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15届读书人教育高三历史3月总结考试
第1页15届读书人教育高三历史3月总结考试24.《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可见古时婚姻A.强调夫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B.重视传宗接代,具有宗法色彩C.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D.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答案】B【解析】考察古代的婚姻。结合材料分析解答。从材料“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古代的婚姻具有宗法色彩和传宗接代双重功能。故应选B。25.《宋会要辑稿·职官》载:“绍兴十四年(1144年)‘九月提举福建路市舶楼璹言……欲乞依广南市舶司体例每年于遣发船舶之际,宴设诸国蕃商,以示朝廷招徕远人之意。从之。”这段材料说明A.南宋政府对外贸易不计经济效益B.南宋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C.中国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南宋政府重视蕃商来华贸易【答案】D【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解答此题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和选项的分析。材料体现的是南宋政府为扩大对外贸易,每年都“宴设诸国蕃商,以示朝廷招徕远人之意”,说明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由此可知,A项错误,政府重视正是追求的经济利益南宋时,海外贸易税是国家的重要财源。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C项错误,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D项符合题意,故应选D。26.士人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有关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提出治国济世主张搭建了舞台B.“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说明魏晋时期士人深受选官制度的影响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封闭和保守的意识D.“学而优则仕”体现了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共同的政治选择【答案】A【解析】考察,A说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统治者重视招揽人才,符合题意;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度,B项应是隋唐时期的,故错误;从材料“达则兼济天下”可知士人比较注重自我修养,也具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所以思想不能说是封闭保守的,故C错误;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们批判君主专制,不迷恋官场,故D错误。故应选A。27.“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者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C.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答案】B【解析】考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主张保留君主,从另外的材料又可以看出作者重视民力。总之,作者主张有限制的君权,即君主立宪,这恰恰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故应选B。28.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B.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C.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答案】C【解析】考察祖国的统一。材料显示,毛泽东针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保留台湾现有社会制度的构想,体现了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意向和思路。故应选C。29.关注时代特征,是把握历史的核心。如果把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其最本质的特征是第2页A.在动荡中进入中世纪B.在演变中走出中世纪C.在革命中实现民主化D.在变革中实践工业化【答案】B【解析】考察西欧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梳理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等。所有这一切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推动了西欧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故应选B。30.“美国人民之所以服从法律,不仅因为法律是他们自己制定的,而且因为当法律偶尔损害他们时他们也可以修订。”这体现出其法律思想是A.法律至上B.人人平等C.以人为本D.“天赋人权”【答案】C【解析】考察美国法治思想。根据题干提示反映的是人民和法律的关系,突出的是人民的需要才是法律制订的根本。A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人民可以根据需要修改法律;B、D项材料并未体现。故应选C。31.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诸多创新之举。它是英国最早给予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学费低廉,一年仅需25~30英镑,只相当于牛津和剑桥的1/10,是一所以中产阶级为对象的大学。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主要背景是A.英国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促进了教育的普及B.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城市化进程加快,资产阶级力量壮大C.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自然科学不断发展,使神学遭到排斥D.英国开拓市场,通过普及英语传播本民族文化【答案】B【解析】考察近代西方教育的发展。材料中的时间“1828年”正是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的进行,需要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人才,伦敦大学成立及课程设置正是这种反映,适应了这种要求。故应选B。32.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将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塌陷视为“世界经济的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A.不诉诸武力的冷战方式保障了经济的安全B.德国的再次统一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C.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D.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答案】D【解析】考察两极格局结束的影响。根据所学可知,“柏林墙坍塌”是美苏两极冷战对峙局面结束的标志。美苏两极冷战使全球经济一体化受到严重影响,而柏林墙的坍塌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故被视为“世界经济的转折点”。故应选D。33.“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在这里均可受到热情招待。这里出现了一些由艳光四射且博学多才的名媛主持的聚会,作们可以海阔天空地谈论各种问题,参与者常因其口才和机智而声名大噪。”