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卷(语文)专题09(TXYM01)答案与解析
语文(TXYM01)专题九答案与解析第1页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卷语文专题九答案与解析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第一篇:1.【思路点拨】可以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答案】A【解析】根据上下文意,“称”应译为“称赞、赞扬”。2.【思路点拨】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抓住表现曹志“履德清纯,才高行洁”的事例即可。①句是侧面表现曹志的;③句不能体现曹志的德行;⑥句是曹嘉对曹志上书行为的评价。3.【思路点拨】本考点常采用“四选一”的形式,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这说明其他三项解释是正确的,这些选项实际起到了注解疏通的作用。这种题型,正确的往往是没有接触过的、比较难的字词,而有错的一项往往是以前接触过的字词,相对熟悉的内容。因此,对眼熟的字词不可轻视,而对眼生的词语也不能凭自己的想当然就轻易肯定或否定。【答案】B【解析】B项“迎接曹志”错,原文是“迎陈留王于邺,志夜谒见”。4.【思路点拨】文言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答案】(1)不把政事放在心上,白天游玩打猎,晚上则诵读《诗》、《书》,以歌舞和女色来娱乐,当时见到他的人都不能推测他的才量。(2)现在圣朝刚开始创业,开始就不诚信,以后的事就难以做好。【解析】第一句中的“意”、“审”、“量”等词,以及“昼、夜”名词作状语,“自娱”宾语前置等用法;第二句中“谅”“工”等词。【参考译文】曹志字允恭,谯国谯人,是魏陈思王曹植的庶子。年轻时喜欢学习,凭借才能与品行而扬名,平易质朴,有宏大的抱负,还擅长骑马射箭。曹植说:“这孩子是保护国家的人!”于是把他立为继承人。后来改封为济北王。晋武帝任抚军将军时,有一次到邺城迎接陈留王,曹志在夜里拜见晋武帝,晋武帝和他交谈,从傍晚一直谈到第二天天亮,十分看重他。等到晋武帝接受禅让登基,曹志降为鄄城县公。晋武帝下诏说:“过去在前代,虽然国运交迭兴盛,对于先代的后裔,继承不废,或者九服之内都位列藩王,充任官职。选众任职,惟给有德的人,这是最为公平的途径。魏氏诸位王公培养道德胸怀才器,壅塞不用时间已久,以前虽然下过诏书,应当选择任用他们,但近来各部门缺少官员,未能起用他们。前任济北王曹志为人清廉正直,才行高洁,好古文,通晓各种事物,是魏宗室中的英才,我很喜欢他。现任曹志为乐平太守。”曹志在乐平太守任上上书,认为应当尊崇儒学重视道家,请求给博士设置吏卒。历任章武、赵郡太守。虽然多次担任太守的职位,但不把政事放在心上,白天游玩打猎,晚上则诵读《诗》、《书》,以歌舞和女色来娱乐,当时见到他的人都不能推测他的才量。咸宁初年,皇帝下诏说:“鄄城公曹志品德忠诚,向来质朴,学识通达,应该在翰林院任职,以便扩大贵族子弟的教化。现任命曹志为散骑常侍、国子博士。”晋武帝曾读《六代论》,问曹志说:“这是你先王写的吗?”曹志对答说:“先王有亲手写的著作目录,请让我回家查一查。”查后回来上奏说:“查了目录没有这一篇。”晋武帝又问:“那是谁作的呢?”曹志说:“以我所听到的,这是我的同族父曹冏写的。因为先王文章高超,名声卓著,曹冏想让书流传后世,因此假托先王所作。”皇帝说:“自古以来也多有这样的事。”回过头对公卿说:“父子证明,足以查审。从今以后,可以不再怀疑了。”后来曹志又改任祭酒。齐王司马攸将到封国去,皇帝下诏太常讨论给他赏赐文物。当时博士秦秀等人认为齐王应在朝廷匡助朝政,不应该到边远的封地。曹志常常遗憾他的父亲在魏国时不得志,于是怆然长叹说:“哪有这样的高才,这样的亲族,不让他稳固根本辅助教化,而让他远去海隅呢?晋朝的兴盛,大概危险啦!”就上奏议说:“现在圣朝刚开始创业,开始就不诚信,以后的事就难以做好。自羲皇以来,天下难道是一姓所独有的吗!想争取人心的人,应当先有如盘石般的基业;想享有万代利益的人,应当和天下人共同讨论国政。秦国、魏国想独擅自己的权威,贪得财物导致了灭亡;周朝、汉朝能够分享天下的好处,不论亲近疏远的都受其利用。这是圣明的君主应该仔细考虑的事情。事情即使浅显,也应当深入谋划;言语即使轻微,也应该慎重考虑。我位列儒官,如果言语无礼,那是我的过错。知而不言,我所不敢。我认为应当按博士等讨论的去做。”奏议写成要去上奏,见到了他堂弟高邑公曹嘉。曹嘉看后说:“兄长写的奏议很恳切,将来一定会写入晋史,但现在将受到责罚。”皇帝看了奏议,大怒说:“曹志都不能明白我的心,何况天下人呢!”于是有关官员上书拘捕曹志等,治他们结党的罪,诏书只免除了曹志的官,让他回到府第,其他人都交给廷尉治罪。第二篇:1.【思路点拨】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答案】B【解析】根据学过的知识,如“诗穷而后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可以判断“穷”应译为困厄。2.【思路点拨】明确宾语前置句的标志是解题的关键,像“莫”、“不”“未”等否定词,往往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答案】B【解析】A、C、D三项和例句都是被动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3.【思路点拨】在原文中找到信息原句,再结合上下文语境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不可凭印象主观臆断。信息转述时可能会和原句的意思表述有一些变化,判断正误就要辨析这种变化是否合理,若仅仅是相同意思上说法的改变,其表述也是正确的;如果是意思发生了变化,那么表述就是错误的。【答案】B【解析】B项作者写“出语惊长老”“王文康公”等,“从正面肯定了梅圣俞的诗才”有误,是为了从侧面表现梅圣俞的诗才。