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15下公债经济学考试范围
一、名词解释:李嘉图等价定理:政府为筹措战争或其他经费,采用征税还是发行公债的影响都是等价的。公债挤出效应:在政府的财政赤字以发行国债的方式来弥补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减少非政府部门的资金供给并形成市场利率上升的压力,从而引起非政府部门投资减少的现象。)流动性陷阱:当利率非常低的时候,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低,债券未来价格下跌,因此人们采取不再购买或卖出已有债券来持有货币。此时人们对货币需求弹性无穷大,货币政策失效。通货膨胀税:政府通过印刷货币,货币创造来弥补财政赤字,但货币创造带来的通货膨胀降低人民手中货币的购买力,减少持币者实际财富,政府财富增加。政府制造的通货膨胀就像税收一样,使政府可控资源增加而公众可控资源减少。同时,通货膨胀还使政府负担的公债贬值。这实质上是政府以通货膨胀方式对所有货币持有人的一种隐蔽性的强制征税。公债幻觉:指消费者持有公债时,误认为自己的实际资产(财富)增加了,因而增加即期消费的一种经济现象。公债负担:指公债的发行及其偿还给经济主体引致的各种经济损失以及对国民经济运行造成的负面效应。公债风险:是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之下,公债运行的实际结果与公债政策主体的主管预期之间发生偏离,并对财政经济活动造成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公债危机:是因政府丧失债务信用,出现债务违约行为时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后果或损害性影响。公债危机:是因政府丧失债务信用,出现债务违约行为时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后果或损害减税公债:在政府每期实行平行预算并假定每期支出和税收不变的条件下,政府决定保持龚公子支出不变,同时削减税收,则意味着出现预算赤字,此时政府通过发行公债来弥补赤字的行为,为减税公债。增支公债国库券资产效应公债政策庇古效应公债代际负担知识点:1.关注和重视公债问题的几个理由1.公债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或命题2.从纳税人角度,公债资金也是一种公共资金,并会产生类似于税收一样的负担或公债危机;3.从债务人角度,公债是政府筹集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4.从投资者的角度,公债是一种誉为“金边债券”或“银边债券”的重要投资工具;5.从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公债是影响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与稳定的重要“杠杆”。2公债概念、本质、特征及其种类概念:公债是公共债务或公共部门债务的简称,具体指个公共部门以公共信用方式举债的各类债务。而由于公共部门包括政府、公共企业、公共事业三类,而政府又可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因此公债概念可分四个层次:本质本课程认为公债的本质是一种公共信用,而政府债务的本质就是政府信用。显然,公共信用并不完全等于公共信用,只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形式。特征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3.西方公债理论(代表人物、观点)4.中国公债思想(代表人物、观点)公债无害论:詹姆斯-斯图亚特,卡尔-迪策尔公债有害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萨伊,休谟公债中立论:约翰-雷姆赛-麦卡库洛赫,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瓦格纳阿道夫公债有益论:凯恩斯公债负担论:詹姆斯-M-布坎南马建忠:第一个系统论述外债问题的中国人梁启超:中国近代公债思想集大成者马演初: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陈云:新中国建立初期哈罗德-多马:第一个现代经济增长模型罗伯特-索洛:长期增长理论,宏观经济理论保罗-罗默:罗默模型新增长理论:保罗罗默《报酬递增和长期增长》、《内生技术进步》,卢卡斯《论经济发展的机制》5、李嘉图等价定理、资产效应P656导致公债幻觉的因素P797公债的挤出效应画图分析(IS-LM模型、AS-AD模型)P898公债负担分类直接负担与间接负担短期负担与长期负担名义负担与实际负担中央政府负担与地方政府负担内债负担与外债负担9公债负担及其限度理论1)公债负担的适度性公债负担适度规模指既能保证政府按期还本付息,又能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规模,具体来说就是指边际债务负担(成本)与边际债务收益相一致时决定的公债规模。