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20151走近李清照
1.《如梦令(常记溪亭)》2.《如梦令(昨夜雨疏)》3.《点绛唇(蹴罢秋千)》4.《减字木兰花》5.《一剪梅(红藕香残)》6.《醉花阴•重阳》7.《行香子•七夕》8.《行香子•天与秋光》9.《凤凰台上忆吹箫•离别》10.《木兰花令(沉水香消)》11.《蝶恋花(暖雨晴风)》12.《夏日绝句》13.《声声慢(寻寻觅觅)》14.《武陵春•春晚》15.《清平乐(年年雪里)》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末期的公元1084年出生于山东章丘,公元1155年逝世,终年72岁。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的存世作品虽然只有70多篇,但却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在男性居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能够如此光彩照人,实在是一个奇迹。那么李清照究竟是如何练就自己的生花妙笔的?而她那百转千回,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又是怎么回事。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步步走近这位传奇的女词人,了解其人,品味其词。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李清照出身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她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的一个才学之士,进士出身。曾做过山东郓[yùn]周教授,太学录、太学正,还做过太学博士。后来因为他的诗文创作和他的学术成就得到了苏轼的赏识,所以成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也是当时能诗能文的才女,王氏的祖父王拱辰是宋仁宗朝的时候的科举状元。“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宋史》•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李清照的成长期了极好的影响。她的少女生活是非常快乐的。这在她的词《如梦令》中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家庭背景:1.李清照外公是状元王拱辰;2.公公是尚书右丞(丞相)赵挺之;3.父亲李格非中过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郞,是苏门弟子;4.丈夫赵明诚太学生,曾任鸿胪少卿;5.堂姐夫是陷害岳飞的大奸臣秦桧。秦桧的老丈人是李清照的伯父。书香才女无忧无虑开朗活泼如梦令(昨夜雨疏)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赏析】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风很急,雨很大,我们的李易安在后花园里边喝酒,喝多了。“浓睡不消残酒”,睡了整整一个晚上,连上半个早晨,都没能够让她在这个酒醉的状态当中完全地清醒过来,喝得太多了。“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她问卷帘人,问花园后边那海棠花怎么样了?卷帘人才说“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道吗,你这样说不对,我想应该是绿肥红瘦罢。在这里海棠花就象征着她的青春,李清照之所以喝酒,是感慨自己青春年少还能延续几何。比较这两首《如梦令》,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转变成了一个敏感而细腻的女子,她的情窦初开了。此时的李清照,不光是在用眼睛看这个世界,而是调动了自己的五官去感受它,用自己的心去接近它。点降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41字、春天、前期、闺情词)“蹴罢秋千”,刚刚打完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懒得收拾。这个秋千打得多用劲,都懒得再活动一下手腕。“露浓花瘦”,正是早春天气,形形色色的蓊卉正含苞待放,朵朵娇艳的花蕾上还凝聚着颗颗圆滚滚的露珠。“薄汗轻衣透”,主人公出汗,说明打秋千时的投入,“薄汗”,“轻衣”,这些看似不经意的描写,实则都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少女娇憨,可爱的形象。下阕词人转过笔锋。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跑去,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到底是什么人呐?让李清照这样慌慌张张?“和羞走”,这个“羞”字提醒我们了。但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倚门”,在于以门为掩护,似露不露,“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才好回首一看;看,又不敢正眼看,还要装作赏花闻香,而眼中余光却早落在那人身上。这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的少女的复杂情感,十分清楚而委婉、真切而自然、细腻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二、十八初嫁暂欢娱(1101—1103)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婚嫁的权利,完全掌握在父母的手中。可是,李清照,这样一个富有才情的女性,生活在一个开明而温馨的幸福家庭,她婚姻的权利能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呢?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李清照的词还有她写的诗在士大夫中间流传很广,很有知名度,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就是太学生赵明诚。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词女之夫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赵明诚出身在高官之家,却身上没有一点纨绔子弟的不良的习气。他从小就喜欢收藏金石字画和文物。赵明诚对于金石字画文物的这种喜爱,这种收藏,在当时的士大夫的圈子里头,也是很有名气的。出身高门显宦,但品行端正,他很稳重。有着非常高雅的品位,情趣高雅。他又是太学生,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二人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zān,徒要教郎比并看。一枝春欲放:此指买得一枝将要开放梅花。泪染:眼泪濡湿,这里指露水浸染之意。彤霞:红色彩霞。这里指梅花之色彩。簪:名词作动词,即插于发中。徒:只。比并:放在一起比较。妩媚、娇憨、多情婚后的幸福与欢乐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三、党争株连泣南京(1103—1105)李清照与赵明诚相互倾慕对方的才华与为人,有着共同的感情基础。但李格非与赵挺之在政治上却是水火不相容的政敌。两个政治集团、两个政治派别之间的斗争,一些新党人物,开始对旧党的人物进行打击报复。“炙手可热心可寒”,李清照说公公说你手里的权力确实是太多也太重,你的手心都发烫了吧?你的手心越发烫,心里却越寒冷。这是她献给她公公的一首诗。我找了一下,虽然没有看到绝对的记载,但是从这句话里面可以看出赵挺之根本就没有理睬他儿媳妇这个请求,没有对李格非施以援手。政治斗争李清照感觉到了无比的寒心,也感觉到了政治的残酷和冷血。对李清照来讲,是一次警醒,让她知道在她的温馨生活之外,依然有多么严酷的环境。这对李清照本人的成熟、成长,以及她后来词的创作,有很重要的影响。公元1105年,赵挺之的家可以说是门庭若市、权倾朝野。可是没过多久,随着蔡京和赵挺之联手对付旧党人物的结束,他们两个互相之间的矛盾就上升了.宋徽宗大观元年,也就是公元1107年,蔡京再一次担任了宰相,赵挺之不得不辞去宰相的位置。赵挺之回到家里五天之后,就去世了,六十八岁。蔡京接着就赶尽杀绝,抄家,让赵挺之的三个儿子都离开政治中心,而回到遥远的青州老家去。赵明诚兄弟三个人,回到了山东青州老家,这一回就是整整十年。回到青州之后,赵明诚与李清照远离了政治上你死我活,尔虞我诈的争斗,生活上虽处于低谷,精神上却是高贵而富足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60字、秋季、前期、相思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赏析:秋风起时,轻泛兰舟,悠悠碧水带走片片飘落的花瓣,去却带不走反复缠绵的寂寞伤离之情。看是疏淡心事语句,其中却不知暗暗寄托了多少相思之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衷肠难解,欲语还休,其滋味沁入人心。相思之愁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醉花阴•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52字、深秋、前期、相思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1为什么写“愁”?2如何写“愁”?3你怎样看待她的“愁”?海门实验学校高中部语文组海门实验学校高中部语文组海门实验学校高中部为什么愁?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而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方法归纳一:必须结合词人的生活经历来谈,也就是“知人论世”;如何写愁?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如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正是本词的最后三句。请结合全篇,说说李清照这三句神来之笔的佳妙之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佳节又重阳”点明时令,也暗示心绪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时本应该夫妻团圆、共同饮酒赏菊,而如今只有自己,所以,才会“玉枕纱厨,夜半凉初透”的。这种凉,既是身体之凉,更是心里之凄凉,别有一
本文标题:20151走近李清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71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