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学科知识总结
初中数学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基础。基本理念体现在哪些方面:课程内涵、课程内容、数学过程、学习评价、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从四个方面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总体目标和分段目标的关系即:总体目标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终极目标,而学段目标则是总体目标的细化和学段化。四个方面的关系:共同体现了总体目标。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知识技能的目标的达成不能视为教学的终极目的,后面三点的达成应当以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作为载体。技能和方法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后三个目标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这四个方面应同时成为教学目标。只有整体实现,才是受到良好教育的标志。初中数学课程的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熟悉《课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掌握《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一、数与代数:数与代数部分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包括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二、图形与几何:由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组成。图形的性质:点、线、面,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尺规作图,视图与投影;几何证明的基础--基本事实,需要证明的若干基本定理。图形的变化:图形的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图形的相似与位似。图形与坐标:确定物体位置的要素、表示物体位置的基本方法,直角坐标系,图形变化的坐标表示。三、统计与概率:数据分析的过程、数据分析方法。数据的随机性。数据分析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数据分析方法:分类(文字、图画),表示数据(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了解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学习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中数、众数)。数据的随机性:1.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会是不同的;2.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四、综合与实践: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为主的学习活动。内容: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探究的能力与方法;抽象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实施要点:突出实践;强调综合;以探索为主线。能运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教学建议:一、数学教学活动要注意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二、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三、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四、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六、合理把握“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关系一、“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学方案与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二、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三、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教学知识教学原则:1.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提高他们的抽象、概况能力)2.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认真钻研课标、教材;要体现逐层逐步严谨的过程;要有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的言必有据、思考缜密、思路清晰)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4.巩固与发展相结合。(处理好新旧知识的关系,知识传授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注意学生学习知识的自觉性;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了解包括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与考试、数学课外活动、数学教学评价等基本环节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备课、课堂教学、课外作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数学教学评价。课堂教学五大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处理的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能力发展的关系;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数学观形成的关系;数学认知活动与非认知因素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掌握讲授法、讨论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等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结合适当的板书,向学生说明结论或论证数学概念、计算法则和知识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作系统概括、精辟生动的讲解。要做到:科学性、系统性、启发性、量力性、艺术性。优点:能保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保证教师传授知识的主动性、流畅性和连贯性,省时间。缺点:学生活动少,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容易造成教与学分离,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讨论法: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者小组为单位,围绕中心问题,通过学生间相互交流讨论,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评价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特点是彰显学生是学习的主题。优点: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2学生之间取长补短3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4能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言必有据的好习惯不足:容易使讨论陷于松散,不易控制讨论的话题与讨论的结果,时间不易把握。讨论法注意三点:首先设计好学生要讨论的问题或问题串,其次组织好学生分组,不同层次同学进行搭配,还要把握讨论有效性,适时调整进度。自学辅导法: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获取知识技能,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发现法:步骤: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寻找问题答案,探讨问题解法3.完善问题解答,总结思路方法4.进行知识综合,充实和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优点:不断发挥学生潜力,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掌握概念教学、命题教学等数学教学知识的基本内容。概念教学基本要求1.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熟悉概念的表达;2.使学生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能正确使用概念3.使学生了解概念间的关系,会对概念进行分类,形成概念体系。过程:1.引入概念2.明确概念3.巩固概念4.应用概念注意:1.重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重视概念学习致敬的迁移影响2.数学概念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3.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不可有头无尾4要抓住关键,不可追求单一的教学模式5.要在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上进行数学概念教学。命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命题2.使学生了解命题的来龙去脉,能灵活运用命题解决问题3.使学生了解相关命题之间的联系,掌握命题的系统。过程:1.命题的引入2.命题的证明3.命题的明确4.命题的巩固(当堂巩固;及时复习,整理所学命题,建立命题间的广泛联系)5.命题的运用。问题教学过程:1.弄清问题2.拟定计划3.实现计划4.回顾。掌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中学数学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学生为例完成共同的数学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由学生自己先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发现学习内容,然后再把这些新旧知识相联系之前,是否有一个发现的过程。自主学习:有较高的自信力和能力、有较高的理性与抱负、对任务有积极的内在兴趣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自我监控学习过程与效果、主动选择学习策略、自我评价学习结果、积极创设最优化的学习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自我指导、自我强化来进行高效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掌握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评价体现在:导向作用、鉴定作用、诊断作用、信息反馈与决策调控作用。4.教学技能(1)教学设计:能够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数学学习经验,准确把握所教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的联系。能够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能正确把握数学教学内容,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和本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现应用与创新意识。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教案设计。如何做教学设计?准备工作: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当前我国数学课程的目标要求2.全面关注学生需求3.认真研读数学教材和参考书,领悟编写意图4.广泛涉猎数学教育的其他优质资源,吸取他人精华,丰富自己的教学设计5.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学期、单元)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1.整体系统的观念用教材2.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3.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二、学情分析(1.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2.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3.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4.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5.分析学习知识时可能要遇到的困难)三、制定教学目标(1.反映学科特点,体现内容本质2.要有计划性,可评价性3.格式要规范,用词要考究4.要全面,不能“重知轻思,重知轻情”5.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性6.要实在具体,不浮华。)四、考虑教学方法。五、教学媒体的使用。六、教学实施过程分析。七、教学反思: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3.对教学效果的反思4.对个人经验的反思。八、教学设计的撰写。(2)教学实施能创设合理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猜想和合作交流。能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能结合具体数学教学情境,正确处理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课堂提问的原则:目的性原则、启发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全面性原则、充分思考性原则、及时评价性原则。(3)教学评价能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恰当地评价。能对教师数学教学过程进行评价。能够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数学学习评价方法:测验法、观察法、成长记录袋。
本文标题:2015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学科知识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7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