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2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考点总
12012年政治学业水平测试经济生活考点知识清单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货币的概念、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2)流通手段: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4.金属货币与纸币:(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2)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3)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4)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W价格水平×待售W数量/G流通速度)5.结算与信用工具:(1)结算的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账结算。(2)结算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等①信用卡: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B.信用卡的作用:信用卡作为转账结算的一种信用工具,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及不便,简化了收款手续,节省了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为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简捷、安全、方便等优点)②支票:A.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由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B.种类:分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转账支票适用于办理同城转账结算。C.现金支票注意事项及特点:妥善保存,不得折叠;准确性,现金支票要查验金额的大小写是否一致,单位书写是否正确;有效性,要在有效期内到指定银行支取;间接性,不能拿来直接购物,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6.外汇和汇率:(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100外币可兑换更多本币-→外汇汇率升高(本币汇率降低)-→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抑制进口、刺激出口。反之亦然。(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①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②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2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2.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气候、地域、生产等因素通过改变供求关系变化进而导致价格变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买方市场,买方占主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卖方市场,卖方占主导)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注意: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为什么价格不会无限制上升或下降)等价交换:价格与价值相符的交换。等价交换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不存在于每一个个别场合。4.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生活)的影响(1)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涨,人们会减少购买,下降时会增加购买;(2)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3)某商品的相关商品(替代商品和互补商品)的价格也会影响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商品价格上涨,其替代品需求增加;某商品价格上涨,其互补品需求减少(如汽油价格上涨会使汽车销售量减少)。6.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1)调节生产。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因而压缩生产规模;当供不应求是,价格上涨,获利增加因而扩大生产规模。(2)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企业来讲,只有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所以,企业应该主动提高劳动生产率。(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在市场经济中,哪个生产者能够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市场需要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这就要求也促使生产者适应市场变化进行生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因素:(1)居民的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2)商品价格。注: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2.消费的类型:(1)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可以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服务)。(2)按照交易方式划分,人们最常见的是钱货两清的消费,此外,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也越来越常见。(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3.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1)消费结构的含义及特点(2)恩格尔系数①恩格尔系数的含义: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一个系数。②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4.不同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消费心理的表现特点评价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有利:能够引发对某类商品或某种风格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商家常借此推销商品。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如绿色消费带动绿色产业。3有弊: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标新立异有利:展示个性,也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促进科技的创新与发展。有弊:代价大,社会不认可态度: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夸耀性盲目性有弊: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态度: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符合实际讲求实惠有利: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态度:值得提倡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消费要有主见,要保持冷静头脑,避免跟风随大流,尽量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使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3)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①社会再生产:社会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②关系: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结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与动力。2.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和要求原因:A.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B.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意义: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求:①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④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范围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公有制经济成分比较)4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含义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地位处于支配地位是其支柱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城市股份合作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体现共同富裕原则,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积累和税收。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有重大意义,对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作用。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可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动作效率,扩大公有制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4.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①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5.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含义劳动者个人或者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依法在内地设立的独资企业及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特点以手工劳动为主,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投资分配作用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对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经济形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
本文标题:2012学业水平测试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考点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85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