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1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8
2011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八)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阻塞/敷衍塞责钥匙/北门锁钥削球/日削月割B.叨咕/上门叨教倒嚼/屠门大嚼栖息/山栖谷隐C.积潦/穷困潦倒落色/不落痕迹亟需/亟来闻讯D.吭声/引吭高歌卜辞/卜邻而居涤纶/羽扇纶巾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由于日本福岛因地震发生核泄漏,一时间“服用碘盐可以防辐射”的传言不绝如缕,造成我国许多地方出现排队抢购碘盐的怪现象。B.面对美英法等联军强大的军事力量,利比亚强人卡扎菲只能望其项背,自愧弗如,除了口头上强硬以外,也只有挨打的份了。C.在日本发生9.0级强烈地震以后,世界各国人民与日本人民休戚与共,都在第一时间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了慰问和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D.随着iPhone热销全球,许多软件厂商、尤其是手机游戏厂商为了推广自己的游戏产品,针对iPhone手机开发了五花八门的游戏软件,让iPhone手机在功能使用上不仅能使广大用户认可,而且在娱乐性上也极大的满足用户的需求。3.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每题2分,共4分)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撼动国人信心,拷问商家良心。米加石蜡,油自地沟,猪喂瘦肉精,蛋含苏丹红,鱼有孔雀石绿,奶掺三聚氰胺……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尽人皆知:曝光、下架、召回、整顿。但之后怎么样?鲜见下文。消费者往往因时过境迁而忘记相关企业和产品,最终事件不了了之。(节选自《羊城晚报》)(1)这一现象说明:我国(不超过15字)(2)政府应该加大(不超过15字)4.最近,有些网络热词堂而皇之地登上了主流媒体的大堂,比如《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0日头版头条的新闻标题就是《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对此,很多人欢呼叫好,也有一部分人大呼意外,感到不适应。请写一段80字以内的文字,表达你的看法,并扼要说明你的理由(不少于两点)。(5分)80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姚柬之,字伯山,桐城人。柬之少负异才,从族祖鼐学,道光二年进士。授河南临漳知县,屡决疑狱。县民张鸣武控贼杀妻,称贼攀二窗棂入室,柬之勘窗棂窄,且夫未远出。诘之,果夫因逐贼,误斫杀妻。又常姚氏被杀,罪人不得。柬之察其时为县试招覆之前夜,所取第一名杨某不赴试,疑之。召至,神色惶惑,询其居,与常邻。乃夜至城隍庙,命妇人以血污面,与杨语,遂得图奸不从强杀状。每巡行乡曲,劝民息讼,有诉曲直者即平之。漳水溢,赍粮赴灾区,且勘且赈,全活者众。境与直隶大名毗连,多贼巢,掘地为窟,积匪聚赌,排枪手为拒捕计。柬之约大名会捕,赌窟除而盗风息。母忧去,服阕,补广东揭阳。濒海民悍,械斗掳掠,抗赋戕官,习以为常。柬之训练壮勇,谕以保护善良。最顽梗之区曰下滩,盗贼、土豪相勾结,柬之会营往捕,拒者或死或擒。一盗积犯十八案,召被害者环观,僇之,境内称快。有凶盗居钱坑,其地四面皆山,不可攻。潮州故事,凡捕匪不得,则爇其庐,空其积聚。柬之戒勿焚烧,召耆老,谕交犯,不敢出。乃乘舆张盖入村,从仅数入,见耆老一一慰劳,皆感泣。民在四山高望者,咸呼“好官”,次日遂交犯。自下滩示威,钱坑示德,恩信大著。兴复书院,厚待诸生,回乡以新政告乡人,有变则密以闻,官民无隔阂。县大治。迁连州绥瑶同知,民、瑶构讼,判决时必使相安,遂无事。普宁县匪徒戕官肆劫,奉檄从镇道往捕治。匪以涂祥为巢穴,磨盘山为声援,地皆险。乃设方略,正军攻涂祥,调揭阳壮勇自磨盘岭突进破贼巢,获六百余人。十七年,署肇庆府,十九年,擢贵州大定知府,俗好讼,柬之速讯速结,不能售其欺,期年而讼稀。大定民、苗杂居,宜治以安静。大吏下令,柬之必酌地方之宜,不使累民。见多不合,遂引疾归。数年始卒。(《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五》,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柬之少负异才负:具有B.服阕,补广东揭阳阕:结束C.不能售其欺售:施展D.