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4课时法律护我法不可违课题考纲要求7.1特殊保护△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7.2处处保护△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7.3自我保护△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课题考纲要求8.1勿为小恶△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8.2严守法律——8.3拒绝诱惑△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续表)考点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法律的主要特征。(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产生法律的两种方式或途径:制定或认可。我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强制力即军队、警察、监狱、法院等。(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表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①所有公民都要遵守法律。②所有公民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制裁。③所有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都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对比项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区别内容不同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一般要求权利和义务对等调整的范围不同道德既调整人们的行为,也调整人们的思想,而且更多的主要是调整人们的思想法律一般只调整人们的行为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联系法律的制定受道德的影响,体现并维护道德的精神;道德补充着法律的不足,并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区别与联系考点2: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1.未成年人的标准。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2.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1)未成年人处于人生发展进程中的幼弱时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是个人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的群体。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需要。(2)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兴衰,需要国家给予特别关注。(3)家庭、学校、社会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4)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3.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比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实施保护的主体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关的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及教职人员政府、经营者等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国家执法机关基本内容①家长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②尊重、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①学校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人全面发展。②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③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④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等①保护未成年人身体的安全与健康。②保护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健康①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实行特殊制度。②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③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等4.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对比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常见的侵权行为动辄打骂,娇惯溺爱,家长自身有不良习气而影响孩子,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在学习上逼迫孩子等体罚学生,辱骂学生,不准学生上课,因怕影响升学率而不准差生参加中考,学生在学校饭堂吃饭后食物中毒等招收童工,向青少年售烟,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不良文化产品等公开披露青少年犯罪案件(续表)弄清四种保护的区别(1)家庭保护是指未成年人在家里受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抚养、监护、教育,特点是与家里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有关。(2)学校保护是指未成年人在学校学习时受到的保护,特点是与学校、老师、学习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关。(3)社会保护是指未成年人在除了家庭、学校以外的社会环境中受到的保护,特点是与社会环境有关,包括政府部门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4)司法保护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国家执法机关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对象主要是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考点3: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1.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1)诉讼途径。根据诉讼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种。不同的案件适用不同的诉讼程序。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打官司要到法院。(2)非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主要指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等。(3)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是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它们从不同的方面给人以法律帮助。当打官司遇到困难时,还可以获得国家的法律援助。2.青少年应该如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遭遇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时,要运用自己的智慧、采用灵活的方法,沉着对付。例如,机智地求助他人;巧妙周旋,趁机逃脱险境;首先尽量使自己免受伤害,同时设法尽快报警,并记住坏人的身份特征和其他一些突出的特征,以利于公安机关破案。考点4: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1.违法行为的含义。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2.违法行为的分类。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分为:(1)刑事违法行为:指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2)行政违法行为:指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3)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民事法律规定的行为。3.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1)同犯罪相比,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比较小,称为一般违法行为。(2)无论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有一个共同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处罚;刑事违法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1)常见的民事违法行为:欠钱不还,侵犯他人的肖像权、隐私权、姓名权,违反合同,损害私人财物。(2)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打架斗殴、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偷窃、赌博、吸毒、损坏公物、公职人员失职、知法犯法等。(后果轻微考点5: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1.犯罪的含义。所谓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当罚性。其中,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对比项一般违法犯罪区别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对社会危害不大,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很大,情节严重违反的法律、法规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触犯了刑法应该受到的惩罚不用受刑罚处罚,但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应受刑罚处罚联系①都是违法行为,都违反了我国法律。②都具有社会危害性。③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考点6: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1.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收听、观看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2.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3.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不良行为会发展为犯罪行为)。(1)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2)大错往往是从小错开始的。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犯违反纪律的错误,发展下去就可能违法,甚至陷入犯罪的泥淖。(3)那种认为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大错不要犯、犯点小错无所谓”、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4)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4.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1)家庭原因:缺乏家庭保护,家教不严,家庭教育方式单一、粗暴,家庭生活不和睦,受家庭成员不良行为的影响等。(2)学校原因:只重视知识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方法单一。(3)社会原因:缺乏社会保护,社会环境复杂,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4)个人原因:身心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道德水平低,是非观念和法制观念淡薄,自制力差,没有调控好自己的不良情绪,没有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没有正确对待好奇心理和从众心理,贪图享受,交友不慎,无心向学,具有不良行为等。5.如何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1)国家、社会:①有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制裁损害精神文明的行为。②提高社会成员自身的道德水平,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③政府要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健康、高雅的活动场所。④用法律来教育和规范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净化社会风气,全面优化社会环境,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2)学校:①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③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④为学生提供有益的活动场所与设施,组织开展有益的活动。(3)家庭:父母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子女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4)个人:①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②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自制力,善于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正确对待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③谨慎交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改正不良行为,防微杜渐。④懂得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是青少年的基本责任。⑤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总之,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1.误区: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因此,未成年人不需要遵守法律。纠正: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一个人无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守法律,无一例外。2.误区:道德义务是自觉自愿承担的,所以不用履行道德义务。纠正:任何规则都具有强制性,道德义务靠舆论、信念和习惯的力量来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但较弱。我们应努力履行道德义务。3.误区:家长打孩子天经地义,孩子不应该反抗。纠正:家长打孩子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家庭保护的规定。作为孩子,对于家长轻微的打骂行为应该给予劝告,如果情节严重就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4.误区:凡是违法行为必定会受到刑罚的制裁。纠正: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但犯罪一定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要受到民事或行政制裁,只有犯罪才会受到刑罚的制裁。5.误区:只要不违反法律,有一点不良行为不要紧。纠正: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开始是沾染上了坏思想、坏习气;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以后可能会去干一些违法犯罪的事。6.误区: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我们要见义勇为。纠正:青少年要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但不能作无谓的牺牲,应该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见义智为,即比较巧妙地或者借助社会力量将不法分子抓获。考点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1.(2014年广东)2014年5月22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审通过《安全生产法》修正案,把安全发展战略写进《安全生产法》。这说明法律的特征是()A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特殊行为规
本文标题:2015《百年学典》中考政治(粤教版)总复习课件第4课时法律护我法不可违(七年级下册)(共54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74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