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12各区期末试题整理-文化生活
2012.1北京各区期末试题分模块整理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请回答15~17题。【西城期末15】微博打假、微博寻人、微博求职、微博营销、微博论政……技术发展带来了新变化,这说明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B.传媒的变化推动了文化的共享C.文化发展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D.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实践的要求【西城期末18】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目标之后,股市迅速做出了反映,文化传媒产业板块的股票价格整体上涨近25%。由此可见①股价波动受多种因素制约,政府宏观调控影响股价②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给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迎来发展机遇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完成1、2题。【朝阳期末1】《决定》指出“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我们之所以“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是因为它①能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③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④凝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朝阳期末3】2000年以《女生日记》拉开“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序幕,与其后的《男生日记》、《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一起,在学生、老师和家长中引起巨大反响。杨红樱因此被称为中国的J·K·罗琳。大家说:“杨红樱的作品引领儿童心灵的健康成长,教会了孩子感动。”这表明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②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文化决定人的成长与发展④文化能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11年10月8日,辛亥革命百年影像展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56张老照片从不同角度记录了100年前发生在“首义之城”武汉的那段革命风云,引起了人们对历史的追思。回答15-16题。【丰台期末15】上述材料说明()①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政治是文化的集中体现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丰台期末17】“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京东等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①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②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城市的精神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回答24~26题。【顺义期末26】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精髓。“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在城市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表现在①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②精神力量可以为城市建设提供强大动力③精神力量可以增强北京在世界城市中的国际竞争力④北京精神体现了首都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丰台期末27】文化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2011年11月,在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展出了陕西的大型3D网络游戏《黄帝》、台湾“创意时尚汉字”等一琳琅满目的文化产品。本届文博会创下重点项目签约总金额263亿元的历史新高;展示了大批体现中华文化内涵、整合现代科技的民族文化产业;展示了大批来自海外的文物珍品;吸引了逾百万海内外游客参观,共享了一场文化盛宴。(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北京文博会举办的意义。(8分)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举办文博会,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分)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1分)举办文博会,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生产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1分)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分)举办文博会,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1分)④文化在继承中发展,(1分)举办文博会,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1分)⑤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1分)举办文博会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1分)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西城期末22】.在“入世十周年”的座谈会上,一位企业家讲了这样一个小尴尬:为了增进与客户的感情,感恩节这一天,他给世界各地的客户都发邮件表示感谢,没想到回复的特别少,一位希腊的客户干脆直接告诉他,他们根本不过感恩节。由此可见A.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B.应当认同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D.经济往来离不开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朝阳期末6】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拾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进行图书漂流。图书漂流活动A.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B.超越时空对文化传播的局限C.有利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D.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交流【丰台期末18】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下列选项能体现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是()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独弦不成音,独木不成林③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④己所欲,尽施于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顺义期末30】生活中一系列的“XX控”,折射出“控”已成为一种生活状态。“控”字当选说明①社会存在是对社会意识的反映②社会实践是文化产生的源泉③信息传播手段和传递方式的变革改变着生活方式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文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西城期末27】博物馆是我们分享群体记忆的地方。【点击首博】同学们点击首都博物馆的网站,看到了很多展览信息:(见右图)(1)丰富的展览内容,反映了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请写出该方针的具体内容。(1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分)【走进首博】走进首都博物馆,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是“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中秋节拜“兔儿爷”、冬至日的“九九消寒图”、过小年“糖瓜祭灶”……,大家赞叹之余,也不禁惋惜传统民俗在现实生活中的消逝。有同学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能丢掉我们的“根”,应当把这些传统民俗都恢复起来。(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你赞同把传统民俗都恢复起来吗?请说明理由。(8分)①传统民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传统文化的稳定性是相对的。(1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一些传统民俗逐渐消失是正常的,不必都恢复。(2分)一味的恢复反而会阻碍社会和人的发展。(1分)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具有鲜明的民族性。(1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保留传承传统民俗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特征的内容,(1分)传统民俗的具体内涵或形式则可以因时而变。(1分)对待传统民俗,应在继承中发展,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1分)(学生答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可替代在继承中发展的1分)【朝阳期末28】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二:美国缺少文化产业的传统资源,但他们却善于从其它民族的历史和故事中取材的文化产品,如右图所示,熊猫和功夫这两个100%的中国元素,被好莱坞梦工厂包装成《功夫熊猫》,为其赢得数亿美元票房收入。现在他们又对孙悟空产生了兴趣,准备把这个形象搬上荧幕。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通过美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市场的运作、商业包装,使美国文化产业获得新的价值增长点的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宣扬了美国的价值观。(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材料二中美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做法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祝福祖国”百名画家长卷展“华韵国服”——百年中山装梵高和阿姆斯特丹的画家们寄兴烟霞——清代山水画展物得其宜——黄花梨文化展天安门的故事——天安门百年影像回顾展奔向光明——中国共产党北京革命足迹展有何借鉴?(8分)①充分发挥本国的文化资源优势,同时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2分)②要重视运用大众传媒,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2分)③要不断创新文化的内容、形式和发展手段(2分)④要重视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2分)【丰台期末27】文化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2011年11月,在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展出了陕西的大型3D网络游戏《黄帝》、台湾“创意时尚汉字”等一琳琅满目的文化产品。本届文博会创下重点项目签约总金额263亿元的历史新高;展示了大批体现中华文化内涵、整合现代科技的民族文化产业;展示了大批来自海外的文物珍品;吸引了逾百万海内外游客参观,共享了一场文化盛宴。(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北京文博会举办的意义。(8分)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举办文博会,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分)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1分)举办文博会,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生产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1分)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分)举办文博会,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1分)④文化在继承中发展,(1分)举办文博会,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1分)⑤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1分)举办文博会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1分)【顺义期末38】38.(35分)文化淬炼时代精神,文化凝聚奋斗力量。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我国迈向文化强国的伟大进军。材料一:近些年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正在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对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资料的要求出现了日益增长的趋势。2009年我国居民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支出达到11489.4亿元,提速的趋势明显,预计近五年居民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支出以超过8.3%的增速增长,到2015年文化消费有望突破2万亿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预计文化消费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将大幅提高,文化消费将逐步向多样化、高层次转变。材料二:按照国际经验估算,我国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该在4万亿元以上,而实际上由于国民文化消费动力不足,实际文化消费只有1.15万亿元左右,缺口达3万亿元。我国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消费仅占城乡居民消费总额的10%左右,而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占总消费额的30%以上。阅读材料并回答:(4)“决定”中指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10分)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3分)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锐意创新。(3分)③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2分)④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2分)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西城期末20】.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丰台期末9】这种渗透在科技探索活动中的民族文化()A.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B.是进行科技探索的主要思想保证C.对科技探索活动起着积极的决定作用D.为我国科技探索活动提
本文标题:2012各区期末试题整理-文化生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81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