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3届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2专题4
1专题四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一讲: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及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考纲: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考点: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方面变化的史实:服饰的变化、饮食结构的变化、住宅的变化。了解近代以来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婚姻风俗的变化、丧葬礼俗的变化以及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中国近代以来出现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认识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阅读内容:无★基础知识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知识点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向美观、适体、方便、转变。2.近代服饰的变化(1)男子服饰①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②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成立后流行;③辛亥革命后,成为中国男子的标准服饰。(2)女子服饰①晚清普通女子的着装开始向合身适体、的方向发展;②20世纪20年代后,经过改革和创新的,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3)特征:3.现在服饰的变化(1)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山装和以、连衣裙为特征的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2)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民众服饰趋于,军装和盛行。(3)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过渡。知识点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传统菜系:、、、四大菜系。2.西方饮食(1)传入:19世纪40年代起(2)西式餐馆:最初由外国人经营,之后在各陆续出现由经营的西餐馆。3.中西区别:烹饪方式、就餐环境、都存在区别。4.重要影响:(1)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和调味品开始进入百姓饭桌。(2)经营西式食品的开始大量出现,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点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传统民居: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2.西式住房(1)出现①鸦片战争后,在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开始大量出现。②20世纪30年代后,京、津地区开始出现完全的新式住房。2③西式的受到人们的欢迎,如沙发、茶几等。(2)影响:中国的居室建筑融入了的特点,成为典型的特征。知识点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原因:、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等的影响。2.表现(1)婚姻风俗古代缔结婚约凭借、媒约之言近代开始主张婚约自主,婚约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现代恋爱自由、成为一种时尚(3)丧葬习俗①近代:丧礼趋于。②现代: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改革。(3)其他风俗①民国成立后,开展了、、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②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逐渐成为社交场合中的常见礼节。(4)思想观念:、旧礼教遭到批判,获得受教育的权利,开始步入社会。二.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知识点五交通工具的革新1.代步工具(1)人力车:是近代中重要的交通工具,数量众多。(2)自行车:①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②20世纪初在中比较普遍;③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逐渐成为主要的。(3)摩托车:以来,摩托车逐渐成为的重要交通工具。(4)汽车: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行业发展迅速,成为人们新的代步工具。2.交通运输(1)轮船;①在洋务运动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②创办于1872年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企业。(1)火车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铁路建设得以较快发展。②2006年,全线贯通,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城市交通①1906年,第一个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②1924年上海开始有运行。③1969年北京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④2003年上海专线投入商业运营,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专线。(3)民航①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以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3②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运营。3.特点(1)近现代社会,交通工具更新速度加快。(2)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知识点六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1.邮政事业(1)背景①19世纪中叶,邮政通信事业蓬勃发展。②中国处于和民信局通信的落后状态。(2)历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加快通信建设步伐1866年开始试办邮政1896年正式成立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1949年11月邮电部成立,邮政与合一2.电信事业(1)有线电报①开端: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②发展:随后几年,中国遍及18个省,加强了中央与边疆之间以及各大城市之间的联系。(2)无线电报①创设:1906年。②发展:1932年底开设了国际业务。(3)电话①开端:1882年,传入中国。②发展民国成立后电话线路和营业局、营业所继续增加1949年11月成立邮电局,邮政和电信合一20世纪80年代后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发展迅速③地位:截至2003年季度末中国总数居于世界第一。3.交通、通信工具进步的影响(1)促进了人员、商品的和传递。(2)加速了进程。(3)改变了人们的和。(4)推动了与社会的发展。★拓展延伸1.近代社会风俗的变化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4文明。但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沿袭下来。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①近代中国被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强行裹进西式近代化的浪潮中,西方的事务、制度、思想如潮水一样涌入中国;②经济方面自洋务运动以后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开始,工业化会改变社会面貌的。③政治方面变法维新运动促进了社会政治制度的变化,至少中国封建统治有所松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对于后来辛亥革命的促成是不可小视的。④近代以来思想文化方面西方思潮的涌入,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必然带来社会生活习俗方方面面的变化3.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①传统的代步工具被(人力牵引)新式简易工具取代;②机械动力牵引的交通工具也日趋重要;③更新过程城市较乡村显著。4.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原因有哪些?①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②政府的大力提倡。③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④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⑤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5.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产生了什么影响?①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②加速了城市化进程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④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练习巩固1.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2.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A.明朝B.清朝C.民国D.新中国4.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右图是当时的婚礼照片。从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穿西装礼服②当时中国已经出现西化的“文明婚礼”③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放弃传统婚礼④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④55.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陆秋心《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新妇女》1920年4月15日)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中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一个童养媳的新生》(1950年9月1日《解放日报》)材料三婚姻不是件私事,……在任何一个地方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费孝通《生育制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3)根据材料一、三,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3分)参考答案BDBB(1)变化: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3)视角:历史考察;社会关系考察。第三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考纲:大众传播媒的发展★考点:大众报刊的发展;广播影视的普及;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阅读内容:无★基础知识:知识点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大众报业出现的原因(1)进入,单一的与落后的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社会呼唤着适合需要的大众报纸的产生。(2)办报潮流的推动。62.近代中国大众报业的兴起与发展(1)年,,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2)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影响较大的有、、等3.通俗性报刊的发展特点:(1)采用的语言,取材,运笔,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2)成立后,根据的与相结合的原则,按戏曲、电影、体育、生活、文艺、娱乐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读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购买相应的报纸。1.广播事业(1)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2)西人开办:1923年1月,由在上海创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3)国人自办①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6月,正式开播。②第一座广播电台:1927年3月,新新公司开办。③第一座广播电台:1928年8月,中央广播电台在开播。(4)发展①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到的各级广播电台。②改革开放以来,广播节目极大增多,部分节目实现,人口综合覆盖率高,节目内容丰富多彩。(5)影响: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文化娱乐和其他信息服务的重要工具。知识点二:电影事业(1)历程: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到,从进口片到的发展历程。(2)出现: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这是新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3)创作:1905年,任景丰拍摄了京剧《》片段,是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4)民国时期①国产电影获得快速发展,产生许多知名与明星。②电影名作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姊妹花》《》1945年8月后《八千里路云和月》《》《松花江上》《小城之春》《万家灯火》《》(5)现代中国①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一个新时期,但过份强调作用,题材单一。②改革开放后:《小花》、《》、《红高梁》、《》、《英雄》、《我的长征》等相继问世,激活了中国电影市场。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部影片在国际国内电影节上获奖,增强了中国电影在中的影响力。3.电视事业(1)起步:1958年5月1日,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2)发展①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②此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纷纷宣告成立。③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天上转发,地上传播”的广电覆盖新格局逐渐形成。④2008年6月,“中星9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解决了和收看电视难的问题。⑤目前已建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知识点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1、原因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时代向时代的巨变72、历程:(1),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2)截至,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3、功能:(1)政治:的网络化,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2)经济:①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如、。②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商品交易形式:。③其他
本文标题:2013届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2专题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46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