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2-3描述性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监测.
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1流行病学监测(总论)Epidemiologicalsurveillance流行病学监测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2引言问题一:预防医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防制疾病、促进健康、保护生存环境”。问题二:通过什么实现预防医学的主要任务?答:1、研究、制定、落实“防制疾病、促进健康、保护生存环境”的策略和措施。2、“流行病学监测”问题三:什么是“流行病学监测”?问题四:怎样开展“流行病学监测”?流行病学监测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3学习目的掌握:流行病学监测的概念、目的、方式或种类、内容、实施步骤熟悉:流行病学监测的指标、监测点与监测对象的选择、质量的质量控制了解:流行病学监测系统、流行病学监测资料的整理、分析、总结、发布和应用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4第一节流行病学监测概述流行病学监测一、流行病学监测概念(一)何谓概念?1、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子范围的思维形式。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5流行病学监测一、流行病学监测概念2、概念的基本内容概念的内涵(本质、定义):是概念对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或者是反映到概念中的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数量、范围):是概念对思维对象分子范围的反映或者说是反映概念中的思维对象的总和。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6流行病学监测一、流行病学监测概念3、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反变关系、属与种关系、相互制约关系: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外延越大。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内涵越小;外延越少,内涵越多。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7流行病学监测一、流行病学监测概念(二)什么是定义1.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既通过简明的陈述揭示概念内涵。即解释概念: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性质定义、发生定义、功用定义、关系定义、操作定义等。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8流行病学监测一、流行病学监测概念2.定义的成分:(三个)(1)被定义项(Dp):被揭示内涵的概念。在陈述句中一般是主语。(2)定义项(Ds):用来揭示被定义项的概念。在陈述句中一般是宾语。(3)定义联项:联结被定义项与定义项的概念。汉语中用“是”、“是指”“就是”、“即”、“所谓,就是”等表示。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9流行病学监测一、流行病学监测概念3、定义的规则1)揭示本质属性:是指根本性的、基础性的、分子都具有的特有属性。(定义模糊)2)定义相应相称(Ds=Dp):Dp﹥Ds或者Dp﹤Ds都是逻辑错误(定义过宽、定义过窄);3)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直接包含[Ds=Dp(Ds)]或者间接包含[Ds→Dp→……Ds]都是逻辑错误(同语反复、循环定义)4)尽可能用肯定形式(定义模糊);5)定义要清楚明确:排除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定义模糊)。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10流行病学监测一、流行病学监测概念(三)流行病学监测的范围1968年,在21届世界卫生大会上,确立了流行病学监测的地位,明确了流行病学监测的范围是一切公共卫生问题。公共卫生问题有哪些?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11流行病学监测一、流行病学监测概念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12公共卫生问题人群健康状况生殖、人口、发育、体质、疾病、伤残、寿命、死亡、人类生存环境居室、居住、空气、饮水、饮食、气象、地理、生物、生态、学习、工作、医药、交通、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因素遗传、免疫、营养、行为、习惯、年龄、性别、民族、生理、心理;病源生物;声、光、热、电、摩擦、外伤、溺水、机械振动、电离辐射、噪声、尘埃、放射性物质;营养物质、化学物质、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三废污染、医药事故、误服误用;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疾病爆发、流行病学监测一、流行病学监测概念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13(四)流行病学监测的定义1992年,国际公共卫生监测大会指出:监测活动不仅包括资料收集、管理、分析和解释、报告与反馈等工作环节,更重要的是:从监测活动中得到的信息用于制定公共卫生活动计划,执行和评价公共卫生活动。流行病学监测一、流行病学监测概念(四)流行病学监测的定义“为了防制疾病、保护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对一定范围内的某一或某类公共卫生事件的有代表性的对象和内容,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长期、连续、准确地收集、核对、汇总、分析、解释,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各级领导机关、各有关部门及有关人员,使决策机关所制定的防制疾病、保护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的策略和措施更加科学、有效。”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14流行病学监测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151、为制定和完善“防制疾病、促进健康、保护环境”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能及时地发现“防制疾病、促进健康、保护环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3、可预测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趋势,以便事先采取相应措施。4、评价防“防制疾病、促进健康、保护环境”的策赂和措施。5、为科学工作者选择科研方向提供信息。二、流行病学监测的意义流行病学监测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16重要性与必要性需求性与目的性系统性与整体性结构性与层次性关联性与动态性代表性与可行性三、流行病学监测的特点准确性与及时性长期性与连续性法制性与强制性实用性与生产性敏感性与特异性经济性与简明性流行病学监测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17这里只简单介绍与多数监测系统有关系的几个学科:流行病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控制理论、管理科学、概率论与统计学、经济学、检验科学、临床诊断学、计算机技术、图像展示技术、网络技术、人口学、预测科学等。