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2届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3.7我们的民族精神(必修3)
双峰四中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3-3-7我们的民族精神编号NO.27编写时间11-12-16审核人唯有民魂是最可宝贵的,那是我们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12012届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3.7我们的民族精神(必修3)主备人彭双兵【高考目标导航】一、考点集结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3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二、考向动态1.关注世界华人爱国行动,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核心。2.结合抗灾行动,重视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3.注意国际风云的变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自主复习】(一)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的力量。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它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之中,是中华文化的。(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为核心,、、、。●勤劳勇敢的表现:中华民族历来所具有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等精神都是勤劳勇敢的具体表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爱国主义精神与其他民族精神的关系: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2)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3)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不是的,而是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双峰四中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3-3-7我们的民族精神编号NO.27编写时间11-12-16审核人唯有民魂是最可宝贵的,那是我们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2(4)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当代中国,与本质上是一致的。,,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1)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①必要性(重要性):第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过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第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的要求。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第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的需要。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壮大是西方敌对势力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加紧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②重要性:第一,理论意义(地位):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之魂。(三精一魂)中华民族精神贯双峰四中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3-3-7我们的民族精神编号NO.27编写时间11-12-16审核人唯有民魂是最可宝贵的,那是我们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3穿我们民族发展的全过程之中,熔炼于古代、玉成于近代、彰显于当前,这三个阶段既相互区分又一脉相承,成为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的重要原因。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第二,现实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民族精神能够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形成强有力的向心力,把全国各族人民聚集在党的周围,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2)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文化“”的作用。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相结合。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1.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1)区别①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它表现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②民族文化:民族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生活的、以血缘或密切的社会关系相联系的,具有共同语言、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而所谓民族文化,就是这一共同体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③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联系: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所创造的民族文化的共同性。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2.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内在联系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1)爱国主义是核心,它渗透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切领域。双峰四中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3-3-7我们的民族精神编号NO.27编写时间11-12-16审核人唯有民魂是最可宝贵的,那是我们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4(2)团结统一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个民族成员得以繁荣昌盛的基本条件。(3)爱好和平是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的扩展和延伸,能够为中华民族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力量支撑。(4)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实践爱国主义精神的必要前提,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和精髓。【合作探究】1、(2011·福建文综T27)“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2、(2011·天津文综T5)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3、(2010·江苏卷高考19)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双峰四中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3-3-7我们的民族精神编号NO.27编写时间11-12-16审核人唯有民魂是最可宝贵的,那是我们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54、(2010·江苏卷高考23)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10·安徽卷高考38)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1)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6、(2010·北京卷高考40)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弯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抢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3)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8分)双峰四中2012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3-3-7我们的民族精神编号NO.27编写时间11-12-16审核人唯有民魂是最可宝贵的,那是我们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6【展示交流】【点拨小结】【巩固练习】1、“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下列观点蕴含的文化道理与之不一致的是A.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C.苟利国家,不求富贵D.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做主人翁2、歌曲《中国人》里写到:“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这告诉我们①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②民族精神是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③要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④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1年3月5日上午,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具体表明中国外交的任务,如:“要保持与主要大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在推动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履行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中的()A.爱国主义B.团结统一C.爱好和平D.自强不息4、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与本质是一致的()A维护祖国统一B爱社会主义C拥护共产党的领导D建设祖国、繁荣祖国民族精神具有实践性和发展性。不断发展着的实践是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发展从而
本文标题:2012届政治一轮复习导学案3.7我们的民族精神(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91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