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2011年高考生物阶段性测试14
阶段性测试(十四)人与生物圈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能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的循环形式是()A.地表物质循环B.水循环C.生物循环D.氮元素循环【解析】通过水分蒸发、降雨及生物的呼吸、排泄等过程,水循环能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答案】B2.下列关于生物圈硫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化石燃料的燃烧与火山爆发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B.绿色植物能吸收大气中SO2与土壤中的SO2-4C.在生物群落中硫元素以糖类等有机物形式传递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所产生的SO2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解析】在生物群落中硫元素以蛋白质等有机物形式传递。【答案】C3.人们不是过度放牧就是垦荒种地,结果使宁夏的许多牧场和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不仅牛没了、羊没了,甚至就连土壤中的蚯蚓、昆虫几乎都不见了,这一现象明显地告诉了我们()A.蚯蚓仅能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B.岩石圈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C.土壤圈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D.蚯蚓和昆虫的活动影响生态结构【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草原植被被破坏后,水土流失形成荒漠,而荒漠中既无水分又无营养,生物无法生存。据此不能得出岩石圈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结论,但可得出只是其中的土壤圈能为生物的生存提供良好的环境,且参与生物圈的构成。【答案】C4.(2010·黑龙江东南七校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正确的是()A.自然保护区的功能是接纳各地迁移和捕来的野生动物并加以保护B.鼓励人们进入保护区,给鸟类建巢、喂食C.迁地保护就是把大批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进行保护D.对于珍稀濒危物种,禁止一切形式的采猎及买卖【答案】D5.(2009·苏州调研)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每个营养级能量传递率均约为20%,且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中获得的能量相等。虎要获得1kJ能量,则需要消耗草的能量是()A.150kJB.125kJC.100kJD.75kJ【解析】由题意知,虎获得的1kJ能量中有0.5kJ来自狐、0.5kJ来自羊。按草→兔→狐→虎这条食物链计算,需消耗草0.5÷20%÷20%÷20%=62.5,按草→羊→虎这条食物链计算,需消耗草0.5÷20%÷20%=12.5。故共需要消耗草的能量是75kJ。【答案】D6.下列有关含有N、P的污水对水生生物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含有N、P的污水阻碍藻类的生长和繁殖,进而造成鱼类和其他生物的大量死亡B.含有N、P的污水阻碍藻类的生长和繁殖,但有利于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C.含有N、P的污水促进藻类的大量繁殖,但会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D.含有N、P的污水促进藻类的大量繁殖,有利于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解析】由于N、P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所以富含N、P的污水排放到湖泊、海洋中,会使水中的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些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产生出H2S等有毒气体,从而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答案】C7.引起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的主要气体污染物依次是()A.CO2、SO2、氮氧化物B.SO2、CO2、氮氧化物C.氮氧化物、CO2、SO2D.CO2、氮氧化物、SO2【解析】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引起温室效应;SO2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引起臭氧层空洞的气体污染物是氮氧化物。【答案】A8.图示生物圈物质循环示意图,f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f表示大气中的N2,由a→f过程不存在,而f→a可表示生物固氮作用B.若f表示无机环境中的NH3,则a→f过程一般不存在,而硝化细菌在f→a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若f表示大气中的SO2,则图解可表示硫循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b→f过程的加剧D.若f表示大气中CO2,则碳循环不包括f→b途径【解析】f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析此图即可得出:a是生产者,c、d、e可知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不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而是化石燃料燃烧所释放的SO2所致。【答案】C9.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滤除太阳光中大部分的紫外辐射,因此被称为地球生物圈的保护伞。然而,由于人类大量排放卤代烃(如制冷剂氟利昂),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引起地球表面紫外辐射增强。臭氧层耗损引起普遍的生物学效应是(多选)()A.人类皮肤癌、白内障增加B.海洋浮游生物增多C.生物群落的分布不受影响D.农作物减产【解析】臭氧层离地面约20到30公里处,它在地球上空形成一把“保护伞”,将太阳光中99%的紫外线过滤掉,这对于地球上生命的生存十分重要。过量的紫外线会使人和动物免疫力下降,最明显的表现是皮肤癌的发病率增高,甚至于使动物和人眼睛失明。植物和微生物会因为承受不了紫色线的强烈照射而死亡。在海洋中直接受到伤害的是浮游生物,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可以大量吸收温室气体。如此,会形成恶性循环。浮游生物的死亡又会产生连锁反应,使海洋中的其他生物相继死亡,并最终将影响人类的活动。【答案】AD10.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景常常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这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具有()A.科学研究价值B.直接使用价值C.潜在使用价值D.间接使用价值【解析】赏心悦目、流连忘返的美景体现出野生生物的美学价值,美学价值属于直接使用价值。【答案】B11.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下列哪三个层次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A.基因、染色体、细胞B.细胞、物种、生物圈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D.