见多不合,遂引疾归引:承认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表现姚柬之有智谋的一组是(3分)()①夜至城隍庙,命妇人以血污面,与杨语②赍粮赴灾区,且勘且赈,全活者众③一盗积犯十八案,召被害者环观,僇之④乘舆张盖入村,从仅数入,见耆老一一慰劳⑤民、瑶构讼,判决时必使相安,遂无事⑥正军攻涂祥,调揭阳壮勇自磨盘岭突进破贼巢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⑤D.②③⑥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姚柬之在河南临漳县,勘察疑案,善于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线索,及时、准确地判决张鸣武误杀妻子案、常姚氏被杀案。B.姚柬之在广东揭阳县,当众处死下滩惯盗,慰劳境内耆老,兴办书院,厚待诸生,恩威并施,赢得民心,官民无隔阂。C.姚柬之在治理少数民族杂居地区时,对各族民众一视同仁,处理案件快审快结,判案务使双方相安无事,尽量不扰民。D.姚柬之历任临漳知县、揭阳知县、连州绥瑶厅同知、贵州大定府知府,所到之处,无不治理得很好,深受官民的赞赏。8.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召至,神色惶惑,询其居,与常邻。(3分)(2)潮州故事,凡捕匪不得,则燕其庐,空其积聚。(4分)(3)大吏下令,柬之必酌地方之宜,不使累民。(3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临江仙·送王缄苏轼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注]王缄,苏轼亡妻王弗之弟,来看望苏轼,时弗已逝世十年。(1)结合上阕内容,说明作者为何“泪洒江阳”。(3分)(2)下阕“归来欲断无肠”句,翻用旧说,表达了更深沉的悲愁,试作简要分析。(3分)(3)有人认为“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大彻大悟;也有人认为其实是悲痛之极。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2)射者中,弈者胜,,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欧阳修《醉翁亭记》)(3),子无良媒。,秋以为期。(《氓》)(4)人间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位卑则足羞,。(韩愈《师说》)(6),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林则徐)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屋檐凌鹰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喜欢沿着墙根行走,这可能是我在我的乡村形成的一种习惯。我那时虽然很讨厌那些像麻雀一样的乡村瓦屋,但我满村庄游走的时候,却喜欢沿着一座座房子的屋檐走过,从这座房子的屋檐绕到那座房子的屋檐下去。下雨的时候,即使我将整个村庄游走了一避,我的身上也不会被雨水打湿,这是我在当时承认的乡下瓦屋唯一的好处。当我现在几乎每天都走在城市的墙根下的时候,我所看到的只有两种景象,一种是沿街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店铺,另一种就是一截又一截华丽而又冷硬的城墙,我几乎看不到一片瓦也看不到一个屋檐。《说文解字》对“檐”的解释是“房顶向外伸出的边沿”。可是,我们放目城市的楼宇,几乎已经找不到这种从房顶向外伸出一截边沿的房子了。很显然,这样的房子只属于乡村和遥远的朝代的城镇了。其实,对于城市来说,只有没有屋檐的房子才更像城市,才更有城市的现代气象;这就像一座村庄如果全是一栋栋连屋檐都没有的楼房,看起来就很不像乡村一样。说得更客观一点,我们渴望屋檐,都是因为我们一直就在行走中,一直就在路上,是因为我们一直就没找到和一时还没找到自己的归宿。这样,我们就随时都会遇上一阵暴雨,随时都有可能要在别人的屋檐下避风躲雨,这就形成了我们对屋檐的强烈渴望和对没有屋檐的城市的惊慌与惶恐。其实,真正的城里人是不需要屋檐的,他们如果有屋檐情结他们就不是地道的城里人了。所以,很多原本是乡下来的人在城市呆久了,习惯了,也会在经意或不经意之中流露出对屋檐的厌恶和不屑,好像不具备这种心理元素,他们随时就会被真正的城里人看出他们乡下人的本色来一样。然而,有趣的是,这些厌恶屋檐的城里人和“后城里人”却又偏偏要选定某个节假日去一些古镇古村看那些有屋檐的老街和老村。可我们的城里人和“后城里人”选择这样的旅游去向,更多的人可能是出于一种对身份的界定。他们觉得只有去了那样的古镇古村,看了那些有座檐的瓦房,才更符合一个城里人的生活标准。曾听一位朋友发过这么一种感叹。