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2-3,4,5行星风系(示例一)
课题13行星风系(示例一)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学沈云娟1课题13行星风系示例一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气压与风——太阳辐射的分布不均造成地表不同地区冷热差异;冷热不均引起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是形成风的重要原因。大气环流——气压带和行星风带的形成及其季节移动。行星风系与气候——主要受不同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形成锋面雨带地区的气候特点、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影响地区的气候特征。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内容是高中地理“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课本以“人与自然相互协调”为核心,阐述了大气运动的基础知识。对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形成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起着一定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理解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热力环流,并了解大气发生热力环流的原因;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理解水平大气的受力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影响;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行星风系对气候的影响;学会读“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并且在图中描述地中海气候和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的特点。2、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图,理解大气环流的形成,理解不同气压带控制的地区气候特点的不同,理解行星风系与气候的关系。3、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大气运动的基本过程;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行星风系是形成气候的重要因素;行星风系与气候。难点:水平大气的受力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大气环流的成因。四、教学安排共3课时。1.课题引入、知识的铺垫、气压和风的学习。(1课时)2.通过前后联系,教师引导,师生或生生间探究解决大气环流。(1课时)3.与行星风系有关的典型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1课时)【设计思想】新教材课时安排为一周三节,正好可以完成本课题的教学任务,这3课时的内容有很强的因果联系性,可以让学生有思考,产生想象的空间。课题13行星风系(示例一)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学沈云娟2五、教学流程示意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教师利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一杯热气腾腾的开水和打开冷气十足的冰箱”所产生的现象,设计问题:“这两幅鲜明对比的图片,直接告诉了我们空气的运动方式,即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们想到了吗?为什么热空气会作上升运动,而空气受冷则作下沉运动?”【设计思想】导入课题,明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作上升和下沉运动,为气压和风作好铺垫。(二)新课教学1.教师:假如地表性质均一,A地受热,B、C两地冷却,三地空气密度和等压线有什么变化?学生看图思考,教师启发,预计学生能够讨论得到以下的观点:A地受热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高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B、C两地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在上空,空气便从气压高的A地向气压低的B、C两地扩散。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这就使A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气流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教师再显示图片。大气环流气压与风行星风系与气候举例说明几种气候的降水特点与行星风系的关系大气环流的成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创设情景,设计问题,引入新课大气的垂直运动——形成高、低气压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高冷热不均引起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作垂直运动低低课题13行星风系(示例一)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学沈云娟3教师提问:大气上升、下沉运动,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思考、讨论,获得结论:由于太阳辐射对地面加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的不同地点冷热不均,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设计思想】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物理)的知识迁移,一步一步推导得出结论,为大气的水平运动作好知识铺垫。2.教师引导提问: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存在差异,会导致大气如何运动呢?学生看图,联系物理学的知识,并获得结论:近地面空气又从B、C两地流回到A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空气,这就是大气运动的基本过程。【设计思想】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前后联系得到结论,培养学生谨慎思考,严密推论的学习习惯。3.教师作流程图式板书,小结热力环流过程,加深学生学习印象。由于风向是教学难点,预计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以及地面摩擦力对太阳辐射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空气水平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近地面空气由冷却地区流向受热地区,大气作水平运动(百帕)课题13行星风系(示例一)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学沈云娟4风向的影响。4.教师利用PPT演示: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教师利用图片讲解: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地存在着气压差异,我们就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异叫气压梯度。那么在这两地间就存在一个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可以说,水平气压差异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愈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愈大,空气向低气压区运动速度愈快。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就形成了风。可见,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并指向低压。【设计思想】学生知道了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可能并不关注水平气压梯度力,引导学生关注风向的形成。(2)教师提问: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影响,风向在图中应该怎样指示呢?预计学生经过思考,能想到:风向应该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即风向垂直于等压线。(3)教师进一步设问:但是只要形成了风,马上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且低空大气中还存在地面摩擦力,风向会如何变化呢?