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3届新课标高考语文备考指导
把握规律理性备考——2013届新课标高考语文备考指导新课标高考试题呈现的表现表现一:试题生活化趋势明显表现二:试题有意识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思维能力表现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逐步纳入命题者考试命题的视野之中表现一:试题生活化趋势明显“回归生活”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之一。“回归生活”:也就是回归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实际生活,即“三贴近”。把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这是新课程高考内容改革的重要原则,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试题在积极贯彻“三贴近”原则。具体表现(1)几乎所有试题素材的选择都来自生活,来自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或社会历史的具体问题。(2)选择题的题干与题枝、主观试题设问及答案,无不充满着生活的气息。表现二有意识地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与思维能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的、核心的内容,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是目前高考命题的重要内容。新课改一个新特点是: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强调以“能力发展为主导”,以“学习过程为主线”。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追求是:既要注重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和给予,更要致力于形成知识过程的体验,致力于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1)知识蕴含在情境中,几乎没有对知识的直接考查。(2)学生回答的问题,也要描述、阐释解决问题的过程。(3)尝试着考查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与能力。表现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逐步纳入命题者考试命题的视野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是游离于知识、能力之外的另外一个学习目标,而是整个学习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那种割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知识、能力目标有机结合的想法,会有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能狭义的理解,它不仅包括情感趋向;还应包括对认识事物的态度以及价值观取向。所以,教学中应该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对一个问题的的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判断和选择的辩证思维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对一个问题的正确态度或观点。立意新课标高考命题三大要素立意是指确定命题的意图和考查目的。立意是试题的核心,是情境和设问的统帅和灵魂。近年高考试题着重体现“能力立意”情景情境是试题的基础。一般可分两种,一种是提供考生所熟悉的情境,一种是命题者创设的新情境设问设问指命题专家按照试题的立意,针对试题的情境设计问题。常见的设问类型:①限制性设问;②扩展性设问。第9页新课标高考试题探究一、课改后高考语文试卷特点•(一)结构形式•第I卷阅读题(70分)•甲必考题•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9分)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乙选考题•第三大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第四大题,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第II卷表达题(80分)•第五大题,语言文字应用(20分)第六大题,写作(60分)•全卷共六大题18个小题(二)相比大纲卷的变化:•①考查内容的顺序和分值有所调整;•②把原来第一、六两个大题合并为一个大题放在写作之前,分值由原来的27分减少为20分(-7分);•③一开始就使学生进入阅读状态;•④选考文本阅读中增加了探究性试题。(三)形式调整体现课改理念•①“必考题”和“选考题”的设置,落实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础性”和“选择性”要求;•②选考以模块为单位进行,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特长。•③增加了阅读的分值(+3分),更好地体现了“感受·鉴赏”“思考·领悟”等课程目标的要求;•④选考文本阅读中探究性试题的设置,着重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⑤增加了古代诗歌阅读的分值(+3分),注重学生审美体验和鉴赏能力的考查;•⑥增加了名篇名句默写的分值(+1分),体现了对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⑦减少了语言文字运用的分值(-7分),字音字形等需要识记的死知识的考查弱化,更注重语言的表达和运用。二、试卷评价及走势分析(一)、2012年语文试卷总体评价2012年高考语文课标卷的总体特征是:大稳定中有变化。从内容、题型、分值、文本而言,都与近三年来的新课标卷保持一致。今年的试卷结构和试题设置完全按照近三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考试新课标卷的体式命制,许多试题甚至连题目设置都一模一样。如果考前严格按照新考纲及近年来新课标高考卷进行复习备考,那么学生见到这份新的考卷后,不会感到陌生。•当然,试卷也进行了稍微的调整。如,将现代文阅读由一直考查的社会科学类文章变为自然科学类文章,诗歌鉴赏的第二问适当增加难度,考查带有明显的综合性,语言运用将语句连贯和变换句式进行综合考查,作文也改变了去年和时政紧密相连的命题形式,而走向常态化。(二)试卷特点之“稳”1、文言文阅读考查类型分值题号具体内容题量走势古代诗文阅读之文言文阅读(必考)192010201120124古文与社会热点挂钩,选文中的传记人物,多为人或孝友,或机智;为官或勇敢果断,或勤政廉明。选文能够对考生产生有益的影响,有助于树立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明史》(本年度《明朝那些事》流行《宋史。何灌传》《宋史。