这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古代希腊时代的雅典B.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兰C.宗教改革时期的伦敦D.启蒙运动时期的巴黎【答案】D【解析】考察启蒙思想。材料体现了当时思想的活跃和解放,根据所学应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巴黎。故应选D。34.二战结束的时候,在日本,盟军对其进行民主化改造过程中,最高司令部发布了一系列命令,以外科手术的方式清除战时教科书中的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以天皇为中心的神道宣传内容。1946年,盟军最高司令部要求日本政府审查新编的历史教科书,保证没有天皇崇拜和军国主义的内容,盟军司令部则有最后审查权。这种对历史记忆的反思和修正说明了A.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是政治进程的一部分B.历史记忆构成一个民族精神生命的一部分C.一个民族的历史是通过历史教育建构、记忆和传承的D.历史是一个客观的进程,但历史记忆却是人为的建构【答案】A【解析】考察历史教育的作用。二战后,为彻底根除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盟国对日本的教育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明确要求要“清除战时教科书中的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以天皇为中心的神道宣传内容”,以保证历史教育的警戒作用。结合选项的表述,A项符合题意,故应选A。第3页35.奥地利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指出:“绝对时间既无时间价值,也无科学价值,没有一个人能提出证据说他知道关于绝对时间的任何东西,绝对时间是一种无用的形而上学的概念。”这一观点A.验证了伽利略有关运动的概念B.促成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C.推动了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研究D.启发了普朗克量子说的提出【答案】C【解析】考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根据材料“绝对时间既无时间价值,也无科学价值……绝对时间是一种无用的形而上学的概念。”表明他反对绝对的时空观,在此基础上,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提出了相对的时空观。故应选C。40.(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2年的一天,中国政府接到这一邀请之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打电话给外贸部的领导,说现在关贸总协定已经邀请我们加入了,考虑一下,是不是要加入。……当时一种说法: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富人俱乐部”。此外,它所宣称的原则是市场经济的原则,而且更为棘手的是,当时关贸总协定的缔约方当中,还有南非、韩国、以色列,这些都是我们的“死敌”。……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国决定暂不加入关贸总协定,以后视情况发展再定。这一定,就是三十年。——2010年11月18日新华网材料二1986年7月,出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需要,中国正式提出关于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的申请。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加,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加到1986年的738.5亿美元。其中中国与关贸总协定缔约方的贸易总额占中国外贸总额的85%左右,中国迫切需要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和公正、公平的外贸环境。然而,恢复“关协”地位,第一阶段必须完成对中国贸易体制的审查,即看中国的经济体制是否有能力来执行关贸总协定的一套游戏规则。第一阶段谈了6年,多年从事谈判生涯的外经贸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为“市场经济”这4个字整整谈了6年的时间。——2001年11月8日《中国经济时报》(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抵制参加关贸总协定的原因。(9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是如何让“经济体制有能力来执行关贸协定的一套游戏规则”的,并谈谈自己的认识。(16分)【答案】(1)从国际关系上看,中国与某些成员国有意识形态的隔阂;从经济体制上看,中国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排斥市场经济;从对国际组织的认识上看,中国对参加关贸协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认识不足。(9分)(2)过程: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新的目标;1992年底,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次写入宪法;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2分)认识:积极融入到全球化大潮中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反之,则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分。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解析】第(1)问,结合当时的具体环境分析回答,可从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社会发展等方面回答。第(2)问,结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过程及人们认识的变化等方面归纳总结。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今天的美国,华盛顿的雕塑随处可见。以华盛顿为首的美国国父们,对美国独立及宪政的落实无疑居功至伟。但是,伟大的华盛顿并未成就一切,他虽有能力拒受王冠,却没有能力解放黑奴。两百年后,奥巴马有朝一日能够问鼎美国总统,得益于其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他们是林肯、道格拉斯、罗莎·帕克斯、马丁·路德·金,还有数以万计的无名氏。第4页格莱美获奖黑人歌手Jay-Z曾这样深情地说到:“罗莎·帕克斯坐下来了,所以马丁·路德·金可以走路;马丁·路德·金起步了,所以奥巴马可以奔跑;奥巴马奔跑了,所以我们可以飞。”——熊培云《这个社会会好吗》(1)如何理解华盛顿“有能力拒受王冠,却没有能力解放黑奴”?(6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争取有色人种的民主权利,林肯等人做出了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9分)【答案】(1)华盛顿拒绝帝制的建议,并开创了总统最多连任两届的先例;但其主持修订的《1787年宪法》却承认了奴隶制度的合法性。(6分)(2)林肯在位期间,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黑人奴隶获得了人身自由;罗莎·帕克森公交车上拒绝给白人让座,揭开了美国黑人争取民权的斗争序幕;马丁·路德·金领导了声势浩大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发表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后被白人种族主义者所杀害。(6分)民权运动推动联邦政府实行铲除种族隔离制的改革,最终消灭了公开的白人至上主义,为黑人赢得民权。(3分)【解析】第(1)问,结合华盛顿开创连任总统不过两届及华盛顿所主持制定的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承认黑人奴隶制的合法性”分析回答。第(2)问,结合林肯领导
本文标题:15届读书人教育高三历史3月总结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193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