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写作背景这两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著作《新疆域》。阿西莫夫在本书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作者简介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Asimov)(1920—1992),美籍犹太人,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更是世界闻名的全能作家,一生著述多达百七十余本。《响铃》是他的一篇科幻小说,《新疆域》是他晚年的科普著作。本课两篇科普短文都选自他的《新疆域》,并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说明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阿西莫夫资料链接儿童时代离开故土俄罗斯去了美国。青年时代攻读生物化学,此后他投身写作,并成为世界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闻名遐迩,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畅销杂志。一、恐龙无处不在骨骼(gé)鸟臀目恐龙(tún)地壳(qiào)子弹壳(ké)岛屿链(yǔliàn)深渊(yuān)驮(tuó)流逝(shì)天衣无缝(fèng)褶皱(zhězhòu)两栖动物(qī)薄(báo)生字注音二、被压扁的沙子金属铱(yī)潮汐(xī)尘埃(āi)大劫难(jié)将来(jiāng)将领(jiàng)将进酒(qiāng)应急措施(cuò)硅(guī)排斥(páichì)趋势(qū)陨石(yǔn)损害(sǔn)殒命(yǔn)衍射(yǎn)字词解释1遗骸:遗留下来的骨骸。2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弯曲。3劫难:灾难。4致密:细致精密。5追溯:逆流而上,向河江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6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定破绽。恐龙无处不在探寻背景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成为生物史上最大的迷题。不同领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根据大陆漂移假说,佐证了在不同领域内发现会对其他领域产生的影响,从而写成此文。恐龙:大约一直到七千万年前,恐龙还是统治地球的霸主。然而六千五百万年前,它们全部绝灭了。而且,整个灭绝过程还很可能是在仅仅数月内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形,至今仍是一个谜。科学家曾提出各种不同理论,来解释这灭亡之谜,如陨石撞击地球说、大规模火山爆发说、疾病说或食物中毒说……恐龙灭亡之谜,科学家仍在探索。恐龙是生物史上最引入注目的已绝灭的爬行动物。它们在晚三叠世(或中三叠世)由假鳄类进化而来,至晚白垩世绝灭,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在中生代恐龙成为最繁盛的动物之一,故此,中生代被称为“恐龙时代”。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恐龙化石丰富的国家,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了约350个恐龙蛋,中国就有80个左右,约占总数的23%。恐龙的世界恐龙原角龙原始中华龙古盗龙异齿龙三角龙鹦鹉嘴龙鸭嘴龙霸王龙恐爪龙与栉节龙蛇颈龙翼龙异特龙中国科学家发现四翅恐龙甲龙梁龙尾羽龙双冠龙恐龙蛋中国考古人员新近在甘肃省永靖县发现的巨大恐龙足迹化石证明,这种一亿年前的恐龙,两步就可跨过一个篮球场,是日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恐龙足印。记者:中新社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课文讲解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作者由恐龙化石的发现联想到什么问题?第一、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第二、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恐龙这样的两栖动物不适应南极气候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么问题?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移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个板块下面俯冲。六大板块示意图4、什么是“泛大陆”?复述“泛大陆”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25亿年前——完整的泛大陆。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6500万年以前——完全分开。5、分析“大陆漂移学说”的推论思路。①南极发现恐龙化石②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③大陆在迁移而不是恐龙在迁移④“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中,适合恐龙生活⑤由此推断“泛大陆”又分裂成四部分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总起)大陆漂移学说成立(分说)(总结)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无处不有恐龙不会迁徙大陆漂移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由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总结:本文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用一个科学观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第二部分(2—14):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第三部分(15):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原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比改文生动形象。6、比较下面两句话与原文的区别,说说哪个表达效果好。(1)板块上有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一起运动。(原句: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一起运动。)(2)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破裂了。(原文: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原文说明这个泛大陆现在仍很牢固,只是出现一点要破裂的征兆、迹象,并非已开始破裂。改文不符合科学实际。(3)第6段中“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在迁移”。这句话中的“漂移”与“迁移”能否互换。为什么?不能互换;因为“漂移”是指无生命的东西借助外力移动,“迁移”是有生命的东西有目的的朝某一个地方去,换了以后就不准确了。疑难解析1、第5段与第6段是通过什么方式联结的?有何好处?通过一个设问句联结起来。能够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2、想一想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恐龙板块理论地质理论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不同科学领域生物学说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本文依据在南极洲发现化石的事实,证明了大陆漂移的假说。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两个学科即生物学(恐龙)和地质学(板块理论)。从中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里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课堂小结“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议论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发现问题找出答案得出结论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恐龙在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又分成四个部分——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沙子初读课文,独立思考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恐龙灭绝的原因1.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撞击说火山说火山说: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爆发,那么也可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灾难。撞击说: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中,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或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所有恐龙和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陨石巴林杰陨石坑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证据1: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石层中,发现了斯石英——压扁的沙子。证据2: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3、科学家是怎样证明“撞击说”的?一是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一是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天然金刚石4、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证据1: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石层中,发现了斯石英——压扁的沙子。证据2: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5、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这句话中的“大灭绝”“大劫难”分别指什么?大灭绝是指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的灭绝;大灾难指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而引起火山喷发、大火、潮汐大浪等一系列灾难。小行星撞击地球(想象图片)彗星陨落地震龙卷风海啸火山爆发6、作者认为研究“撞击说”的目的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恐龙灭亡之迷?6500万年前的一天,恐龙们还在地球乐园中无忧无虑地嬉戏,觅食。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剌眼的白光,一颗直径10公里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般大的巨石从天而降。那是一颗小行星,它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一头撞进大海,在海底撞出一个巨大的深坑,海水被迅速气化,蒸气向高空喷射达数万米,随即掀起的海啸高达5公里,并以极快的速度扩散。恐龙们惊慌失措,争相逃命。可撞击激起的灰尘布满了天空。一时间暗无天日,气温骤降,大雨滂沱。在以后的数月乃至数年里,天空依然尘烟翻滚,乌云密布,地球因终年不见阳光而进入低温中,苍茫大地一时间沉寂无声。大量恐龙因寒冷而聚集取暖,但任免不了被冻死、饿死的厄运。山洪暴发,泥石流将恐龙卷走并埋葬起来。恐龙时代就这样结束了。段落结构•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4),提出“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两种观点:提出恐龙灭绝的问题——举例提出“撞击说”——举例提出“火山说”。•第二部分(5—全文完),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分析,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支持“撞击说”。由果到因逻辑顺序疑难解析1、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两文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两文都运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2、比较阅读《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都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相同之处: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说明角度: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说明语言:准确浅显,生动易懂。说明方法-举例子在文章中,作者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例如,《恐龙无处不有》中为了证明不仅南极大陆有恐龙化石这一说法,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板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的事实,说明南极不止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说法严谨。说明方法-作比较例如《被压扁的沙子》中,谈到斯石英和普通沙子的区别时,为了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在《恐龙无处不有》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说明方法-打比方短文还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又明白如话,如《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
本文标题: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37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