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页1第哈六中2015-2016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16-7-6)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个选择题,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1.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逐渐形成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耒耕耜耕2.图1是2010年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枚邮票。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A.男耕女织B.精耕细作C.集体劳作D.粗放经营3.北魏至唐朝前期,我国曾经实行过一种土地制度,即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这种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B.均田制C.私田制D.公田制4.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D.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5.“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诗句中这些纺织产品的主要用途是()A.自我消费B.对外出售C.交纳赋税D.捐赠礼品6.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B.理学的形成,满足市民的欲望C.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7.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可以用来研究()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B.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来源:Z.X.X.K]C.古代官营手工业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8.“公元1500年前后,当西方进行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这段话表明1500年前后的世界()A.人口迁移都是被迫的B.各地联系逐步加强C.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D.逐渐走向政治一体化9.称号是一个国家特色和实力的体现,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9世纪的英国被称为“世界摆渡人”。这些称号反映出英荷两国成为当时世界的()A.工业中心B.科技中心C.金融中心D.贸易中心10.“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里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是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革命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对文明人变成“野蛮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财富B.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C.工业革命推动了殖民掠夺D.工业革命使人变得贪婪11.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近代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在“设厂自救”浪潮推动下,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开工生产。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晚清政府的自救B.都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C.都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D.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页2第12.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A.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来源:]C.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13.1912年民国政府颁行《商业注册章程》,减免了清朝规定的注册费用,准许各类商号自由注册。该措施意图是()A.保护私有财产B.鼓励创办实业C.恢复市场秩序D.巩固新生政权14.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人人心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15.1908年3月5日,上海开出了英国人投资的第一列有轨电车。但据当时报纸记载:乃因欧化初来,风气未开,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这主要说明()A.落后思想不利于先进文明的传播B.近代中国极力抵制西方工业文明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D.上海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最深16.1919年,俄国兴起了“背口袋活动”。人们背着口袋往城市运粮,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或工业品短缺问题。莫斯科居民所需粮食的2/3是这些人解决的。材料中的现象主要源于哪一政策()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计划经济体制D.新经济体制17.二战中,关于“德国入侵苏联,全面的讲,苏联是既有准备,又无准备。”“有准备”是指()A.实施新经济政策B.实现农业集体化C.优先发展重工业D.建立反法西斯同盟18.“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失业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好处”,他乐观地预计,危机只是暂时的,“繁荣就在眼前”。这是一位美国总统对当时时局的看法,这位总统是()A.胡佛B.罗斯福C.杜鲁门D.克林顿19.关于下列图中两项水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为应对经济危机增加就业而兴建B.都由国家投资和组织修建的公共工程C.都是专制集权政治的产物D.是美英两国工业化的重要成就20.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脱鞋敲桌子被罚而成为笑谈,他鲁莽的经济举措是()A.恢复工业部门管理体制B.创办与国外合资的企业和家庭农场C.1963年苏联推广玉米种植D.扩大了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二、选择题,本题共有10个选择题,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0分。页3第21.二战后英国形成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形成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联邦德国形成“社会市场经济”,1992年中国则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表明市场是()A.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B.经济发展的手段C.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D.经济恢复的政策22.右图为某本书的目录(部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这些数字是当时产量的如实记录B.这本书出现在我国三大改造时期C.这反映出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这表明人们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23.从图一、图二到图三,反映了建国以来()A.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提高B.生产资料所有制经历了多次变革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D.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调整24.2015年7月15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逝世于北京。凤阳小岗村村民送来挽联“想吃米,找万里;小岗人,怀念您“万书记,你让父辈吃饱了饭”。小岗人这么深情悼念他,是因为他曾以非凡的胆识支持的农村改革()A.实现了土地集体所有向私有的转变B.让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C.完全冲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25.1979年7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3月将“出口特区”正式改名为“经济特区”。特区名称转变反映了()A.对外开放政策的确立B.打破了计划经济束缚C.对外开放的力度扩大D.出口特区不适合国情26.2012年以来,希腊发生严重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和债务危机,国家面临着无力偿还外债的信用危机。按照国际惯例,帮助希腊渡过债务危机向其提供援助的应是()A.联合国与欧盟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C.世界银行与欧盟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欧盟27.下列组图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经济合作组织的图标。这些组织的出现共同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这一趋势是()A.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增强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页4第C.新旧国际经济秩序斗争激烈D.发展中国家主导全球化进程28.从赫鲁晓夫改革到勃列日涅夫改革相继失败,一个重要原因是()A.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的旧体制B.当时美国实力过于强大C.一开始就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D.改革的侧重点摇摆不定29.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A.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B.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C.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D.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30.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尔描述了一种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大的民族企业,不论是“美国的”、“德国的”还是“法国的”大企业,都难以生存。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时代()A.世界经济发展趋于合理平衡B.发达国家的资本开始扩张到全球范围C.跨国大企业的民族属性消失D.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出现变化页5第高一历史期末答案1-5CABCA6--10CABDB11-15CABCA16-20ACBBC21-25BDDDC26-30DBABD1-20题每题3分,21-30每题4分
本文标题: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63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