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3届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新人教版
用心爱心专心-1-专题复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社会主义由理想到实践)一.专题解读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以来,指导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断前进。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在历史长河中也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本专题综合归纳国际共产运动的发展轨迹。在历年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二.点击考点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共成立;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苏联的改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我国的改革开放等。三.思路导引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轨迹: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苏联的改革→苏联解体→东欧剧变。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共成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失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知识梳理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轨迹:★1836~1848年间,英国工人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久的运动。这次运动有一个政治纲领《人民宪章》,因此得名为宪章运动。宪章运动中,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体现了工人扩大民主权利的要求,得到了工人的广泛支持,斗争矛头指向资产阶级的政权和法律,争取工人的政治权利,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在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亲自参加工人运动,不断总结斗争经验,同时学习了当时比较先进的思想,如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无情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对未来社会提出了天才设想;德意志的古典哲学和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吸取其精华,融合于自己的理论研究,创立了科学的理论。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新阶段。《共产党宣言》是国际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战斗纲领,它对一代又一代立志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在各国工人阶级中广泛传播,国际工人运动日益高涨。巴黎人民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由于普法战争引起,具有偶然性,但工业革命激化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这是必然性。在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暴力夺权理论的指导下,巴黎公社第一次尝试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正是其伟大之处。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为了纪念巴黎公社,激励无产阶级斗争而创作的《国际歌》。词作者欧仁·鲍狄埃,曲作者是比尔·狄盖特。★1917年11月俄国发生的十月革命,是震撼世界的伟大历史事件。俄国无产阶级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组织广大农民、士兵,以革命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功地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革命,是无产阶级打碎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一次最伟大的创举。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当时和俄国无产阶级处于同样遭遇的各国无产阶级树立了榜样。各国无产阶级从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获得了鼓舞自己前进的勇气。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的新时代。★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用心爱心专心-2-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2)时间:1921年。(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4)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5)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6)评价: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开始。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施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间:1928~1937年。重点:发展重工业。结果(取得的成就):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力加强。(2)农业集体化。总之,通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年斯大林宣布在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它既保证了苏联国防、工业的强大,也为苏联社会以后的发展埋下了许多隐患。斯大林模式:(1)背景: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2)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3)评价:由于苏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第一次试验,因此这一模式深刻地影响着苏联的历史和命运,也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评价时注意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苏联的改革:(1)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和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改革是浅层次的,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理论,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措施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赫鲁晓夫的个人意志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赫鲁晓夫执政的后期,随着他本人政策举措的失误、权力集中程度的提高,苏联体制模式所固有的弊端再度凸显,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又朝着危机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改革的进程必然表现出曲折和进退反复的特征,也迫使赫鲁晓夫下台。(2)苏联解体:赫鲁晓夫时期的一系列改革,并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在经济改革受挫后,他又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领域,引起了苏联政治体制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1991年底,苏联完全解体。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也说明社会主义遭遇挫折,但这只是苏联这种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匈牙利的改革(1)背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2)目的:通过改革推动经济的发展。(3)措施: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经济上,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东欧剧变用心爱心专心-3-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改变。(2)从东欧剧变,看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东欧各国大都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在二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作用,但以后这一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各国出现经济困难,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经济状况日益恶化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3)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在巴黎外交的耻辱下,中国青年爆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受到其他阶级的支持。这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结束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实践中,毛泽东提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邓小平提出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五.典例精析1.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辨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答案:B2.“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这一规定属于下列哪一经济政策的内容?()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国家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解析:本试题意图是要我们根据题干给出的政策内容,来判断属于哪一政策。这就要求我们对相关政策内容要有所了解,并认真分析做出正确的选择。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一特点,可以判断出,就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答案:B3.1924年,列宁逝世,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信封寄信人的地址栏上应写的国名是()A.沙皇俄国B.苏维埃俄国C.苏联D.俄罗斯解析:本试题考查苏联前后国家名称的变迁,苏联从1922年成立至1991年解体,符合题干要求。答案:C4.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用心爱心专心-4-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解析:此题以漫画作为切入点,考查对历史现象原因的分析。选项中涉及到不同时期苏联实行的政策,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格说苏联还没成立,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但很快被斯大林上任后形成的斯大林模式所取代,而这一模式使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赫鲁晓夫改革也没改变苏联经济发展这一模式,所以说最主要的根源在于斯大林模式。答案:C六.针对训练1.“凡年满21岁、精神健全的男子(因触犯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者除外),都有选举权……议会每年改选一次。”这是伦敦工人协会于1838年5月提出的《人民宪章》的内容。他们的要求是()A.废除封建特权B.提高工人的经济待遇C.争取工人的政治权利D.建立一个没有剥削的社会2.《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你知道欧仁·鲍狄埃创作《国际歌》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巴黎公社B.宪章运动C.工业革命D.《共产党宣言》发表3.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它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下列事件中,实践了这一思想的是【】①英国宪章运动②法国巴黎公社成立③俄国十月革命④美国南北战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当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时,有人曾向列宁提出建议,必须发展商品经济。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列宁的提议,决定()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实行“产业复兴法”D.推行“玉米运动”5.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A.国家已经四分五裂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D.执政党失去了政权6.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巨变,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说明()A.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B.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具有优越性C.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7.东欧剧变是社会主义运动遭遇的暂时挫折。东欧剧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人民生活水平大
本文标题:2013届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44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