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12九年级语文五月月考试卷答题卷及答案
1语文学科五月模拟卷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2012.5说明: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0分)1.在答题卡上抄写下面的句子,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强者就像瀑布一样,永远是自己开pì道路。2.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内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3分)(只填序号)如果我是,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如果我是,我将吹起世间的尘埃。如果我是,我将滋润人们的心田。(A、清风B、春雨C、阳光)3.修改下面的病句。(3分)能否多读书,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4.下面两个句字应该还原到文中的那两处?(4分)①“共生的形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它存在于各层次、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②“动物之间的共生的现象是这样,植物与动物共生的现象也不少见。”(A)海葵虾,顾名思义,对美丽的海葵(腔肠动物)情有独钟,它总是夹着海葵浪迹于海底世界。一遇危险,自有长着含毒触角的海葵出面摆平。这样一来,海葵虾可以放心觅食,不必为安全多费心机;而生性慵懒、喜静不喜动的海葵只要从共生伙伴的食物中分一杯羹就足以果腹。(B)生活在墨西哥的一种蚂蚁把巢筑在刺槐中空的树干中,享用刺槐叶柄部位分泌的富含糖分的汁液。作为回报,蚂蚁则负责植物的安全工作,一旦刺槐的敌人——食叶昆虫及其幼虫、草食动物——靠近时,盛怒的蚁群就会蜂拥而出,与入侵者做殊死搏斗,直到把它们赶走。(C)除此之外,蚂蚁还可以清除对刺槐造成威胁的寄生植物。当这些植物靠近时,蚂蚁就会毫不客气地上前啃掉它们的藤条和嫩芽。(D)5.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句子。(8分)(1)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2)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在古诗中,我们常常能读到古人的牺牲精神,如文天祥面对死亡慷慨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正气歌》);如韩愈面对贬谪表白心迹:“欲为圣明除弊事,。”(《左迁蓝关示侄孙湘》)6.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10分)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显著加快,城市交通需求量急剧上升的背景下,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开始构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针对这一新生事物,学校决定组织同学们进行以“公共自行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下面是两个同学确定的选题,请你另外设计两个选题。(4分)示例: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状况公共自行车与市民素质(2)如果你针对“武汉市民对使用免费公共自行车的看法”做一次问卷调查活动,你认为下面的问题不合适的是哪一项?A、如果在各地设置自行车借用点,您觉得该设置在哪些地方?(可多选)(□学校附近□大型商场超市□商业办公大楼□风景名胜区)B、如果使用自行车当作交通工具,您觉得每次使用时间大约多久?(□1小时以下□1-32小时□3小时以上)C、您认为哪种收费方式比较方便适当?(□公交IC卡□信用卡付款□专用自行车服务卡□现金□其他:)D、您觉得推广自行车的使用,可能对于下列何种事项有最大改进(可多选)?(□空气及噪音污染□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燃料花費□其他___)(3)在街头调查的过程中,你和小伙伴正在搜寻调查对象,你的伙伴很害羞,手里拿着问卷就是没有勇气去询问路人,这时,你看见一个面相和善的老爷爷推着自行车不紧不慢地走过来了,你赶紧鼓励你的伙伴说:“。”二、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7—11小题。