备会议,(代行了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义国家;国家各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性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特点: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进步性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原因(1)在民主革命时期,民主党派救国方案未能实现,最后在中共领导下,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共同创建了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团结各阶级、各阶层力量,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1954年后政协性质与职能性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1956年)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民主党派已变成代表一部分劳动者的政党目的: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意义:标志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材料一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邓小平阅读材料后回答: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什么原则?我国的政党制度又有什么特点?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政党竞争、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问题探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条件:(1)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建设的展开,民主政治建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经验积累。2、创立:一届人大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二届人大和三届人大的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阅读教材,了解一届人大有哪些重要内容?一届人大的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1)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毛泽东主席、朱德副主席、刘少奇人大委员长、周恩来总理)(2)意义:①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②为加强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础。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第二届全国人大(1959)第三届全国人大(1964)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刘少奇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完善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制定《共同纲领》(临时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67年——1976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陷于停顿。新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第二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1954年宪法作出了哪些重要规定?它的颁布有什么重大意义?A.内容:确定了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B.意义:(1)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2)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保证。(3)宪法颁布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根据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和所代表的民主广泛性有何根本不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八条: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享受民主广泛程度为什么我国不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有何本质区别?经济基础不同: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活动的原则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1)从历史上看: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训)(2)从国家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从代表阶级利益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从经济基础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原因:中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旧中国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及政府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少数民族地区比较落后。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五大省级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3.确立与完善(1)1949年《共同纲领》确立(2)1954年宪法使之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4.意义:实现民族平等,保障了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力,维护了祖国统一和边疆地区的巩固,促进了民族大团结,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进步,对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大意义。等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经典例题回放(高考题)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人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动,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我国的五个省级自治区同步练习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七届二中全会决议C.过渡时期总路线D.民主革命纲领A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有(1)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2)新政协的召开(3)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准备(4)西藏和平解放A.(1)(2)(3)(4)B.(1)(2)(4)C.(1)(2)(3)D.(2)(3)(4)3.下列有关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B.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D.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4.1954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是(1)人民民主(2)民主集中(3)社会主义(4)民主协商A.(1)(3)B.(2)(4)C.(2)(3)D.(1)(4)同步练习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不包括()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C.选举朱德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D.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D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7.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在哪一次会议上?A.一届人大B.二届人大C.三届人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A同步练习C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结束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文化大革命”的开始B同步练习9.建国后的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哪些方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①恢复发展国民经济②巩固新生人民政权③实现社会主义改造④实现各阶级、阶层的团结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10.1949年至1953年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全体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A同步练习(1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开始于A、1949年秋B、1954年秋C、1956年底D、1978年秋(12)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的政协,其主要职能是(13)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为了A、发展统一战线B、取得民主党派的拥护C、改造民主党派D、更好地扩大民主,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B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D14.下列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提出的②目的是更好地扩大民主,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③根据这一方针,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④这一方针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A
本文标题: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同步课件必修1第6单元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共26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21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