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9张居正改革学案岳麓版选修1
1学案9张居正改革[学习目标]1.了解张居正改革的背景。2.掌握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3.了解张居正改革结局的有关知识。一、改革的背景1.明朝中后期内外交困、危机四伏(1)内部①政治腐败,边防废弛。②皇帝昏庸,官吏侵盗,财政严重亏空。③变本加厉的搜刮导致阶级矛盾激化。(2)外部①北方蒙古贵族的劫掠。②东南沿海倭寇猖獗。③葡萄牙侵占澳门。2.号称“救时宰相”的张居正应运登上了历史舞台。深化探究材料《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卷》思考在歌舞升平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社会危机?答案明朝中期以来,政治腐败,边防废弛,财政严重亏空,社会矛盾尖锐,陷入内外交困的危局。[归纳总结]实施一条鞭法的客观形势是什么?张居正发挥了什么作用?(1)客观形势:土地兼并严重;清丈田地卓有成效;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2)作用:先试行,再向全国推广。既有策略,又坚决、审慎、灵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二、改革的措施2改革领域核心措施内涵作用政治领域尊主权,以法理政以皇帝名义严明法纪使内阁成为推行变法的中枢,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全面改革铺平了道路创设、颁行考成法审核各级官吏政绩,实行赏罚制度军事领域外示羁縻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往来促进蒙汉经济发展;节省大量军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内修守备注意选将,积极练兵,加固长城经济领域(侧重税法)清丈田地清查天下田亩增加政府税收;减轻农民负担;刺激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推行一条鞭法(1)田赋、杂税、力役统一按田亩核算(2)以银代役,计亩征银深化探究材料一“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风,无所不披靡。”——傅维麟《明书》思考该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这一现象的出现对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现象:张居正改革使吏治得到整顿,政令畅达。(2)原因:尊主权,伸张法纪,依法理政;颁行考成法。(3)影响: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全面推行改革铺平了道路。材料二2001年6月25日,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朝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长城全长约12600千米,我们现在见到的长城大多为明朝所修筑。明长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加修了大批“敌台”,其中张居正主政时修筑“敌台”3000余座。思考张居正为什么重视加固长城?答案明中期以后边防残破,来自外部的军事威胁成为明王朝的心腹大患。材料三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於官。故谓之一条鞭法。——摘自张廷玉等《明史》卷七八《食货二》思考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条鞭法在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改革史上的重要意义。3答案一条鞭法的意义:一条鞭法将赋役征收合而为一,一律征银,使赋役征收的办法简单化,形成了一个简单明了、行之有效的财税征收体系;以银代役,农民可以到城镇自谋生活,为手工业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赋税征银,又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和货币地租的兴起;为清朝全面实施“摊丁入亩”奠定了基础。[归纳总结]一条鞭法的赋役制度的三个特点:第一,按田地多少征收赋役。这种做法使政府既从掌握大量土地的地主手中增加了赋税,又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第二,简化了征税手续。众多赋役合而为一,使豪强地主和官吏难以在税收问题上舞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第三,以银代役和计亩征银,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归类比较]王安石变法与张居正改革的步骤有何不同?王安石变法一开始就着手整顿财政,而忽略了吏治改革。张居正首先整顿吏治,提出“考成法”,大大提高了官僚机构的行政效率,获得了一个得心应手的政治工具,然后去推行经济、军事诸方面的改革,使新法推行了十年之久,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重点精讲]张居正死后,改革措施被废除,十年改革毁于一旦,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张居正改革触动了豪强权贵和贪官污吏的权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改革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必然会碰到各种阻力,并需要进行艰苦的探索,往往道路艰难。[重点精讲]张居正实现与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和平交往的秘诀是什么?“内修守备”,操练兵马、加固长城,加强自身军事防御能力;“外示羁縻”,抓住时机,努力改善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往来,鼓励民间交易。三、改革的评价1.失败:1582年,张居正去世,保守派群起反扑,明神宗下诏削夺了张居正官秩,抄没其家,变法的法令相继被废除,十年改革毁于一旦。2.失败原因(1)明神宗贪欲膨胀,对张居正的劝教约束早怀不满。(2)变法触动了怙恶违法的豪强权贵以及贪赃枉法的腐败官吏的权益,招致强烈反对。(3)张居正策略失当,结怨太多。3.恢复名誉:明末天启、崇祯朝统治濒临瓦解之际,朝廷为张居正平反昭雪,重新恢复名誉。深化探究材料《明史·张居正传》说:“故辅居正,受遗辅政,事皇祖者十年,肩劳任怨,举废饬4弛,弼成万历初年之治。其时中外乂安,海内殷阜,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功在社稷,日久论定,人益追思。”思考结合张居正改革的措施,分析《明史》对张居正的评价是否客观?答案这一评价是中肯的。(1)整顿吏治,颁布考成法,提高了办事效率,保障了政令畅通。(2)实施边防新政,节约了大量军费开支,改善了汉蒙关系,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稳定了农业生产,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归纳总结]对张居正改革的评价(1)积极性①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基本上实现了“法之必行”“言之必效”。②国家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在国防上增强了防御能力。③一定程度上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2)局限性①张居正倡导改革的目的不是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而是为了巩固明朝的封建统治。②变法不可能触动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只能作一些修修补补的改良,挽救不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总趋势。