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现当代文学复习一、填空题(10)1.三大批判:1951年对孙瑜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是新中国建立后的第一次大的文艺批判运动,之后,对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接踵而来;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和清算胡适派“唯心论”思想(1954);对胡风“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批判(1955)。2.赵树理建国后的代表作:短篇小说《登记》,《“锻炼锻炼”》、《老定额》、长篇小说《三里湾》、《灵泉洞》。3.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知侠,1954)、《红日》(吴强,1957)、《红旗谱》(梁斌,1957)、《红岩》(罗广斌、杨益言,1961)、《青春之歌》(杨沫,1958)、《保卫延安》(杜鹏程,1954)、《林海雪原》(曲波,1957)4.浩然的代表作:《金光大道》、《艳阳天》5.八个革命样板戏:包括五个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两个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一部革命交响音乐《沙家浜》。6.“陕军东征”是沿用一种比喻性的说法,指的是1993以来陕西几位作家联袂发表的长篇小说对于文坛的冲击和影响,具体来说,主要指陈忠实与《白鹿原》、贾平凹与《废都》、京夫与《八里情仇》、高建群与《最后—个匈奴》、程海与《热爱命运》。二、名词解释(6选4)、简答、分析(5选4)1.赵树理等作家被称为“山西作家群”、“山药蛋派”的原因:赵树理、马烽、西戎、孙谦、束为、胡正等作家的小说,都主要取材于山西农村。这些作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山西度过的,他们不但熟悉那里的风俗习惯和人情事理,而且经常能接触到生活底层,他们能够在小说中自觉地将地域性与农民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这些山西作家紧紧围绕农村的现实问题来进行创作,不仅以反映农村现实为目的,而且以对现实具有指导意义为目的。另外,在艺术上,他们始终坚持把农村读者作为主要的接受对象,追求小说的平民化、大众化,注重对古典小说、民间说书、地方戏曲等民间艺术形式的改造吸收,加强了小说情节的故事性和语言的通俗性。鉴于赵树理等作家在创作上的上述共通点,后来的评论界陆续有人用“山西作家群”“山药蛋派”等称谓来命名他们。OR山药蛋派:又称山西作家群、山西派、《火花》派等。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50年代中期以后,他们有意识地以赵树理为中心,培养、形成风格相近的创作流派。代表作有赵《三里湾》、《登记》、《锻炼锻炼》、马《饲养员赵大叔》、《三年早知道》、西《赖大嫂》、《宋老大进城》等。这一流派的作品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口语化的写作特点,追求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的矛盾和问题。文学史上认为现实主义是“山药蛋派”的本质特征和灵魂。2.▲双百方针:在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3.伤痕文学:文革后,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为代表的一批旨在批判、揭露“文革”以及极左路线的罪恶性,揭示文革给人们带来巨大身心创伤的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体现在对文革的批判及揭露文革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戕害,在艺术上都采用了能明确剖析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手法。如《神圣的使命》(王亚平)、《我该怎么办》(陈国凯)、《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天云山传奇》(鲁彦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血色黄昏》(老鬼)等。4.反思文学:通过艺术概括,深刻地揭示出极左思潮和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党的优良传统受到破坏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思考产生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以防悲剧重演的这类文学作品称为反思文学。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它们共同具有的特色。如《内奸》(方之)、《李顺大造屋》(高晓声)、《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鹃)、《布礼》(王蒙)、《人到中年》(谌容)、《芙蓉镇》(古华)等。5.改革文学:随着改革开放大政方针的确立,新时期的文学迅速对新的时代课题作出反映,作家们以自觉的社会参与意识,表现出了改革春潮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心理情感的有力撞击以及改革突破重重阻力艰难行进的社会状况,对改革的进程作了及时、迅捷、持续的反映和描写。向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掘进,力图整体地全息地摄取这个变化的大时代。代表作品有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张洁《沉重的翅膀》等。6.寻根文学:寻根文学,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它的主要特征为: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意蕴。代表作家作品有韩少功的《爸爸爸》、阿城的《棋王》、王安忆《小鲍庄》、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张承志《北方的河》《黑骏马》等。7.先锋小说:先锋文学是指在中国文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创作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中,也被称为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及作品主要有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残雪的《山上的小屋》、格非的《迷舟》等。