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52016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随堂练习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19.(2015安溪)二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暂时不会兵戎相见。”凯南评述的是()A.美苏都成为超级大国B.美苏“冷战”对峙C.美苏共同对付法西斯D.美苏军事实力接近14.有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说,本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今天看来,“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学者对“这些军事联盟”的评价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改变了对超级大国的认识B.“冷战”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C.欧盟形成,欧洲实现一体化D.“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改变18.(2015扬州)某班开展“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探究活动。下列内容符合这一主题要求的是()A.《共产党宣言》B.十月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D.“北约”“华约”的建立14、(2015玉林)为了应对美国建立的军事组织“北约”,赫鲁晓夫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A.组成三国联盟B.组成三国协约C.成立华约组织D.加入欧洲联盟14.(2015黔东南)“冷战”(ColdWar)是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北约”和“华约”的建立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19.(2015大庆)通过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是()A.美苏“冷战”B.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C.、南北战争D.欧盟的形成15.(2015荆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体现美苏争霸的突出事件是()A.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B.美国从越南撤军C.古巴导弹危机D.北约成立1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推行了“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美苏战时同盟关系逐渐破裂,两极格局由此形成,形成的标志是()A.华沙条约组织建立B.马歇尔计划实施C.杜鲁门主义出台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24.“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枋……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为此,美国()A.实施马歇尔计划B.推行杜鲁门主义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推动欧洲走向联合20.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咨文中的“外来压力”是指()A.意大利B.法国C.德国D.苏联21.(2015陕西)(11分)近代世界是一部各国、各民族由原始、孤立、分散的世界发展成为彼此交融联系的历史。九年级某班同学以“交融与联系”为主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结束孤立】材料一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孤立状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材料一、二中关于“世界历史”开端的两种观点,所学教材支持哪一个?(1分)支持“新航路开辟”的观点。(1分)【行销世界】材料三19世纪中期英国贸易图(2)依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其哪一行业的发展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英国从北美进口棉花对东方国家出口大量纺织品分别给这些地区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5分)地位:世界工厂。(1分)影响:加剧了美国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1分)加速了中国、印度等东方地区殖民地、半殖民地自然经济的瓦解,使这些地区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阻碍了这些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对峙发展】材料四冷战所造成的两极对峙国际格局和经济上的两个平等市场,促使相互对抗的东西方两大集团都高度地加强各自内部的协调。而这种两大集团内部的高度协调却在分割世界的同时又对世界市场的一体化产生直接的影响。----叶江《大变局》(3)冷战与两极格局对峙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极格局对世界整体交融与联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1分)两极对峙开始的标志:1955年华约建立。(1分)积极影响: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教训,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加强了两大集团内部的协调,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发展。(2分)(4)综合上述材料,在当今世界交融与联系日益密切的趋势下我国应如何应对?(1分)应对:加强国际合作,关注人类面临的严峻问题;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19世纪上半期,一个英国政论家这样写道: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送来他们种植的棉花。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我这些原料制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31(2015荆门)(7分)历史证明,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编者按: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苏俄实行新政策,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制的方法所征收的少)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材料二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国家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罗斯福政府花费巨资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这些工程使美国政府获一举多得之利。——摘编自百度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国家百废待兴。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欧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到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趋势日益增长。1999年元旦,欧洲通用货币欧元正式启用。——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材料一体现了苏俄哪一新政策的内容?这一政策主要“新”在哪里?(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说明美国政府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3)材料三中美国的“援助”指的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欧洲国家区域一体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分)(4)从苏俄实行新政策和罗斯福实行新政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1分)31.(1)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任意一点即可)。(2)对工业的调整。加强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农业生产;便利了水上交通;吸纳了大量失业者就业;刺激了生产和消费;提高了该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等(任意一点即可)。(3)马歇尔计划。欧盟的成立。(4)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的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任意一点即可,有其他表述,意思相近也可)。30.(2015龙东)材料一:“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美国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间的长久都是空前的。材料二:战后,美国凭借极摩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积极谋求全球霸权。苏联的强大及共产主义影响的扩大,阻碍了美国全球霸权的实现。美国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这种政策称为“冷战”政策。阅后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美国政府面对这场危机采取了什么举措?(1分)(2)为了转嫁这场危机,德国和日本走上了什么道路?(1分)(3)根据材料二,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3分)(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新格局是什么?(1分)30.(1)罗斯福新政。(2)法西斯道路。(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4)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28、20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改变了历史发展的面貌,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请回答下列问题(14分)(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2分)(2)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是哪两大军事集团?(2分)(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真正世界规模的事件是什么?(2分)(4)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有哪些?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6分)(5)二战后形成的“新的世界格局”是指什么?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2分)(1)萨拉热窝事件(2分)。(2)同盟国和协约国(2分)。(3)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争爆发或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2分)(4)①中国军民的反攻(2分);②苏联对日作战(1分);③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2分);70周年(1分)。(5)两极格局,苏联解体(2分)。27.(2015广东)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长说:“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做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二1945年2月3日,美、英、苏三巨头聚在一个名叫雅尔塔的小镇进行秘密谈判。会谈的目的是美、英双方希望苏联尽早落实对日宣战的时间,苏联则为此提出诸多要求,有许多内容涉及到中国的主权。罗斯福为了尽快让苏联出兵以减轻美军的伤亡,对于斯大林的要求并未加以拒绝,只是认为涉及外蒙古、大连商港和旅顺军港以及中长铁路的相关协议需要征求蒋介石的同意,而斯大林则建议此事应由罗斯福向蒋介石通告,并保证获得其同意。然而三方在会谈后发表的公告中,却对这些内容只字未提。6月10日,美国大使奉总统的命令,向蒋介石当面报告有关雅尔塔会议中苏方提出的参战条件这下子蒋介石真的被激怒了,斯大林对中国充满野心他是预料到的,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美国总统居然为了本国的利益,真的会牺牲他国的权益。至于谈判的最终结果,斯大林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郑会欣《“忍气吞声,负重致远”:从蒋介石日记看他对雅尔塔协议的态度》材料三1945年后,经济冲突与共产王义和资本王义在意识形态的抵触是一致的然而意识形态上的相互猜忌,却使美苏之间的利益冲突转为情感上的不合。双方都逐渐相信,对方企图摧毁自己的一切生活方式。包围与颠覆——这对孪生妖孽,在双方似乎能证实自己的假设不虚时,使真正成为一种存在的实体了。——(美)罗伯特·帕克斯顿《西洋现代史》(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捷克斯洛伐克成为受害者是哪一政策导致的?推行这一政策、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利益的国家有哪些?(2分)政策:绥靖政策;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2)依据材料二,指出蒋介石“真的被激怒了”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在雅尔塔进行的秘密谈判是大国之间的政治交易,请依据材料二说明在这场交易中,美苏各自的诉求是什么?(4分)直接原因:有关雅尔塔会议中苏方提出的参战条件,美国总统居然为了本国的利益,真的会牺牲他国的权益;美诉求:美、英双方希望苏联尽早落实对日宣战的时间,为了尽快让苏联出兵以减轻美军的伤亡;苏诉求:苏联则为此提出诸多要求,有许多内容涉及到中国的主权。(3)依据材料三,指出导致美苏之间“利益冲突转为情感上的不合”的原因是什么?美苏为“包围与颠覆”对方而建立的“实体”叫什么?(3分)原因:意识形态上的相互猜忌。“实体”:北约和华约。(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出当时大国处理国际
本文标题:20152016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随堂练习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71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