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共同特征和发展趋势
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共同特征和发展趋势。从17世纪的英国个革命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资产阶级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最终得以确立。反映这两百年间的社会需求和科学进步的新兴教育思潮,是欧美教育逐渐由注重书本转向注重经验,由注重思辨转向注重科学实践,这些重要的转变,使得英、法、德、美等主要欧洲国家的教育呈现出各具特色的新面貌,但是同时也有一些共同特征,以及1、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发展概况英国:1640-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时期英国教育具有比较明显的慈善性(初等教育)和贵族性(中等和高等教育),体现了典型的双轨制度。此外,英国的教育主要沿袭旧制,如采用放任政策,教会渗透学校,通过慈善教育等。初等学校基本仍由国教教会掌管,另外还有一些慈善学校和私人学校,它们与中等教育是不相衔接的。贵族子弟几乎不会与初等学校发生关系,他们多接受家庭教育,公共的初等教育多由宗教团体或个人捐赠而成,只为贫民儿童设立,具有明显的慈善性。总的来说,初等教育为了适应社会需求进行多方面的实践,总体处于上升阶段;作为中等教育主体的公学和文法学校,主要面向初等教育阶段接受接受家庭教育的豪门富户子弟,作为升学的预备教育,他与初等学校五衔接,教育内容主要是“七艺”,虽然受到科学教育思潮的冲击,但古典教育仍占据着重要地位。总的来说,由于传统的坚守和保守主义的强势,英国近代中等教育发展比较缓慢。高等教育在17到18世纪中,并未受到太多影响,依旧坚持对古典文化的崇尚,贵族性依旧明显。不过,随着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上升,中小资产的子弟也逐渐有机会跨入高等学府大门。总的来说,作为中等教育主体的公学和文法学校和牛津、剑桥大学等高等学府,都一直带有古典主义和经院主义的性质。法国:法国一直是欧洲大陆上强大的封建专制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很多的压制,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教育,主要还是天主教会的天下,到十八世纪中后期才发生了重大改观。法国的专制政府较关心初等教育,但是由于其不直接办学和新教力量弱小,所以初等学校还是掌握在天主教派手上。当时的初等教育还是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的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以发育讲课,面向下层社会的子女,免收学费,富人聘用家庭房教师。耶稣会和耶稣基督圣乐会在中等教育上占统治地位,重视古典语文和发育,主张实物教学,反对滥施体罚和死记硬背,注重理论的研究和教育文献的整理,中山国际力学、地理、现代外语和拉丁文。法国到十八世纪为之共有22所大学,超过欧洲各国,但是有其很强的保守性,学费昂贵、学习年限过长。由于法国的重商政策,一些专门技术学校得以建立。法国大革命进行了教育改革,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力,国家应当给予保护,实行普及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科学化。由于政局动荡,这些政策难以实施。但后来,资产阶级政权稳定后没实行了初等学校教师的考核,建立了一批中心学校,创立了包括巴黎理工学校在内的一大批高等科技专门学校和科学机构,培养了众多高级科技人才,奠定了拿破仑帝国的基础。十七世纪德国四分五裂和封建割据及三十年战争,经济、教育等渊源落后英、法等国家。德国:受路德思想影响,德国先后颁布了有关国家办学和普及义务教育的法令,但是在十七、十八世纪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很好的实施。德国的泛爱教育影响甚广,学校采用适应自然的原则,教学注重职官,学习内容广泛,许多科目达到了初等水平以上。十七、十八世纪德国兴起了实科教学,文科中学有所发展,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实科教育星期,所开设课程广泛,包括师范学校、工艺学习班、师训班、军事、公宜、建筑、机械等,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德国国家影响的加强,实科教育风气增长,出现了现代大学的雏形。新大学积极吸收最新的哲学和科学研究成果,排除宗教教条,大胆选取崇尚理性、善于思考和具有冒险精神的学着任教,奠定了大学的高水平科和教学的基础,提倡“教自由”和“学自由”。美国:十七世纪起,欧洲移民大量进入北美,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管辖区,有组织的教育就发展起来了。十七世纪,马萨诸塞州制定了强迫教育法,家长和师傅们对自己的孩子和学徒进行教育,要求各乡镇居民共同出资兴办初等和中等学校,并出现了乡镇学校。而南部的殖民者们对举办公共教育并不热心,指导十七世纪末,才建立了“威廉玛丽学院”。总之,十七世纪北美殖民地的教育事业十一欧洲教育模式为主,宗教是教育的而主要出发点和归宿。但教育又是与殖民地的生活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数量少、水平低是学校的显著特点。十七世纪中期以后,工商业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星期,私人教学也随之兴盛起来,富兰克林在费城创办了一所文实中学。中等教育想实际生活靠拢,开设古典文科课程和实际应用学科。十八世纪北美殖民地大学迅速增加,增设了测量、航海、商业和物理等课程。十八世纪的南方教育依然遵循绅士教育模式,出现了“巡回教学”这一教育方法,并由此萌发了“学区制”。由此强化了教育的地方主义,引起了各地教育水平差距加大,妨碍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2.各国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英国教育发展的特点:17、18世纪的英国教育发展的速度十分缓慢,主要阻力来自教育自由的积习;初等学校的教学条件很差,教学内容极为简单,重宗教、阅读而轻计算;教师不是专门职业,地位很低。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贫民儿童,富人则聘用家庭教师对子女进行启蒙教育和中学预备教育。法国教育发展的特点:17、18世纪的法国教育主要还是教会的天下;强大的法国专制政府对初等教育较为关心,到17世纪则颁布了八个有关法令;当时的初等学校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的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以法语讲课;面向下层社会的子女,免收学费。德国教育发展的特点:这一时期的德国教育一般是以普鲁士教育为主的;17、18世纪德国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是文科中学;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生活日渐丰富,实科教育随之兴起;从16世纪中期起就先后颁布了有关国家办学和普及义务教育的法令;18世纪后期出现了新式的“泛爱学校”。美国教育发展的特点:17世纪北美殖民地的教育事业以移植欧洲教育模式为主,宗教是教育的主要出发点和归宿。但教育又是与殖民地的生活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数量少、水平低,是学校的明显特点。18世纪前期出现了学区制度,学区制度适应当时的实际,后来各州相继确立了学区制度。但学区制也强化了教育的地方主义,引起各地教育水平差距加大。3.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特征。通过17~18世纪英、法、德、美等主要欧美国家的教育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可以看出,各国教①国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都体现出国家对教育的关心,体现出教育的世俗化趋势;③各国教育中的民主意识与实用观念都有所加强。4.发展趋势。①制度化。各国通过相继颁布的各种法律、法令规范各级各类教育的开展和实施,从而形成较为固定的制度。教育制度化后,教育更加统一规范,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进一步发展。②民主化。随着生产活动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强,受教育人数也不断的增加,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不断的普及,体现出教育的民主化。③实用性。教育与实际生产和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知识的教授大都是为了适应实际的需要,而不再是为了知识而知识。因此,教育的实用性不断增强。
本文标题: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共同特征和发展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29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