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4马克思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1简答题题库: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2、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其内容:第一方面是关于意识和物质谁是第一性、何者为本源的问题。即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3、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它们的基本形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唯物主义认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行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又分为主观唯心和客观唯心主义4、简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一种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5、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单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实践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6、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方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却是表面的,不深刻的。理性认识时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他比感性认识深刻,反映了事物的全体本质。7、简述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8、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二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同时也形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在两者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9、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主要体现在以下: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10、简述商品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11、简述劳动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了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或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统一于同一劳动过程之中。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12、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售,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13、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结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它表明,剩余价值既不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而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这种划分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依据。1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新变化:国家参与市场经济,进行宏观经济的调控。实行福利政策,缓解阶级矛盾。跨出一国范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其它衍生物全球化扩张。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到当代的高水平所作出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其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变。15、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16、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论述题题库:1、论述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一是,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二是,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时间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一切社会现象最后的根源。2、论述实践何以成为认识的基础?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与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所以,自觉坚持一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立统一规律是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4、论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表现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依赖性,但是社会意识也有其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4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5、论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过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在实际运行中是极为复杂的。其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应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其二、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同旧上层建筑的残余、未来上层建筑的萌芽之间会有矛盾;新旧上层建筑之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也会发生矛盾。其三、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一般是适应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落寞时期时,上层建筑同经济变革的客观要求则是不适应的,其矛盾则变为对抗性的、全局性的矛盾。6、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举例说明。①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是就人类历史总体而言的,社会的发展将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形态的依次演化。②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就具体国家和民族而言的。由于矛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有些民族、国家并不是按照五种社会形态的基本秩序依次更替,而是表现出了某种跳跃,即越过某一种或某几种社会形态向前发展。此外,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具有各自的特点,各个国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所具有的典型意义的不同,不同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形态转变中所采取的过渡形式各有其特点,也属于社会形态与社会发展道路之多样性的表现。就比如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它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的演化,这就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但是中国并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而是直接到社会主义社会,而且根据中国的国情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这就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7、论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三阶段划分法的具体内容,并谈谈自己的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社会形态:一,人的依赖关系社会。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二,物的依赖性社会。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三,个人全面发展社会。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社会财富的自由个性。我认为马克思的划分是十分科学和高明的,它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基准划分的或者说是直接地“从个人同社会共同体的关系出发”而划分的。它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反映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实质。8、论述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贯穿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59、如何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②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这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再次,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最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农业、商业、工业、通信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所以,国家垄断资本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是一种新的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10、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2)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4)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1)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2)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3)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尽管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一个相
本文标题:2014马克思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43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