4.【思路点拨】文言文单音词多,翻译时应逐字对照。在文言单音节词之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表达准确、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双音节词或短语。【答案】(1)既然这样,那么不是写诗能使人困厄,大概是诗人遭遇困厄以后才能写出好诗来。(2)然而当时的人不论贤明愚笨,谈论诗歌都必然会向圣俞请教。【解析】注意关键词“然则”、“穷”、“殆”、“语”、“必”等的翻译。【参考译文】我听到世上的人常说:诗人显达得意的少,困厄潦倒的多。难道真是这样的吗?大概是因为世间所流传下来的诗,大多是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作品。大凡有才学、有抱负,却又不能在当世施展的士人,大都喜爱放任恣纵于山头水边,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常常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而他们内心郁结着的忧愁感慨愤激等情绪,于是寄托在怨恨讽刺的作品之中,倾诉着逐臣寡妇的的哀叹,写出了人们所难于言传的感受。大概诗人越是困厄,写出来的诗就越高妙。既然这样,那么不是写诗能使人困厄,大概是诗人遭遇困厄以后才能写出好诗来。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去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官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僚属。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的人不论贤明愚笨,谈论诗歌都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于是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世人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呀!这难道不让人感到痛惜吗?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做了一篇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唉!我对圣俞的诗歌评论得很详细了,所以不再述说。庐陵欧阳修序。第三篇:1.【思路点拨】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答案】B【解析】根据上下文语意,“因”应译为沿袭。2.【思路点拨】确立全局观念,把握主要内容;看清题干,理解题干中概括性论断的含义;明确筛选指向;抓住中心句、中心词;回到原文,留心陷阱。【答案】C【解析】②句是说蹇义做事谨慎;⑤句是说蹇义上奏能合皇上的口味。3.【思路点拨】弄清题干要求,判断各选项正误时一定要找到可靠的依据。不管是归纳内容要点,还是概括文章中心,其信息来源都是文段内容,只有在文章能找到依据的才能判其正确,否则,是错误的。【答案】D【解析】杨荣诋毁蹇义应是仁宗在位的时候。4.【思路点拨】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如帝号、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以照录保留,不必翻译。【答案】(1)皇帝有什么事要指示太子,总是派蹇义去,蹇义能婉转地传达皇上的意思。(2)这以后各个皇帝沿袭下来以它作为形制。【解析】注意关键词“辄”、“委曲”、“因”、“以为”的翻译。【参考译文】蹇义,字宜之,巴人,起初名叫蹇瑢。洪武十八年考中进士。授予中书舍人的官职,上奏论事合乎皇帝的意旨。皇帝问他:“你是蹇叔的后代吗?”蹇瑢叩头不敢回答。皇帝赞赏他的诚实厚道,替他改名叫“义”,亲手书写赐给他。任满三年应当提升,皇帝特地命他任满九年,说:“我将要用蹇义。”于是早晚服侍在皇上的左右,小心谨慎,从没有忤逆触犯过龙颜。惠帝即位后,推想太祖的意思,越级提拔蹇义为吏部右侍郎。蹇义永乐二年兼任太子詹事。皇帝有什么事要指示太子,总是派蹇义去,蹇义能婉转地传达皇上的意思。皇上与太子都爱惜倚重他。七年,皇帝巡视北京,任命蹇义辅助皇太子代为处理国事。蹇义熟悉典制掌故,通晓治国的体要,军事国政都倚仗他办理。当时前朝旧臣被用为亲信的,户部尚书夏原吉与蹇义齐名,朝廷内外称之为“蹇、夏”。仁宗登位,蹇义、夏原吉都以元老的身份被朝廷内外所信任。皇上念及蹇义在代理国事期间的旧功劳,尤其厚待并倚重他。蹇义对待原吉特别优待,然而过于周到谨慎。杨士奇曾在皇帝面前对蹇义说:“为什么这样谨小慎微啊?”蹇义说:“恐怕鲁莽从事成为以后的忧患罢了。”皇帝认为双方的意见都有道理。杨荣曾经说蹇义的坏话。皇帝(听了这些话)认为杨荣不正直。蹇义叩头说:“杨荣没有其他的意思。即使左右有说杨荣坏话的,希望陛下慎重考察。”皇帝笑着说:“我本来就没有相信。”宣宗即位,对蹇义委任托付更加深重。当时正修筑献陵,皇帝想遵照先帝遗诏从事勤俭节约,以此事询问蹇义、夏原吉。两人竭力赞同说:“圣上的意见高瞻远瞩,出于至孝,是千秋万代的利益所在。”皇帝亲自参加规划,三个月就建成献陵,宏伟壮丽不如长陵,从那以后各个皇帝沿袭下来以它作为形制。等到世宗营造永陵,才渐渐崇尚奢侈。英宗即位,蹇义斋戒值夜得了病。皇上派医生前去探视,问他想说些什么话。他回答说:“陛下刚继承帝位,希望谨守祖宗的成法,始终不违背罢了。”不久就去世,终年73岁。赠官太师,谥号忠定。蹇义为人朴实正直,对待父母兄弟孝顺友爱,善于与同僚朋友相处,从没有一句话伤害别人
本文标题:2012届同心圆梦专题卷(语文)专题09(TXYM01)答案与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90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