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05)一、方案适用学科、专业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080501)材料学(080502)材料加工工程(080503)建筑材料与工程(080520)生物材料学(080521)复合材料学(080522)光电子及信息材料(080523)新能源材料(080524)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具体要求为: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动态。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工程意识和较强的经营开发意识及市场观念。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活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三、研究方向1、生态建筑材料及其关键技术7、计算机在材料中的应用2、高性能金属材料与工程8、材料成型新技术3、先进高分子材料与工程9、光电子与信息材料4、新型复合材料与工程10、新能源材料与技术5、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11、材料表征新技术6、材料复合新技术12、材料制备过程工程四、学习年限与学分硕士生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特殊情况者可延长至5年),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9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5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19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4学分。五、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0321001-005第一外国语10051-2外语学院必选02211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21文法学院0221103自然辩证法概论1811文法学院0521001数学物理方法4021理学院任选2门0521003矩阵论40210521004张量分析40210521006应用数理统计40220521010数值计算40220721001材料科学进展3622材料学院及相关单位任选3~4门0721002材料科技英语36220721003材料现代测试技术54320721004固体物理学452.510721005生态环境材料36210721006材料强化的微观理论36210721007金属凝固原理与计算机模拟36220721008相变理论36210721009聚合物结构与性能36210721010聚合原理36210721011聚合物成型原理与技术36220721012复合材料力学性能36210721013复合材料界面与设计36210721014生物医学工程学概论36210721015生物医用材料36220721016薄膜材料与器件36220721017材料先进制备技术36210721018计算材料科学36210721019材料成型理论与技术36210721020材料加工学36210721021微电子学概论36210721022半导体物理学36220721023材料热力学3622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备注0721024材料动力学3621材料学院及相关单位0721025材料谱学与分析技术36210721026传递原理3621选修课0322001-005第二外国语(英、日、法、德、俄语)80420722027实验室安全学2011必选0722028科技论文写作规范2012必选0722029快速成型技术36220722030纳米材料学36220722031陶瓷基复合材料36220722032材料表面与界面36220722033材料微观力学36220722034结构化学36220722035材料加工计算机辅助技术36220722036高分子材料成形CAD/CAE36220722037材料成形数值模拟与优化理论36220722038气固二相流及数值模拟36220722039粉末冶金原理36220722040板材成形理论36220722041材料加工中的智能技术36220722042现代模具材料与设计36220722043高能成形原理与技术36220722044材料加工检测与控制36220722045精密成形技术36220722046半固态成形理论与技术36220722047功能薄膜材料36220722048特种陶瓷成型技术36220722049光电子技术36220722050光纤通讯原理36220722051半导体光电子学基础36220722052光电子材料与器件36220722053智能材料与结构36220722054电子技术导论36230722055新能源材料与技术36230722056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36220722057化学电源36220722058催化化学与催化材料36220722059电化学过程动力学36220722060材料微加工原理与技术3622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备注选修课0722061材料热分析技术3622材料学院及相关单位0722062材料光谱分析技术36220722063电子显微分析3622任选0722064材料表面与界面的能谱分析技术36220722065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36220722066硅酸盐反应工程36220722067燃烧学36220722068粉体表面改性36220722069粉体科学与工程36220722070超细粉体及制备技术36220722071材料流变学36220722072表面和界面物理化学36220722073塑性动力学36220722074电介质物理36220722075磁性材料36220722076半导体评价技术36220722077半导体陶瓷与器件36220722078晶体材料36220722079生命复合材料36220722080混凝土材料破坏原理36220722081玻璃非晶态科学36220722082新型建筑功能材料36220722083胶凝材料学36220722084新型陶瓷材料36220722085建筑高分子材料36220722086道路与桥梁建筑材料36220722087表面工程学36220722088高性能金属材料36220722089金属材料冶金学36220722090材料连接学36220722091金属功能材料36220722092金属基复合材料36220722093聚合物形态学36220722094聚合物加工工程36220722095乳液聚合进展36220722096聚合物表面与界面36220722097特种高分子材料36220722098树脂基复合材料3622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备注0722099复合材料制备新技术36220722100高性能聚合物基体36220722101复合材料设计36220722102高性能增强材料36220722103生物陶瓷36220722104生物材料化学36220722105光纤化学与生物传感器3622生物医学材料与工程方向其它课程可选修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必修环节实践环节2选题报告13学术活动≥5次1注: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课。六、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分为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可采取“助教、助管、助研”等形式,包括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进行社会调查等。参加实践的学生需写出实践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评阅后,合格者记2学分。在职研究生可免修实践环节,但不记学分,所缺学分必须通过选修课程补上。七、关于选题报告及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实际情况和参加研究工作,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经审核后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选题报告通过后记1个必修环节学分。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校的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选题报告和中期考核的具体要求,参照研究生手册“研究生中期考核与选题管理办法”执行。八、科学研究与论文学位论文是使研究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全部训练,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结束前(最迟在第4学期开学后1个月内)完成,结合课程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决定是否进入学位论文阶段。硕士研究生论文的要求:1.对所研究课题应有新的见解,对某些理论或生产技术问题力求在理论或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要求新见解有科学依据(但不一定要求对新见解进行再实践的验证或生产检验),并对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作出具体评价。2.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广度和工作量,论文应是由本人独立完成,要能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从文献综述、选题报告、确定合理的研究方案、进行实验和数据处理等,均应表明作者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论文一般应包括立题依据(调查研究和文献综述)、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理论分析及结论。文末应附有参考文献及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整理的原始数据,论文要求文字通顺、条理清晰、书写工整、图表精确、计量单位正确。学位论文按《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及审批办法》组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批准后,可获得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位论文研究期间,应撰写阶段性论文,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必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刊物或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至少公开发表(以武汉理工大学名义)1篇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论文或申请发明专利1项。九、培养方式与方法培养硕士研究生包括全脱产、半脱产、不脱产三种(含联合培养、委托培养),具体培养方法如下:1.采取导师负责和研究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2.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出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3.对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两者均不得少于2~2.5年。4.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实验设计能力。5.研究生的学习应强调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的判断,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加强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文明礼貌的教育,要求硕士研究生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十、其他1.凡以同等学历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具体规定见《研究生手册》中《武汉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补修课程的规定》。2.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文献阅读4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三分之一。3.各专业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积极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等)。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次数不少于5次,且每次活动要求写出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宣讲人、报告的内容和体会等,完成者记1学分。十一、备注1.两周强化学科、专业教育:安排“实验室安全学”与“科技论文写作规范”课程。2.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进行资格审查、学位论文检测等工作,合格者方可申请答辩,每年4月、10月2次。3.其它关于学位论文工作及要求按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本文标题:201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05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