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18届地理学案必修一第五单元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2举例说明某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3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自主探究: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由、、、、、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通过、和等过程进行着和,构成一个相互、相互和相互的有机整体。2、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生物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作用。生物能影响大气成分,也改变陆地水的化学组成;加快岩石风化,促成的形成。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主要有、等。2、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能力,主要依赖于。3、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和交换,使其性质的能力。如: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途径是在海洋生物作用下,。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表现形式。2、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受到而变化,也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如:黄土高原:植物破坏→土壤→沟谷发育→地表→气候→水土流失→下游。3、在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中,受人类直接影响相对较小的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是和。课后巩固: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A.气候B.生物C.水文D.地貌2.能表示桂林山水形成的箭头是()A.⑤B.⑥C.⑦D.⑧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具有独特的功能,各要素相互作用不会产生新功能B.地理环境各要素虽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C.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D.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图所示,据此,完成4~5题。4.这里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5.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地下径流增多读下图,曲线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中国西南某区域石漠化、环境人口容量、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的统计资料,完成第6题。6.图中曲线②先升后降的主要原因是()A.上升:植树造林;下降:砍伐森林B.上升:环境改善;下降:生态破坏C.上升:人口增长;下降:计划生育D.上升:科技进步;下降:资源减少1944年,美国科学家在绿草遍地、无人居住的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因无天敌,环境又好,10年后繁衍到1000只,20年后到了6000只,然后又过了3年调查时发现只剩下42只。据此,完成第7题。7.正常情况下,该地区的驯鹿数量虽有波动但会基本稳定。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A.具有生产功能B.具有平衡功能C.具有统一的演化进程D.“牵一发而动全身”2007年9月15日是个打猎的好日子。令居住在阿尔卑斯山的猎手吃惊的是:一直以来穿过峡谷和河川的雪桥,现在消失了;阿尔卑斯山的长草带越来越高,动物们逐草而生,攀爬得也越来越高;曾经的冰雪地区,如今出现了冰碛和石头;古代地图说明“那里有很多冰川,没有人能到达”,而呈现在猎手眼中的却是一个大湖。气候改变就在身边!据此,完成8~9题。8.导致阿尔卑斯山猎手眼中的景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文D.植被9.资料中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A.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差异性B.各要素间相互制约,体现复杂性C.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整体性D.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体现稳定性10.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A.风力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强烈B.多外流河和咸水湖C.流水侵蚀严重,风力侵蚀微弱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多11.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二、综合题12.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各题。(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间的关联性,请写出下列相应内容以完成对该地自然环境的描述。降水________;气温日较差________;地表水________;地貌多__________;土壤有机质含量________;植被________。(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3.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关于“青藏高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通过网络搜索,查阅到下列相关材料:材料一“当你在上海、杭州等地享受着温和湿润的海洋季风时,可曾想到,大约在3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材料二根据以上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兴趣小组展开了研究。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1)请你帮该小组拟定一个研究课题:______________(写出课题名称)。(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青藏高原隆起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认为“3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4)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高原季风。根据热力环流形成原理,请你判断材料2中高原季风环流出现的季节:A图表示________,B图表示________。(5)青藏高原隆起对东亚气候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____________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业季风环流势力加强;二是青藏高原的隆起,迫使________东移南下,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降低。(6)上述研究表明,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性,其表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有不同的尺度,以及陆地自然带的形成2.掌握三种地域分异的规律重点难点:三种地域分异的规律自主学习: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自然带1.空间尺度:全球性的地域分异主要有分异和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比全球性的地域分异尺度小;2.陆地自然带: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位置和位置互不相同,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和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3.主要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含义:受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做有规律的更替。自然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荒漠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2.基础因素:3.自然带的分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包括和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如带、带和带;也包括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向延伸向更替的地带。在中纬度地区,大陆东西两岸和大陆内部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带组合。大陆东岸的组合为带、带和带;大陆西岸的组合为带和带;大陆内部的组合有两种形式:大陆中部的带和带;南北两侧的带和带。三、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含义:受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向也产生了有规律的地域分异。2.基础因素:3.自然带的分布: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呈现出带、带、带有规律变化。这种变化在地区表现较为明显。四、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含义:随着的变化,山脉从到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2.自然带的分布:山麓与一致,垂直带谱与带谱相似。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课后巩固: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由赤道到北极地区自然地理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序号①代表的自然景观是()A.常绿硬叶林B.落叶阔叶林C.温带草原D.针叶林2.该图所示内容的主题应是自然带的()A.植被高度变化B.干、湿度变化C.纬度地带分异D.垂直地带分异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读图,完成3~4题。3.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D.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4.自然带的这种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从赤道向两极B.从沿海向内陆C.垂直地带性D.随纬度而变化下图为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5~6题。5.该山地可能位于()A.北半球温带地区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6.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读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图,完成7~8题。7.形成图中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的基础是()A.地形B.水分C.热量D.土壤8.图中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完成9~10题。9.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10.该山可能位于()A.5°N附近B.40°S附近C.40°N附近D.极圈附近读我国部分地区(城市)雪线高程预测图,完成第11题。11.从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A.纬度越低,雪线越低B.纬度越高,雪线越低C.纬度越低,雪线越高D.纬度越高,雪线总体呈降低趋势二、综合题12.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从甲地到丁地所反映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2)写出甲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其未横穿大陆的原因。(3)分析丙地气候的形成原因并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13.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完成下列各题。(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A.南坡为阳坡B.北坡为阳坡C.南坡为迎风坡D.北坡为迎风坡(3)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则乙地可能是________(山脉)。(4)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5)丙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5ABCAC6-11DBBCAC12、(1)少大少戈壁荒漠少稀少(2)植被遭破坏,加速了流水侵蚀。(3)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变化。13、(1)青藏高原隆起对(周边地区)气候的影响或青藏高原隆起对(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文标题:18届地理学案必修一第五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35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