主要有举债成本(MC表示公债边际成本),和举债收益(MB表示公债边际收益)决定的,MC与MB之间差额表示公债净收益额。根据图分析:当公债规模〈Q1,举债总收益大于总成本,MB〉MC,净效益为正当公债规模〉Q1,举债总收益小于总成本,MB〈MC,净效益为负当公债规模=Q*,净效益为最大值,此时MC与MB斜率一致,由上述可知,当公债规模小于特定临界值Q1时,政府公债规模处于适度状态,最适度规模水平则为Q*点处,当公债规模小=大于特定临界值Q1时,政府公债规模过大,效益降低。2)公债规模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社会闲置资源存量,国家资产总量,国际收支情况,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债务资金使用效益,公债发行与可能以及公众牺牲程度等。具体的,国家经济总量,财政收入水平,纬来公债偿付能力,可供公债吸收的居民储蓄余额等。10.公债风险概念、特点和类型P11211公债危机和公债风险的联系和差异公债风险由于我国的公债规模大量客观存在,因此我势必存在一定程度的公债风险。因此在我国,与公债风险有无的问题相比,公债风险的大小问题更具争议。在我国,地方政府公债负担及其风险问题,存在普遍负债,债务多余,管理失控,风险显现等特点。据同统计,我国地方政府显性债务规模庞大,而对于或有显性债务规模,目前尚无确定的统计数据,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和财政应该承担的隐形担保责任比较模糊。另外,中国的干部征集考核机制也助推了地方基层政府债务及其风险的形成。虽然由于许多公共数据不透明不真实等问题,许多债务规模估计往往都是粗略和不完全的,但可以基本确定的是我国真是的公债负担率比我国显性直接债务负担率要高得多,即我国公债整体或综合风险较大。公债危机目前许多学者认为,我国显性债务风险较低,但综合债务风险较高,有债务风险而无债务危机,但必须具备债务风险意识,构建债务危机防范和预警机制。但事实上,若以科勒的公债危机定义为评价基准,则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已经陷入公债危机的境地,即我国存在局部的公债危机,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债务国模不仅普遍较大,而且增速较快。至今为止危机尚未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通过卖地取得巨额收入来在偿还债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危机的爆发,但是这必然只是应拆东墙补西墙,当房地产市场出现巨大波动时,地方政府的公债偿还缺口将无力填补,债务危机或许就会爆发。特别是现在乡镇政府失信问题严重,乡镇政府欠账现象普遍,政府公信力日渐减弱,这也是公债危机爆发的前兆。因此,可以说,我国目前存在局部的、地方性的公债危机问题,这种公债危机在总体上虽然还处于可控的范围,但在我国某些地区已然处于是空的境地,并对地区政府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失和影响。12公债政策的目标、内容传导机制目标即公债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公债政策目标是公债政策的核心内容,明确了公债政策的方向和路标。从目标的实现期限与难度来看,公债政策目标可分为直接目标和最终目标。直接目标:与政府借款操作有关或与政府债务管理有关的政策目标1)弥补财政赤字,满足政府筹资需要2)降低此财政支出筹资成本3)满足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保证公债顺利发行4)维护公债市场稳定,执行经济调控政策最终目标:实现更高层次的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内容构成体系从公债运行的不同阶段来看,可分为公债的发行政策、流通政策、使用政策和偿还政策。从对公债的调节和控制角度来看,可分为公债的总量政策、结构政策。传导机制(传导变量)公债政策的中间指标主要有两种:流动性效应和利息率效应公债政策的流动性效应:指在公债政策通过调整公债的流动性程度,来影响整个社会资金流动性状况,从而对宏观经济施加扩张性或紧缩性影响公债的流动性比率指市场变现能力和程度,包括公债券流动率和公债累计余额流动率。操作策略:变动政府公债的期限构成调整公债应债来源结构公债政策的利息率效应:指通过调整公债发行或实际利率水平,影响金融市场利率的升降,从而对宏观经济施加扩张性或紧缩性影响。公债利率是金融市场上最能反映政府宏观政策调控意图的代表性利率指标操作策略:调整公债发行利率调整公债实际利率水平13公债是特殊的金融品公债不是货币,但却具有一定的货币属性。因此,公债可视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品种或准货币。