(15分)赵将马服君赵奢①之妻,赵括②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③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④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⑤,妾得无随⑥乎?”王曰:“不⑦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选自《列女传》卷三【注释】①马服君赵奢:赵奢,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将,封号马服君②赵括:赵国的将军,赵奢的儿子。③孝成王:赵国的国君。④妾:古时妇女对自己的谦称。⑤称:称职。⑥随:跟随。⑦不:同“否”,不会的。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1)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2)始妾事.其父(3)王以为若.其父乎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9.赵括的母亲将赵括与父亲赵奢从三方面做了对比,下面不属于这三方面的是哪一项。(2分)A、对人的态度B、对军吏的态度C、对钱财的态度D、对家事的态度10.这个故事中赵括的母亲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3分)(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第11—13小题。(10分)读书无须多彭程《北史·李谧传》中有一句话,以其不可一世的英雄气概,一直为后世读书人津津乐道——“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万卷书,当然是一个巨大的数目。它所极力揄扬的博览意识,因凭借其营造出的君临天下的虚幻快感,而为读书人认同,成为心中永久而牢固3的情结。但我在这里却要唱唱反调——读书无须多。不能否认,当前书籍浩如烟海,但这决不意味着读书人就有义务夙兴夜寐次第叩访。既无可能,更无必要。首先要认识到这是商业机制运转的结果,出版发行商需要利润,作者在自我证实之外也需要稿酬,读者需要有逛商场那样琳琅满目的感觉,再加上言说的随意、印刷的便利、物流的通畅,都使得出书变得容易,远非古人刻书那样艰难庄重,但因此也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对其中的许多竟至于是大多数书,是没必要去读的。即使剩下的少数确有阅读的价值,也需进一步择优录用。人生苦短,冗务烦多,七折八扣,能够呼吸书香的时间实属寥寥。这样,还得大刀阔斧,删繁就简,在每一类中精选出为数不多的、不读会是一种缺损和遗憾的扛鼎之作。有道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南方某些地方,本来只有一棵榕树,经年累月,气根向四处伸展,长出新树,最终形成“一树成林”的奇景壮观。汗牛充栋的书籍中,有些就如同最初的榕树。一部《论语》,巨大的阴影遮蔽了大半边中国文化的天空。三千年间,围绕它衍生出多少注解、诠释、引申和阐发,顶礼膜拜和彻底否定。儒家思想正是通过它们而代代延续,得到传承或扬弃。这种源与流、本与末、中心与外围的生成关系,就仿佛最初的榕树母株和整个树林的关系。每一根枝条、每一片叶子当然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我们如果仅仅注意枝叶而忽略树干,尤其是主干,则难免轻重失当,不独陷溺其间不辨来龙去脉,所获也将大打折扣。而直接从母本着手,将《论语》钻研深透,则可纲举目张,举一反三,在心中勾画出一幅清晰的文化地形图和谱系表。当然,术业有专攻,每个人研究范围不同,因此读什么书不好一概而论,但只要是中国的读书人,《论语》、《道德经》、《唐诗三百首》、《红楼梦》之类书籍当属必读之列,因为那是文化之根,储存着整个民族的思维和感受方式的全部密码。说到这里,就需要补充一句了——开头的“读书无须多”还只是说了一半,另一半则是“读书务求精”。只有深思熟虑,含英咀华,才能把握书的精髓所在。广博固然值得嘉许,但前提须是精深,西谚称“十个浅坑不如一眼深井”。读书多,也只有在吃透了这些经典的前提下,才是可以给予谨慎的鼓励的。否则,盲目主张多读书,容易等量齐观不加选择,反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目标。中国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西方人也认为一部《圣经》可以作为全部人生的向导,足证读书首先在乎质量。有一则外国寓言,讲有一头驴子,在两堆干草之间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吃哪一堆,最后饿死。现实生活中,读书人更应该提防的,倒是因为放任自己不加挑剔地滥读杂览,而导致精神的消化不良。读书要想始终保持清明的理性,出色的赏鉴,关键是吸纳合理,而所有那些应该汲取的养分,其实都可以从经典中获得,无须他求。