他说,我总觉得,城市房子的屋檐那种最早用来栖身用来遮风挡雨的概念已逐渐淡去,房子屋檐下所承载的温情,正在被令人眼花缭乱的奢华一点一点地消解着。我不知道朋友的这种感觉是否准确,但他的话一下予就让我想起了坐在乡村老屋门口看着屋檐下的雨水迷蒙了我的乡村的那番景象。后来,我就开始近乎荒诞的胡思乱想了,就觉得城市的楼宇给我的感觉更像一个个矫情的女子。她们穿着款式最流行的华丽衣裳,她们的身上挂满了华光四溢的饰品,她们的脸上涂着厚厚的脂粉,她们的嘴唇描着鲜红的口红,她们的眼睛上点染着像星星一样泛着荧光的眼影。她们就这样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地站在一座座的城市里,显得特别的雍容华贵,令人想入非非。可是,她们唯一缺失的,却是乡下女子那种温润慈善与单纯婉约。然而,我们更多的人却并不愿意去守候那样一位乡村女子,我们都想远离她,都想来到城市,都想跟贵妇人一样的城市眉来眼去打情骂俏,可这样的女子又总是在极力拒绝我们。因此我们只能在她们不屑一顾的目光下自作多情诚惶诚恐地行走和奔跑。至于那个乡下女子,当我们远离她之后,当我们在城市经历了太多的风吹雨打之后.我们才会蓦然想起她来,然后才觉得她是那么的温甜可爱,然后就总想回去看看她,却又一直以种种由我们强加给自己的理由拖延下来迟迟没有回去,然后我们就只好把她装进心里,将她当作我们内心的一道屋檐,为我们的心灵遮挡风雨。(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11.在这篇文章里,“乡村”和“城市”这两个词语的深层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12.根据文章第四段内容,概括“我们渴望屋檐”的三点理由。(6分)13.简要分析“城市女子”与“乡村女子”性格上的不同之处。(4分)14.探究“屋檐”在文中的深刻意蕴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6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好生活是一个文化问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于“好”的理解主要集中在环保、低耗、节能等方面,节能、低碳、绿色、宜居等已经被确立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考核指标。这当然都是必要的,但还不够,因为这些指标基本上还是着眼于经济。经济的增长不是“好”的全部含义,在经济增长“好”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加根本性的标准,这就是“好生活”、“好社会”。“好生活”、“好社会”是一个综合的指标,它当然应该包括好的经济增长,还应该包括:好(合理)的政治体制、好(优良)的道德环境、好(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好(愉快)的心情等。因此,“好生活”问题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它实际上是一个文化问题。一个时代的公共文化是这个时代的公众对“好生活”的认识。由于经济理性属于工具理性,它关心的核.心问题是效益,因此它无法回答何谓“好生活”的问题。或者说,它对“好生活”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物质计量、工具理性的层次,无法进入实质理性、价值理性的层次。从这个层次理解扣判断一个社会的发展模式,很难对其好坏作出实质性的价值判断。比如,一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漠视代际正义为代价的发展模式究竟是好还是不好?享乐主叉者就可能认为,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是好的,因为它能够让你迅速致富,在很短的时间内尽情地消费、挥霍、享乐,至于子孙后代则不在考虑之列。只有当你对这个世界的持久存在和后代的福祉抱有深切的关怀,当你觉得在身体享乐之上还有更高的“好生活”的标准时,你才会警惕和批判断子绝孙式的发展模式。至于正义、公平等,更是一个文化的问题。以牺牲公平和正义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是不好的,是因为我们认为人不是动物,不能把金银珠宝装饰的笼子当作自由的天空,把奢侈的物质享受当作幸福的全部。人要活得像一个人,要有人的尊严,而奢侈品无法给你这样的尊严。这就要有合理的政治制度、民主和法制,能够保障公民的权利。可
本文标题:2011江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07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