8.新写实小说:20世纪80年代后期小说创作中出现的一股新的文学创作倾向。这些小说的创作方法仍然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在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认识上,把日常生活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在对真实的理解上,追求一种色的体验真实,在对人物处理上,主要体现的是小人物的生存境况,在叙述态度与叙述方式,采取民间的叙事立场,中立化的叙述方式。代表作家作品有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刘震云的《单位》等9.▲陕军东征:10.人文精神大讨论:人文精神大讨论是发生在90年代的一次文学、文化论争,起于1993年,延续到1995年夏秋。这场讨论,最初是由王小明、张宏、徐麟、张柠、崔宜明五人在1993年第6期《上海文学》上发表的对话录《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引发的。他们对其所认定的当前的文学危机和人文精神的失落进行了激烈的抨击。随后《上海文学》相继发表了陈思和,陈平原等人的对话录或笔谈,《读书》连续五期发表总题为“人文精神寻思录”的对话,把各方专家学者都引进来了,包括王蒙、王朔;张承志,张炜的“抗战文学”行为也纳入到这场论争中,与谢冕,洪子诚的“关于当代文学理想”遥相呼应,至此这场论争此起彼伏、声势浩大,直至1998年余波犹存。11.▲《三里湾》主要内容:《三里湾》通过三里湾的秋收、整党、扩社、开渠等故事情节,描写了王金生、范登高、马多寿、袁天成四个家庭在扩社过程中的矛盾与变化,生动而真实的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先进力量和落后力量之间的斗争,农民在生产关系、家庭关系和婚姻问题上的种种矛盾冲突,广阔描绘出农村各阶层人们的精神面貌,歌颂了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揭露了封建思想在农村的流毒和影响,显示了实现合作化的艰巨性、复杂性。12.▲浩然《金光大道》主要内容P69:《》13.巴金《随想录》P133是巴金对人生对社会的艰苦探索的真实记录,是巴金新时期最重要的作品,是一部情透纸背,力透纸背,热透纸背的写真话的大书,写出了老作家的心理历程。包括五集《探索集》《真话集》《无题集》《病中集》《随想录》巴金《随想录》的主要特点1)作品具有震撼力的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随想录》对“文革”的彻底否定并不只停留在暴露伤痕的浅层面上,而是从社会文化的深层探究“文革”与社会弊端的一个根源。因此,还应坚决反封建。2)严于律己,解剖自我的强烈的自审意识和自省精神。巴金的彻底自审,实际上也是在审视民族的灵魂,解剖时代、社会和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3)具有文体价值。优秀的散文应是作者真诚的人格与真实的文格化合的产物。散文应崇尚真实。《随想录》说真话,抒真情,写真人,叙真事。4)独特的话语方式“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价值:完成了对自己和对整个知识分子群体背叛“五四”精神的批判。十分典型地反映出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一般所经历过的文化心态。由作为知识分子的忏悔而重新提出了知识分子应该坚守的良知和责任。重新倡导了对“五四”精神的回归。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找回了久已失落的社会良知。以个人的流血的灵魂诉说确立了知识分子的当代精神传统。用现代文化来战胜社会上各种丑恶、落后和黑暗的事物。简析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讲真话,抒真情,袒露赤子之心,勇敢探求真理,是贯穿于《随想录》整部书的总主题。在《随想录》中,巴金对史无前例的文革进行了愤怒的揭露,痛彻的控诉和深沉的思考,提出应该给这场空前的历史大悲剧做总结。《随想录》正是从一个侧面对这场民族性灾难的残酷现实作了深刻再现,真实记录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在这场浩劫中的心灵轨迹。巴金的反思究其实际尚不止于文革,其思想的触角和批判的锋芒还伸向了文革之前的十七年。《随想录》的独特与深入之处,是其中对文革的反省从一开始就与巴金向内心追问的忏悔意识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像很多文革受害者那样,简单的把一切责任都推向了四人帮,因而认为粉碎四人帮就解决了所有问题。与坚持讲真话相适应,巴金在艺术上追求的是朴实无华,自然天成。1、《随想录》的思想价值①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巴金带着个人深刻的认识和痛苦的经历,对“文革”进行反思,揭示了“文革”产生的原由和危害,这是《随想录》的基本思想。②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在总结清算“文革”的基础上,巴金反思自身,对自己在“文革”中所做的一切违背真心的选择,作了严肃的自我解剖、自我反省、自我谴责和自我批判,并把对自我的谴责与对民族心理和性格弱点的反思连在一起,力图体现出一种立足自我又超越自我的勇气,因而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③“写真话,吐真情,求真理”的创作态度:巴金以赤子之心勇敢地探求真理,是贯穿于全书的基本精神,无论对社会问题还是对文艺问题,都能直言不讳,表现出一种无畏的批判精神,而且不乏深刻的见解,体现出一定的思想价值。2、《随想录》的艺术特色①说真话,抒真情:真诚是巴金高尚的人格,也是他散文的灵魂,以《随想录》创作实践,开一代说真话之风,把喜怒哀乐毫不保留地袒露给读者,使作品产生一种特有的神韵,震动读者心弦。②师法自然,崇尚素朴:《随想录》是自然天成的典范之作,达到了反璞归真的境界。没有传统的散文创作技巧,而是将生活本来面目自然而然地呈现给读者。看似无技巧,实质为最大的技巧。③严格的自剖精神:表现了“我挖别人的疮,也挖自己的疮”,从解剖自己入手去解剖社会,从审判自己入手去审判时代。《随想录》与民族共忏悔,与时代共忧患的自行精神,体现了作家的人格力量。14.老舍《茶馆》主要人物、情节《茶馆》的艺术特色(1)作者: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2)主题:埋葬三个时代①戊戌政变后的清末社会②辛亥革命失败后,各派系军阀混战同这下的民国社会③抗战后,国民党统治下的国统区(3)场景:裕泰茶馆(4)人物:王利发(老板):左右逢源,典型的北京商人的形象。他勤奋、重利、心肠不坏,小资产者的思想。秦仲义(民族资本家):爱国,希望民族振兴,搞工业救国。常
本文标题:2014现当代文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33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