一个令人备感遗憾和无奈的事实是,由于人类文明的悠久,精神领域的广阔,单单这些书也已经是个惊人数目了,即便焚膏继晷,皓首穷经,也是难以遍及,而遑论深透了。——选自人民网11.这篇文章的观点包括两个方面,可简要概括为读书,读书。(4分)12.作者引用下面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3分)十个浅坑不如一眼深井。13.综观全文,作者认为当前社会“读万卷书”有哪些不好?(3分)(三)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第14—17小题。(15分)我的“藤野先生”徐红①遥望中学时代,已时隔二十多年,可是我的语文老师龚汉城却如在眼前。4②我无须再另费笔力去描绘他的音容,因为有一幅现成的肖像画最适合他。那就是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除了没有一撇八字须,其他可谓妙惟肖,连朗读课文时抑扬顿挫的声调也毫无二致。③二十多年前的语文课本实在像一本政治读本,老师教得平平淡淡,我也学得索然无味。可是有一节语文课我至今记得清清楚楚。龚老师那一天一反常态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藤野先生》,这是文学作品,作者鲁迅是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④这个黑瘦的、衣着模糊的藤野先生远远地从异国他乡走近我,我分明感觉到他内心深处蕴藏着博大的爱。当他得知他的学生要远他而去时,他把自己的一张照片送给学生,背面还写上“惜别”二字。当我第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竟不能抑制自己。文学,原来能把生活中最有情感的东西展示出来,能把沙漠润出绿洲。我抬头望着在上课的龚老师。他镜片后的眼睛似乎亮了些,他黑瘦的脸庞似乎有些红晕,他的声音高低起伏,又戛然而止,怔怔地望着我们。我凝视着他的目光,我明白,他就是我们的藤野先生。⑤厌倦了大批判的文章,我开始写散文,写老师,写同学,写亲人,写自己。写一切能抒发我情感的文章。好像龚老师的评语一次比一次长,分数一个比一个高。龚老师在语文课上经常念我的作文,后来又把我的作文抄在大白纸上,先贴在教室门口,后贴在校园里。一张张大白纸上用毛笔抄着我的作文,字迹工整而清秀。我仿佛觉得他就是我的藤野先生。⑥中学毕业我便要背起行囊去插队。临别,龚老师并没有送照片给我,却给了我两本书,一本是《朝花夕拾》,一本是《呐喊》。扉页上有工工整整的楷体“留念,龚汉城”。⑦后来,考大学时,由于数学成绩不佳,我未能考上梦寐以求的复旦大学中文系,进入了一所师范大学。我觉得我的作家梦,我的文学理想,就像放飞的风筝,远远地离我而去,心情很郁闷、失落。第一封信寄给的是我的老师,信中大概说了许多牢骚话。不久,我收到了回信。第一行字是“亲爱的未来的老师”。我不记得后面有多少鼓励性的话语,仅就开头这一行字,那么神圣、那么美丽,我明白今后该去做什么了。⑧后来,我也成了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向我的老师汇报我的教学成绩,比如获得了教学比赛一等奖,出书了,评上高级职称了。他总会很高兴,黑瘦的脸上洋溢着笑容。⑨1994年的一个暑假,我带着新出的一本书去探望老师。他正患乙肝在家。他的脸依然黑瘦,还透着点棕黄,他的声调依然抑扬顿挫,但语气急了些,眼睛没有以前亮,但更多了一份慈祥。我把书递给他,他翻到扉页,上面我也写了一行字:“留念,您永远的学生”。他笑笑说:“我们现在是同事,我不过比你年长。”并亲自拿来剪刀、胶水,把“您永远的学生”贴没。⑩1997年龚老师患肝癌去世。我没有他的照片,不能像鲁迅那样把先生的照片挂在书桌前,每至夜间,瞥见先生的面貌,增加勇气。但龚老师的形象却永远伴随着我在课堂里。每当我站在讲台上,我就像我的老师一样,给我的学生开启文学之门,让我的学生在文学中寻回失落的美丽。14、仔细阅读⑤~⑨自然段,仿照已给出的示例简要概括龚老师为我做了哪些事?(4分)(1)读书的时候,龚老师把“我”的作文抄在白纸上张贴。(2)(3)我因为考的大学不理想而写信发牢骚时,龚老师回信鼓励“我”。(4)15、仔细品味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的词,结合文本内容说说这种变化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想法。(4分)我凝视着他的目光,我明白,他就是我们的...藤野先生。我仿佛觉得他就是我的..藤野先生。16、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心中对龚老师怀有怎样的感情?(3分)517、结合文中作者和老师的交往,你认为作为一个老师该怎样去教化学生?(4分)三、写作(50分)1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孩子和
本文标题:2012九年级语文五月月考试卷答题卷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69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