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5-2016高中历史第六单元25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1学案25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课标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2.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初步建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背景: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2)内容①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国是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②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③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④通过了关于首都、国旗、代国歌等的决定。(3)作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2.职能转变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3.制度发展(1)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拥护。(2)中国共产党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关键点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1954年宪法取代《共同纲领》成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易混易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这一制度的重要机构,政治协商是其形式。[深化探究]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个口号,也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的产物……到去年,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这个口号就明确地提出来了。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思考(1)材料一说明新中国初期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怎样的职能?(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有什么意义。答案(1)职能:既是统一战线组织,又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2)意义:有利于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条件(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①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②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政治稳定、大规模经济建设展开。2.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内容: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③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2)建立新一届国家机构①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②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3.意义: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易混易错]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但不是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包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重点精讲]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具体来说:(1)共产党领导是根本。这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根本特点。(2)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共同致力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3)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而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政、彼此倾轧的势不两立关系。这与以竞争为特征的西方多党制政治体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是区别3于西方多党制的显著特征。[深化探究]材料一1954年9月15日开幕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有1226名代表,包括了我国所有的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工农业劳动模范,军队的英雄人物,著名的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各民族各阶层的代表。材料二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1954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思考(1)材料一说明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怎样构成的?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特点?(2)材料二中的“里程碑”指什么?为什么被称为“里程碑”?(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经济基础、活动原则分别是什么?答案(1)构成: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全国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构成。特点:具有广泛性和平等性。(2)“里程碑”:1954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原因: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基本建立,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3)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背景: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目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3.依据:《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4.实践:自1947年开始,我国共建立了五个自治区、百余个自治县(旗)。5.意义(1)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2)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特别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的自治,并非哪一少数民族的自治,不仅仅要突出“少数民族”,还要突出“区域”。[易混易错]民族区域自治下的少数民族虽享有较大的自治权,但不等同于特别行政区。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前提是社会主义制度,而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前提是“一国两制”。[深化探究]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4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将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思考(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2)材料二中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实行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什么?(3)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什么意义?答案(1)时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主要内容: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2)平等、团结、互助。目的: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3)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课堂小结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是()A.颁布新中国第一部宪法B.讨论建立新中国C.避免内战,和平建国D.解放全中国答案B解析1949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共同讨论建立新中国的问题。2.“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实现哪一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必要性()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答案C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能体现“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一材料信息。3.下图是为纪念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而在当年发行的纪念邮票,其发行年代应该是()A.1949年B.1953年C.1954年D.1956年答案C解析第一届全国人大是1954年召开的。4.一部法律文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部法律文件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C.中英联合声明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从材料“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可知这部法律应该是1954年宪法。5.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的法律依据应该来自()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定“最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故选C。学思之窗思考:(1)请说说“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的思想来源。(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体现这一原则的?6答案(1)“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的思想来源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的“主权在民”思想。(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权力机关;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其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探究学习总结一、本课测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建立的?在中国民主政治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权建设的经验,依据中国国情提出的政治体制。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加强我国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二、学习延伸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政治民主化进程的认识。答案(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表明近代史上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尝试借鉴西方民主政治模式来改造中国社会,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它们的失败,表明在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经验是行不通的,要在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才是可行的。(2)中国共产党继续提倡向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学习,注重民主政治建设适合于本国国情和历史环境,在新中国成立后促成新型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3)认识:①新中国建立后形成的新型民主政治制度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②经验告诉我们,照搬西方的政治民主制度不一定有利于国家民主政治制度建设;③新中国的新型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是建立在人民基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④民主政治制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新中国建立后民主政治建设总体向前发展,但也遭遇过挫折。[基础达标]1.下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最能说明的问题是()7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党派很多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答案A解析从图中的数字可以得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实际上执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2.电影《建国大业》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C.第一届全国
本文标题:2015-2016高中历史第六单元25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65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