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爱学习网://伶官传序欧阳修原文: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日:“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壮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注释:理:道理。岂:难道。原:推究,探究。以:把。立:即位。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一定。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少牢:祭品,用一猪一羊。牢,祭祀用的牲畜。前:在前。系:捆绑。组: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函:用木匣装。我爱学习网://仓皇:匆忙的样子。及:等到。抑:还是。兴:使……兴旺。逸豫:逍遥游乐,不能居安思危。迹:迹象。莫:没有一个人。所溺:沉溺迷恋的人或事物。乃:你,你的。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忽微:极细小的东西。伶官传序翻译: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上天的旨意,难道没有人为的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支箭赐给他的儿子庄宗,并且告诉他说:“梁王,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立他为王的;契丹王原与我订过盟约结为兄弟,可是都背叛晋而归附梁。这三个人,是我的遗恨。现在给你三支箭,你可不要忘了你父亲报仇的愿望!”庄宗领了箭,把它们藏在太庙里。后来他出兵打仗,就派遣部属用一副猪羊到太庙祭告,取出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队伍的前面,等到凯旋再把箭送回到太庙去。正当他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帝及其部将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交还到先王灵前,禀告成功时,庄宗意骄气盛,可说是雄壮极了!到后来仇人已消灭了,天下已经平定,这时一个人夜间喊起来,作乱的人四方响应。庄宗慌慌张张向东逃出,还没有看到叛贼,士兵就溃散了,庄宗和臣下面面相觑,不知道到哪儿去才好,以至对天盟誓剪断头发,泪水沾湿了衣襟,这是多么衰败凄惨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还是探求它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的缘故呢?《尚书》说:“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谨慎能得到益处。”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啊。所以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所有天下豪杰都不能跟他争雄;等到他衰落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却落得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人生的祸患常常由细微的事情累积而成,智我爱学习网://勇的人大多被他溺爱的事物陷于困境,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伶官传序赏析《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作者写《伶官传序》旨在告诫当时北宋王朝,应当以历史为鉴,居安思危,防微杜渐。这篇小序重在议论,意在警戒,是—篇史论。文章以“天命”、“人事”并提,用反问句式强调“人事”的主导地位:接着写晋王临终赐矢,告其子“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矢,终于报仇雪恨。这是正面描写,说明庄宗登位有—个良好的开端。第三段对比强烈。“方其”、“及”,这是时间对比;曾几何时,“壮”、“衰”境遇对比,何异天渊!,,系燕父子以组”,令晋王含笑九泉;而庄宗与群臣相顾失措,“断发而誓”,只能使晋王饮泣地下。作者运用了—组组简洁强烈的对比,人事与天命、盛与衰、得与失、难与易、成与败、兴与亡、忧劳与逸豫,说明成败之迹皆出于人事。这说明庄宗没有—个好的结尾。文末以“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结,强调这个教训的普遍意义。作者文笔简练,明白晓畅,擅长逐层阐析,气势雄放.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结构分析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盛无忘父志藏矢于庙负矢前驱凯旋而纳意气之盛(莫能与之争)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逸豫可以亡身满招损(伶人困之)衰学习这篇文章要重点领会作者讽谏北宋王朝的写作意图和借古讽今的写法;要舀青作者的思路(详见“结构分析”图表);弄清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体会本文论点鲜明、论证严密的特点。一、本文用了大量的对称语句①方其…可谓壮哉及其…可其衰也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③满招损谦受益④故方其盛也…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为天下笑这样行文,使句式对称,读起来琅琅上口。特别是一些正反对比的对称句子,不仅有音我爱学习网://节美,而且在细细咀嚼中可深刻地领略作者褒贬扬抑的立场,体会作者鲜明的思想感情。二、本文的句式和结构运用独特(1)“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感叹句,表示强调。先肯定“天命”有理,但更强调的是“人事”重要,全文就此展开议论。这样写论述全面,概括了“天命”和“人事”,只不过详略不同罢了。(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这句是递进关系,重点在后一句,突出规劝——殷切的期望全融于“其”上。再联系《烛之武退秦师》的“其”,也能领会到“其”的分量。晋文公在阐明不能攻秦的理由,要求退兵,说“吾其还也”,“其”劝说得多么有力!(3)写庄宗凯旋,非常威武得志,以“何其壮哉”结束;接着写仇人已灭,天下已定,于是骄傲自满,生活淫逸,致使“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这时作者却以“何其衰也”收尾。两相对照,文章用选择复句归纳:“岂得之难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目于人欤?”这时,读者当然感到关键是“人事”,这与开头相照应。写文章要学会布局,要瞳得自圆其说。在句式上,要学会善于恰当地变换句式,使文章表达得生动有力。三、语气词连用本文感叹句很多,最后一句“也”和“哉”连用,这也属同义复词,意在强调感叹至深。文化文学常识序欧阳修这篇序从体裁看,是以议为主的议论文(《送东阳马生序》是以叙为主)从内容看,它又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因为题目是《伶官传序》,文章就应着力于写伶官,可是这篇序—不对伶官的史实作任何补充,二不对伶官的才技作评价,而是着力于写后唐的兴衰。可以说,序文所讲的全是题外话,文不对题,旨在借题发挥。然而,本文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因为人们可以从序文中玩味它的题外之意,弦外之音,观赏本文的特色。序文开头提出“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至结尾“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本意在于阐明一个道理:成败得失,事在人为。文章虽是写唐,实际上是为北宋敲警钟。本文转载来自我爱学习网
本文标题:伶官传序翻译及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82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