公债政策制定者改变公债流动性条件影响公债资产的流动比率程度影响金融市场上资产的流动性构成产生扩张性或一致性的经济影响结果公债政策制定者调整公债利息率水平改变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及其结构引致市场利率变动和金融与实物资产调整影响经济产出水平和物价水平变动我国:M0=流通中的货币M1=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M2=M1+居民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单位定期存款+其他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M0=现钞+铸币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其他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即定期存款和政府债券)显然。政府发行的公债券具有“准货币”或“货币近似物”特性。主要理由:(1)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资产,公债安全性或信誉性相当高,甚至仅次于现金(2)公债的市场流动性相当高,即公债持有者通常都可在债券到期时将公债转换成现金(如同定期存款),或将未到期的政府债券在债券市场或金融市场上出售来变换成现金。(3)公债的流动性往往跟公债本身的期限、可转让性、币种等特性有关,而短期政府公债往往被称为“仅次于现金的有价凭证”。尽管公债是一种“准货币”,但两者的经济效应往往有所不同。P14314.公债发行过程中的货币效应分析公债:特殊的金融品种或准货币公债不是货币,但却具有一定的货币属性,因此,公债可视同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品种或准货币政府可通过两种渠道对预算赤字进行融资:发债和“印钞”。政府的预算约束公式:预算赤字=债券的发行额+货币基础的增加量公债与货币增长的两种理论联系:(1)政府在无法偿还巨额债务时,通过增加货币存量并制造通货膨胀来使债务贬值(内债),并取得相应的收入;(2)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为此需要增加高能货币的供应量,货币即被“印刷”出来。公债发行中的货币效应:1,社会公众作为公债认购主体时,不会增加或减少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2,商业银行认购公债用超额准备金买回带来货币共给的增加用收回贷款的资金买则不会增加或减少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3,中央银行直接从财政部门认购或间接通过金融市场买进都会导致货币共给的增加公债流通中的货币效应:公债是准货币公债交易吸纳流通中的货币量公债偿还中的货币效应货币发行偿还导致需求拉上型通胀以长期公债替换短期公债会抬高长期国债利率,抑制投资,产生紧缩货币需求效应以短期公债替换长期公债会抬高短期期国债利率,提高流动性,刺激投资,产生扩张货币需求效应增税还债法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是多变的15公债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关系16.公债影响长期经济增加机制原理公债政策公共支出基础设施投资、促进物质资本积累教育支出,促进人力资本积累R&D投资,促进生产率提高提供公共产品,补贴正外部性,改善资源配置17晚清时期的内债晚清时期总体上,清政府的外债政策可划分为禁止举借外国资本、允许谨慎借债以及依赖外债维持政权三个主要阶段。清政府的外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片面性和被动性。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国钱币相当长时期内流通于东亚及东南亚,“当时东至日本,南至南海诸国,多行使中国铜钱,俨然已取得国际支付货币的地位”。国力强盛时,外债对当时中国简直不知何物。清政府宣布“开关”贸易,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如广东洋行制度--即一切进出口都必须通过广东十三行,属于垄断对外贸易的封建官商,并拥有代政府征税和监管外商的职能。由于政府侵占(采办贡品和交纳贡银)、封建官史的贪婪榨压、行商在对外贸易中往往处于不利境地,国内金融业不发达,不得不依赖外商贷款,忍受高利贷盘剥。行欠属洋行商人个人欠下的巨额债务,似属私债。但洋行是垄断对外贸易并代理政府监管职能的官商,这种性质使行欠具的“官债”色彩。--“行欠”,先由十三行商人从“行用”(行业发展风险基金)中代偿,最后300万元(银元)在英国入侵者刺刀之下由清政府“赔偿(《南京条约》第五条)。从行欠的偿还来看,相当于“私债-准公债-公债”的转化过程。鸦片战争使清政府陷入财政危机,国库由战前盈余变成
本文标题:15下公债经济学考试范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91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