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5-2016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周口市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4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2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在答题卷上,第Ⅱ卷答案用蓝色或黒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牟复礼在《中属思想之渊源》中论述战国某学派时指出嘲讽礼仪和正名,申谴俗例,它呼吁一种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这一学派应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解析】根据所学,儒家主张礼和正名,故A项错误;墨家主张尚贤、尚同,与材料“自我中心的个人主义”不符,故B项错误;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儒家仁和礼等道德准则,故C项错误;道家主张顺应自然,齐物、逍遥,反对人为地强加与约束,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故D项正确。【答案】D2.有学者认为,墨子的爱比孔子的爱更为现代人所需要。这是因为墨子的爱()A.具有超阶级性B.代表平民利益C.反对一切战争D.抑制了统治者【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家【解析】根据所学,孔子的爱是有等差的爱,墨子的爱是无等差的爱,是一种博爱,故A项正确;墨家代表的是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故B项错误;墨家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故C项错误;墨家主张尚贤、尚同,故D项错误。【答案】A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从而抛弃了汉初实行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道家学说导致了汉初的社会动荡B.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政治需要C.道家学说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D.汉武帝对儒家学说的信奉推崇【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根据所学,黄老之学使汉初迅速恢复了元气,故A项错误;客观讲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儒学成为正统,故B项正确;黄老之学推动了汉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汉武帝即位,进一步拓展大一统事业,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的需要被采纳,故D项错误。【答案】B4.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时说诠挂着儒家的招牌,其实是禅宗、道教、儒教的混合产品。”据此可知,胡适评论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宋代理学D.清代儒学【考点】宋明理学【解析】先秦儒学属原始儒学,佛教尚未传入,道教尚未形成,故A项错误;汉代儒学是指董仲舒新儒学,同理,佛道尚未传入与形成,故B项错误;宋明理学,把儒学上升到“理”的高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是三者结合的产物,故C项正确;清代儒学适应资本主义萌芽的需要,提倡工商皆本、学以致用,与佛道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5.孔子主张“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顾炎武提出: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矣”。顾炎武这一主张()A.背离了先秦儒家的政治理念B.丰富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C.彻底否定了孔子的思想权威D.促进了早期启蒙思想产生【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解析】根据所学,明清儒学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故A项错误;明清新思想,与资本主义萌芽相适应,在政治上主张民主政治,是对儒学的新发展,故B项正确;明清新思想属儒学范畴,核心思想不变,故C项错误;顾炎武思想本身属于早期启蒙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B6.下图反映的是“雷”字的发展演变历程。据此可知,汉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逐渐趋向()A.多元化B.形象化C.国际化D.简约化【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解析】根据图片信息,不论字形、字义,不能体现多元化,故A项错误;从雷字的产生发展过程,形象化伴随始终,故B项错误;汉字是中国的语言文字,图片不能体现国际化,故C项错误;从图片可以看出,汉字笔画原来越简单,表意功能越来越清晰,故D项正确。【答案】D7.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80大寿,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A.博采众长,兼收并蓄B.文武兼修,角色齐全C.贴近生活,联系百姓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考点】京剧的产生和发展【解析】根据材料,京剧是徽剧吸收昆腔、京秦二腔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故A项正确;材料不体现文武、角色等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不体现京剧与百姓的关系,故C项错误;徽剧为乾隆贺寿进京,但不涉及题材,故D项错误。【答案】A8.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指出:“《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这表明《海国图志》()A.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思想界B.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D.是近代最重要的一部著作【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开眼看世界【解析】根据所学,《海国图志》在当时影响力十分有限,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可知,它的影响深远,故B项正确;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奠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海国图志》近代最重要,故D项错误。【答案】B9.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现了()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解析】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并不反对封建制度,故A项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尚未产生民族资本主义,故B项错误;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内忧外患伴随始终,促进学习西方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不断深入,故C项正确;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并未涉及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10.王韬在《锼园尺膜》指出:“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以器胜,如徒颂西人,而贬己所守,未窥为治之本原者也。”与王韬的这一主张最为接近的是()A.魏源B.康有为C.孙中山D.张之洞【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洋务派中体西用【解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不体现中学为体,故A项错误;康有为的主张超越了器物层面,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B项错误;同理,孙中山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徒颂西人,而贬己所守,未窥为治之本原者也”,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要以传统儒学为本,与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相同,故D项正确。【答案】D11.1907年,呼吁“有仁者起,仗太平(天国)之所志”;1912年4月,孙中山指出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促成孙中山对太平天国认识变化的因素是()A.民族危机的加深B.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C.中华民国的建立D.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考点】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解析】根据所学,此时民族革命为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12年4月,暗指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实施专制,故B项错误;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3月革命果实被篡夺,通过太平天国暗示中华民国,故C项正确;三民主义于1905年提出,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12.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据此可知,此时的陈独秀认为()A.改造国民性比政治变革更为迫切B.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C.政治斗争无益于现实问题的解决D.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考点】新文化运动【解析】陈独秀视改造青年思想为《青年杂志》的天职,而不是批评时政,更注重国民思想的改造,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民主政治的局限不是其主要关注点,故B项错误;陈独秀论述了改造青年思想与批评时政孰重孰轻的问题,故C项错误;批评时政与改造青年思想不是对立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A13.1938年10月,毛泽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毛泽东在此强调的是()A.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B.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些具体的问题C.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比基本原理更重要D.多砑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根据材料“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毛泽东主张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故A项正确;问题与主义之争发生于1919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论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故D项错误。【答案】A14.下图是邓小平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浑身雪白,绒毛轻柔;另一只猫乌黑透亮。这是1984年由人称江南猫王的老画家陈莲涛特意为邓小平画的。图中有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理论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A.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考点】邓小平理论【解析】“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意思是:无论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与政治制度无关。经济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是邓小平对20世纪末21世纪前期的战略规划,不涉及经济手段,故A项错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体现的是政治原则,故B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十四大提出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精髓,体现在邓小平理论的方方面面,故D项正确。【答案】D15.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而不在于生存”;“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与人类的东西”。这反映出他()A.思想中有进化论的成分B.思想中包含有理性的内容C.注意到对自然界的探讨D.比较看重教育的现实作用【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亚里士多德【解析】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根据其思考而追求”,亚里士多德思想中包含了崇尚理性的一面,故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自然界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教育的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B16.史学研究者汉斯•巴伦指出“在15世纪90年代初,我们在意大利半岛以外的每一个欧洲国家里都见到了一种类似的情况——人人对意大利心向往之。”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意大利()A.复兴了希腊和罗马文化B.产生了宗教改革思想C.传播了近代的启蒙思想D.弘扬了古典人文主义【考点】文艺复兴【解析】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表达反封建的思想,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诞生于16世纪德国,故B项错误;近代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故C项错误;意大利14—16世纪诞生了文艺复兴运动,借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发展了人文主义,故D项正确。【答案】D17.薄伽丘在《十日谈》中与道“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薄伽丘意在()A.否定封建神学观念B.批判不合理的欲望C.歌颂人的内在理性D.肯定人的平等思想【考点】文艺复兴——薄伽丘【解析】根据材料“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薄伽丘不反对神学,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反对禁欲主义,故B项错误;近代启蒙运动将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的高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具备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了人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故D项正确。【答案】D18.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考点】宗教改革——马丁·路德【解析】根据所学,宗教改革挑战了教皇的权威,故A项错误;因信称义只是否定了教会的权威,赋予了信徒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
本文标题:2015-2016学年河南省周口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53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