萧燧传》4实词,考查“趣”的通假用法实词,考查“敛”的用法实词,考查“阙“的通假用法5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内容理解人物形象6内容理解,注意事情的先后顺序内容理解,注意事情的正确内容理解,注意细节的翻译7翻译翻译翻译从上面表格中我们不难发现,2010-2012年的文言文试题从文本选择、题型题量、设题角度及要点等方面都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把追求新异作为目的,可以说这一板块是高考试题中较为成熟、最具信度的一部分,也为我们文言文阅读教学展现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其导向意义不言而喻。文言阅读遵循从正史中选材的命题思路,2010年选取了《明史》,2011年选取了《宋史》中的《何灌传》,而2012年依然在《宋史》中选材,选取了《宋史》中的《萧燧传》,对于问题设置没有变化,依然考查文言实词、性格判定、细节辨别、文言翻译。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近三年选文有以下几个特点:A、选文特点:(1)全部选自正史二十五史,由晋书到宋史到明史。选文注重文化传承,重在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加强了民族文化的熏陶。(2)选文体裁比较稳定,全是史传类作品,选文全以人物传记、写人叙事为主,选文中的传记人物,多为人或孝友,或机智;为官或勇敢果断,或勤政廉明。选文能够对考生产生有益的影响,有助于树立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如08年《晋书·嵇绍传》嵇绍事母孝谨,刚正不阿,忠君爱国;09年《宋史·朱昭传》朱昭文韬武略,舍生取义;2010年《明史·花云传》花云奇人异士,英勇善战,视死如归。2011年《宋史。何灌传》。•B、命题方式:形式基本固定,试题仍然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选择题和翻译题。第4题侧重对实词的考查,第5题考查性格判定,第6题考查细节分析,第7题文言翻译。•C、考点分布:考查内容主要以实词、理解与分析、筛选与概括、翻译与理解等内容为测试的重点。考查的文句字词大都能够在课本找到例句,考查的是知识迁移和学以致用,体现了高考来自课本、学以致用的特点,对语文课堂教学会起到一定的鼓励和导向作用。这应当是命题的原则和趋势。•D、翻译的句子长度适中,句子中含有值得考查的重要词汇和文言现象(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特殊语气等)。考查类型分值题号具体内容题量走势古代诗文阅读之古代诗歌阅读(必考)11892010201120122情感考查是基础也是常态,诗歌鉴赏在命题上增加了难度。《雨雪曲》《春日倾国怀古》《思远人》晏几道主要内容字词意思情感分析情感作用字词顺序思想情感情景关系内容关联2、诗歌鉴赏近几年高考诗歌阅读有以下特点:第一点,诗歌时代范围扩大,不局限于唐宋,从汉乐府到元明清都可能涉及。第二点,诗歌作者的选择上,名家代表名篇比例下降,名家不太出名的佳作和一般诗人的名篇上升。以前的选诗,大多在《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古诗文鉴赏工具书中能够查到名家的鉴赏文章,而最近几年的高考诗歌文本,基本上都是比较新的、名家不十分关注、没有鉴赏文章的诗篇。这也许也是想跳出已有的框框,给考生一个更加公平、开放的思考空间。•第三点,从体裁选择上,诗歌以律诗绝句为主,词以小令为主,不考戏曲。•第四点,从选择诗词的题材内容上来看,以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怀、即事感怀类之作为多;相反,咏史怀古和托物言志的题材出现的比较少。•第五点,题目类型和题量固定,两简答题四问共11分;考点固定,大纲要求学生能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高考也就主要考查诗歌的意象、意境、思想感情、主旨内容、语言、艺术手法、人物形象。考查类型分值题号具体内容题量走势古代诗文阅读之名篇名句默写(必考)6102010201120123“名篇名句默写”连续多年做到不超越64篇必背内容目的在于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指引学生中学阶段必须积累考纲要求的名句名篇,努力做到会背、会写。《劝学》《马说》《游山西村》《论语》《蜀道难》《醉翁亭记》《孟子·告子上》《师说》《永遇乐》3、名言名篇默写近三年来,新课标区试卷对该考点的考查有以下特点:1、所考篇目均未超出考纲要求的64篇,2012年三道题分别是《孟子•告子上》中的《鱼我所欲也》、韩愈的《师说》以及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填空中均没有易写错的字词,题目温和,没有为难学生的意思,更接近学生的学习实际。2、考题以填空题为主要考查形式,都是给出上文填下文或给出下文填上文,没有给语境填写相对应诗句的形式,分值为6分。考查类型分值题号具体内容题量走势实用类文本(选考)25122010201120124实用类文本选取传记类文章基本已形成惯例,人物均为模范标杆人物。在题型上除最后一小题,其它三小题基本没有变化。《杂交水稻之父》《下笔不觉师造化》《谢希德的诚与真》选择内容分析和概括选择内容分析和概括选择内容分析和概括细节分析人物形象的细节理解人物形象的细节理解主题思想分析比较人物性格成就概括分析人物的特点4、第四大题:实用文本阅读2010年的《杂交水稻之父》、2011年的《下笔不觉师造化》与2012年的《谢希德的诚与真》都是人物评传,题目都着重分析人物行为原因,评价人物品质价值,答题重在筛选信息并概括。这个题难度不大,经过复习训练学生完全能够把握。这再一次提供给我们一个信息,作为高三学生,在文本的阅读上,我们不能只注重能给我们带来审美快感的文学作品,实用类文本对我们的阅读和题目的练习会有很大帮助。考查类型分值题号具体内容题量走势语言文字运用(必考)211314152010201120125熟语考查仍以成语为主:10年考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三类语病。11年考查了搭配不当、句式杂糅。12年考查了句式杂糅、搭配不当。由此可知,搭配不当、句式杂糅为考查重点。类型基本无变化。四字成语四字成语病句辨析病句辨析病句辨析句子选用句子选用句子选用四字成语考查类型分值题号具体内容题量走势语言文字运用(必考)211617201020112012516小题是每年必变的一个题目。虽然题型设置不定,但最终没有离开语言表达运用所包括的四个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鲜明、准确、生动;选用、仿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根据“必变”的规律,再加上仿写及运用修辞已出现在第17题。明年高考应重点复习语言表达鲜明、准确、生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等知识点上。17题设置基本不发生变化,可以从①结构要一致②话题一致,包括陈述对象一致和中心思想一致。③修辞一致④格调一致死方面进行专项复习训练。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压缩句式仿写句式仿写句式仿写5、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中的成语、病句、连贯、仿写4个小题已经是近三年新课标卷的必考题。成语题依旧以成语为主,病句侧重考查句式杂糅、搭配不当两大语病类型,连贯与仿写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三)试卷特点之“变”2012年高考语文课标卷主要有四个变化:1、现代文阅读由社会科学转变为自然科学;2、诗
本文标题:2013届新课标高考语文备考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47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