物种、种群、生态系统【解析】在解答此题时既要用到有关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的知识,又要掌握基因、染色体、细胞、物种、生态系统、种群、生物圈等概念的正确解释。通过综合分析、判断得知: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答案】C12.腐生的细菌、真菌能把生物的遗体和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重新归还给自然界,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A.直接使用价值B.间接使用价值C.潜在使用价值D.科学研究价值【解析】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中所具有的生态系统功能包括自动调节能力、分解者分解作用、生产者生产有机物等,均属间接使用价值;潜在使用价值是指尚未清楚的潜在价值;科研价值应为直接使用价值。【答案】B13.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其后果将是()A.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B.导致海洋表层二氧化碳增加,与温室效应无关C.导致大气中臭氧减少,紫外线大量进入大气圈D.留出大量生活空间,致使浮游动物大量增加【解析】大气中CO2的含量主要由海洋调节,而海洋调节实质是通过大量的浮游植物来实现的,若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大气中的CO2将剧增,加剧温室效应。【答案】A14.熊猫、金丝猴等物种如果灭绝,将主要影响()A.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种群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群落的多样性D.物种的多样性和群落的多样性【答案】A15.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A.物种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解析】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天然分布区等。由题意知,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答案】D16.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B.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D.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解析】本题意在增强环保意识,了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可能带来的污染问题。【答案】B17.(2009·佛山质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校园周围池塘的水质污染状况,采集水样镜检水中动物和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如下:1号池塘水样中有单一种类的纤毛虫,如草履虫,且数量极多;2号池塘水样中单细胞藻类种类较多,且数量也极大,动物较少;3号池塘水样中未见任何动物和植物,且发出刺鼻的气味;4号池塘水样中昆虫、植物均有,且数量较多。根据以上结果分析,池塘污染的严重性由重到轻的排列顺序是()A.3、1、4、2B.3、1、2、4C.4、2、1、3D.2、4、3、1【解析】池塘生态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含有较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遭到污染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会有所减少,并且污染程度越高,动、植物种类越少。【答案】B18.新华社2006年12月14日电,一个由中国、美国等6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遗憾地宣布,经过为期38天的联合寻找,在长江中未发现有“水中熊猫”之称的濒危物种白鳍豚,白鳍豚可能已成为被人类“灭绝”的第一种鲸类动物。6国科学家们指出,长江中的白鳍豚处于食物链顶端,没有任何天敌,因此其消失不可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是酷捕滥捞、水上运输、污染物排放等人类活动致使白鳍豚消失的”。下列叙述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A.白鳍豚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B.白鳍豚灭绝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较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白鳍豚灭绝使人们认识到,某物种一旦灭绝,人类将永远失去一个基因库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解析】白鳍豚灭绝的根本原因是其生存环境的恶化所导致的,而环境的恶化又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所导致的。【答案】B19.(2009·滨州模拟)如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A.环境染污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策略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解析】根据曲线可看出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可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首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使社会、经济、生态三者协调发展。【答案】D20.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④⑤【解析】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是指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包括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不得随意改造、破坏生态环境,还包括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8分)近年来,一些城镇、社区修建了人工湖泊,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下图是某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有________条,鱼类和贝类关系是________。(2)该湖泊被排入过量居民生活污水后,水体逐渐变绿,发臭。从生物因素分析,湖水变绿的原因是________,发臭的原因是________。(3)有人利用贝类滤食藻类的习性进行控制藻类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挂养贝类的水体中藻类密度呈上升趋势,仍能推论贝类可以有效控制藻类,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贝类对藻类最大滤食量在第________天。(4)[多选题]有的湖泊中藻类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湖中水草却疯长了,并带来负面影响,下列控制水草疯长不.合理的措施是________。①打捞水草,开发利用②引水稀释③使用除草剂④控制污水排入(5)有人提出大量引种水花生、水葫芦抑制藻类及水草疯长。你认为这样做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2011年高考生物阶段性测试1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91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