由于这个知识点在书中并未涉及,预计学生回答正确率不高。(4)教师利用PPT,直接显示风向的形成。【设计思想】这部分并不是教学重点,无须对风向的形成进行原理式详细讲解,只需利用图片示意,让学生了解风向。(5)教师作流程图式板书,小结热力环流过程,加深学生学习印象。等压线10021010100810061004(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始终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10021010100810061004(北半球)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取决于气压梯度方向:垂直等压线,并指向低压10021010100810061004(北半球)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北半球背风而立:左前方为低压,右后方为高压(百帕)(百帕)(百帕)高压低压气压差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风)直接原因课题13行星风系(示例一)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学沈云娟5【设计思想】教学内容小结,呈现教学环节知识间内在联系性和核心知识。(三)作业训练教师设问:“在实际海平面等压线图上,等压线是弯曲的。请同学阅读图书上55页‘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思考北半球低气压中的空气水平运动该如何指示?南半球呢?”教师显示这两幅图。学生课后思考、完成题目,预计部分学生能得到以下结论:即北半球低压中的空气按逆时针旋转辐合,高压中的空气按顺时针旋转辐散。南半球则相反。【设计思想】为第二课时“风带的内容”做好知识的铺垫,让学生对“三圈环流”教学积累感性的认知基础,而且练习巩固了大气的水平运动。第二课时:(一)引入新课教师以提问形式复习旧知,引领学生回顾热力环流,得出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了热力环流。举例分析:海陆风、山谷风。教师:大家都知道在地球上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较多,温度较高,而两极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所以形成以下气流情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但是由于纬度跨度太大,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环流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复杂的环流——大气环流。【设计思想】用提问的形式引入新课,自然过度,学生较易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二)新课教学1.教师做出第一步假设,显示大气环流的形成示意图。南极北极赤道高高低极地高气压带低课题13行星风系(示例一)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学沈云娟62.教师设问:①这种全球性的大气环流是怎么形成的呢?②你认为这种环流在现实的地球环境中可以实现吗?为什么?【设计思想】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联系多方面的知识进行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型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自主式探究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获得以下观点:①赤道地区地表接受太阳辐射多,温度高,近地面空气不断膨胀上升。两极地区,地表接受太阳辐射少,温度偏低,近地面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赤道地区出现低气压带,极地地区形成高气压带,在赤道和极地之间产生了巨大的气压差。赤道上升的空气在高空源源不断地向北流动,近地面的气流由极地不断流向赤道。这样就形成了图中的大气环流。②这种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不会实现,因为还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得从赤道地区流向极地地区的气流无法顺利到达。【设计思想】过渡引出三圈环流,学生阅读课本“大气环流”的教学环节,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3.教师做出第二步假设:如果①地表均一,②太阳直射点赤道(不移动),③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那么北半球的大气环流该如何进行呢?预计学生在讨论中能获得一些答案,但思路不完整,教师加以指导和完善。教师:仍以图一为基图,在该图上进行修改,三圈环流内容的教学。教师讲解(1)低纬环流。教师提问:①低纬环流圈形成的纬度范围?②在赤道和北纬30°的地面气压高低的状况及形成的原因?③在北纬30°和赤道的近地面间形成的盛行风向及风带名称?④在赤道和北纬30°的地区是否容易形成降水?【设计思想】引导学生关注北半球低纬环流的形成原因。预计学生能在课本中直接找到答案,但第三、第四题的因果联系性恐怕有一部分学生难以很快理解。师生共同释疑,得到以下结论:①在赤道和北纬30°之间。②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压;北纬30°的地面形成高压的原因是:来自赤道上空向北流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变成自西向东的方向,在北纬30°附近的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③低纬东风带(东北信风带),在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形成东北信风。④赤道地区为上升气流,易造成降水,北纬30°地区为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低纬东风带课题13行星风系(示例一)上海市高境第一中学沈云娟7【设计思想】教师与学生共同画低纬环流和低纬东风带的形成图,让学生直接体验、内化、理解、牢记低纬环流的形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做好知识的铺垫。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学习:(2)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教师提供讨论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合作学习:①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的纬度范围?②在北纬60°和北纬90°的地面气压高低的状况及形成的原因?③在北纬30°~60°和北纬60°~90°的近地面间形成的盛行风向及风带名称?④在北纬60°与北纬90°的地区是否容易形成降水?因为“低纬环流”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演示完成学习,学生理解了这个形成过程,因而他们有能力完成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预计他们在小组学习中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学生的答案可能不是很完整,教师需帮助整理和完善。学生回答后,教师与学生共同画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的形成图。【设计思想】通过学生自己发现,自己释疑,找到答案的过程,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学生逐渐养成聚焦型和发散型的地理思维的能力。4.教师总结:由此可看出,北半球不同纬度的地区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带,并盛行不同方向的风。在南半球,同样也存在着低、中、高纬三个环流圈,但由于受不同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环流的方向与北半球不同。”学生画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形成和气压带、风带图,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内容在幻灯上同时出现南半球的各纬度形成的气压带,及各气压带之间盛行的风向。)5.教师显示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示意图,请学生看图全球大气环流示意,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及分布位置。【设计思想】总结全球的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体现这段知识的完整性。6.教师过渡承接
本文标题:2-3,4,5行星风系(示例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93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