[规律总结]改革是社会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此,改革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激烈的斗争与流血冲突。1.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时面临状况的叙述,最准确的是()A.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B.蒙古贵族的劫掠C.明政府统治腐败,财政困难D.社会矛盾尖锐答案A解析内外交困是最完整、最准确的概括,B、C、D是具体表现。2.张居正得以升任内阁首辅,“任法独断,操持一切”,直接原因是()A.《陈六事疏》受到皇帝重视B.张居正考中进士具备为官资格C.张居正是特殊人才5D.皇帝年幼答案D解析由于万历皇帝年幼,作为皇帝老师的张居正升任内阁首辅,“任法独断,操持一切”。3.俺答汗主动与明朝言和修好,其主要原因在于()A.迎合当时边疆与内地经济依赖关系的需要B.俺答汗看到发动掠夺战争不如与明朝通好贸易更为有利C.为了促进双方人民的交流D.明朝疆域进一步扩大,实力进一步增强答案B解析俺答汗时期,发动的掠夺战争无法取胜,经济上又迫切需要换取农耕区的产品。4.一条鞭法中“赋役征银”办法的实行,具有的现实意义是()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的发展③有利于农业商品化④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有促进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赋役征银”是我国赋役制度的一大进步,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即可判断出①②③④均是正确的。5.他是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巩固国防,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勃勃生机,也因其巨大的历史功绩而被后世誉为“宰相之杰”。在其改革措施中整顿吏治的主要目的是()A.实现以法理政B.确保政令畅通C.强化君主专制D.杜绝贪污腐败答案B解析张居正认为“安民之要,惟在核吏治”,结合张居正改革之前令不行,禁不止,吏治混乱的现状可知,其目的主要是确保政令畅通。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风,无所不披靡。——傅维鳞《明书》材料二不独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且为本朝开二百年之太平,仁人利薄,民到于今受其赐。——魏源《圣武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现象得力于张居正于1573年颁布的什么制度?(2)材料二主要是当时什么政策的结果?其中,这一政策内在的关系如何?这一改革的措施与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法律法规有何关系?6答案(1)张居正颁布的考成法。(2)“外示羁縻,内修守备”。“内修守备”为“外示羁縻”提供了坚固的后方及基础;“外示羁縻”又为“内修守备”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环境。正是由于政府整顿吏治,实施考成法,提高了政府的行政办事效率,内阁成为变法中枢,为全面推行边防新政铺平了道路。[基础达标]1.明朝中期以来,内外交困的危局主要表现在()①蒙古贵族反复南下劫掠②满洲贵族加强对明朝的攻势③东南沿海倭寇猖獗④政治腐败、赋役紊乱、财政困难和阶级矛盾激化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张居正改革前的时代背景,据所学知识可知②项发生在明朝末年,故应排除,正确答案为B项。2.“外示羁縻,内修守备”,是张居正推行边防新政的指导方针。下列体现张居正“外示羁縻”思想成功的是()A.提高了长城防御体系的抗御能力B.打退了朵颜部首领南犯喜峰口C.加强了汉蒙间互市友好往来D.启用了戚继光等一批著名边将答案C解析张居正的“外示羁縻”,是在“内修守备”的前提下,力争改善汉蒙关系,积极加强友好往来。3.一条鞭法的推行,“一举而官民积重之弊皆反(返)”。这是因为()①维护了官僚特权②减轻了农民负担③增加了国家收入④减少了税收舞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一条鞭法限制了豪强地主舞弊瞒漏,损害了官僚和地主阶级的利益。4.以下对于明朝改用银两收税的评论,正确的是()①反映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客观上促进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③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④导致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7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改用银两收税,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但并不能导致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5.下图为根据明代时期名臣张居正的历史事实改编的古装政治题材大戏《张居正》剧照。在剧中张居正之所以身后被诋毁,祸及家人,主要是因为()A.明神宗的反对B.改革没起到应有的作用C.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D.张居正的去世答案C解析张居正变法触动了豪强权贵和腐败官吏的权益,招致他们的强烈反对。[能力提升]6.张居正在明中后期进行了力挽狂澜的变法革新运动,他被称为“救时宰相”的原因有()①他在内外交困的危局中挺身而出②他采取的措施切中时弊,成效显著③他的改革得到了继任统治者的拥护④他进行改革的目的是维护人民的利益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答案B解析“救时宰相”的称号与改革的时代背景、时代作用有密切的关系,③不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法令在其死后被废除;④显然不对,张居正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统治,改革虽然采取了一些维护人民利益的措施,但不能掩盖其阶级属性。7.有关张居正的改革,清初任源祥说:“天下有不得不条鞭之势,张江陵不过因势而行之”。你认为有利于实施一条鞭法的客观形势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历史趋势B.无地少地的贫民希望“悬法于众”,以法理政,建立公平公正的平等社会8C.实施一条鞭法,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有利于小农经济的进一步巩固D.有利于保护豪强地主利益答案A解析材料中说张居正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这个趋势是指商品经济的发展。8.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措施的相同特征是()A.改变现行的税收方式B.重视农业,大力发展农业生产C.减轻对农民的剥削程度D.对统治阶级的利益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答案D解析综合对比可以得知,三次变法都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
本文标题: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9张居正改革学案岳麓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59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