四、流行病学监测与其他学的关系流行病学监测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181、流行病学监测的重要性,被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人士、广大人民群众泛地关注。2、流行病学监测的对象特来越多,几乎包括公共卫生的各个方面。3、流行病学监测系统的组成和运转更加科学、有效。4、流行病学监测系统在收集资料、报告资料、分析资料、发布信息等方面,手段更先进,速度更快捷。5、流行病学监测系统的监测资料的利用率不断提高,决策者主要依靠流行病学监测系统提供信息进行科学决策。6、用于流行病学监测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将大幅度提高。五、流行病学监测的展望流行病学监测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19第二节监测的实施步骤流行病学监测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20监测的实施步骤一、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确定监侧目的二、选定监测方式、内容和指标三、制定监测方案、制度和表格四、健全监测组织五、培训监测人员,统一监测方法六、落实监测地点和监测对象七、收集或检测监测资料八、整理、分析监测资料九、总结和发布监测资料十、利用监测信息流行病学监测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21一、流行病学监测的主要目的评价环境中的影响因素的强度、分布与发展趋势评价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强度、分布与发展趋势评价干预措施及其防病效果评价防制策略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生存环境质量揭示某些因素对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的影响揭示媒介昆虫、患病动物的种类、数量、动态及疫情揭示人群疾病谱流行病学监测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22二、监测形式(一)按监测对象多少分全民监测全民监测也称一般人群监测或常规报告,是指流行病监测系统以监测区内全体人员为监测对象的监测形式。哨点监测哨点监测(sentinelsurveillance),是指流行病监测系统在监测区内按一定的抽样原则和程序,随机地抽取一定比例监测点(哨点),或在全体人员中随机地抽取一定比例人群,进行监测的监测形式。流行病学监测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23二、监测形式(二)按监测事件多少分综合监测综合监测(comprehensivesurveillance),是指一个流行病学监测系统同时监测几个或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监测事件的监测方式。重点监测重点监测也称单事件监测或单病种监测,是指对监测区内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事件或疾病所进行的全面而细致的监测。流行病学监测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24二、监测形式、(三)按收集监测资料的形式分主动监测主动监测(activesurveillance),是指根据特殊需要,由上级监测单位的监测人员亲自调查或收集有关资料,或者由下级监测单位的经专门培训的监测人员严格按上级要求调查或收集有关资料。被动监测被动监测(passivesurveilIance),是指下级监测单位或检测人员,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上级监测单位上报监测资料,上级监测单位被动地接受监测资料。流行病学监测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25二、监测形式(四)按监测内容多少分单环节监测单环节监测,是指监测系统所监测的每一个事件的监测内容,除基本情况外,在病因、病情、防制措施、流行因素、健康状况等主要内容中,选择一项内容进行监测。多环节监测多环节监测,是指监测系统所监测事件的监测内容,除基本情况外,在病因、病情、防制措施、流行因素、健康状况等主要内容中,选择多项内容进行监测。流行病学监测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26二、监测形式(五)按选择监测点方式分定点监测是指哨点监测中的监测点保持长时间的相对稳定,每一次收集监测资料都在确定的固定监测点中进行。轮转监测是指将确定的监测点分成若干批,每一次监测只在一批监测点中进行,下一次监测在另一批监测点中进行,监测若干此后将所有监测点轮转监测一遍,以此轮转往复。不定点监测是指每一次监测的监测点不固定、而是根据事先确定的抽样原则和方法随机地抽取一定数量的监测点进行监测。流行病学监测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27二、监测形式(六)按监测时间间隔分常年监测常年监测是指一年四季365天均开展监测工作的监测方式。全民监测多为常年监测定时监测定时监测是指每间隔一定的时间,开展一次监测工作的监测方式。非传染病监测系统多采用定时监测时时监测流行病学监测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28二、监测形式(七)按监测目的或监测任务划分监视性监测(例行性监测、常规性监测)是指按照预先布置好的网点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应急性监测(特例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是指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监测。研究性监测(科研性监测)是指为了特定目的,而进行的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性的监测工作。流行病学监测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29二、监测形式(八)按监测内容划分病因监测病情监测死因监测健康状况监测伤残检测防制措施效果监测影响因素监测等流行病学监测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30二、监测形式九、按监测对象划分人群监测动物监测植物监测水质监测食品监测大气监测土壤监测药品监测等等。流行病学监测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31二、监测形式(十)按监测范围大小划分1、点区监测是指企事业单位或居民小区对本单位内部致病因子及职工或居民健康状况的监测。2、区域监测是指全国性的监测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盟)、县(市、区、旗)级的监测。3、全球监测是指全球五大洲各国开展的监测。流行病学监测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32三、监测的内容1.基本情况监测2.病因监测3.病情监测4.死因监测5.健康状况监测6.影响因素监测7.伤残监测8.干预措施及其效果监测9.生存环境质量监测10.人口状况监测流行病学监测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33四、监测指标与监测技术监测指标的概念:能够反应监测内容变化的变量。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计数监测指标与计量监测指标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五监测指标的选择原则:快速、简便、经济、敏感、安全、真实、可靠检测方法的选择检测工具或试剂的选择诊断或判断标准的选择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流行病学监测13:19苏州大学滕国兴34五、《监测方案》1、《监测方案》的起草2、《监测方案》应包含的内容:1)标题—监测范围、监测事件、监测内容、监测方式2)正文—监测目的、监测组织、监测方式、监测内容、监测指标、监测对象、监测人员、监测要求、监测信息的传递方式、监测信息的分析方法、监测信息的反馈形式等。3)附件—监测登记表、监测制度、检测或检查的判断或诊断标准及技术规范、监测任务等。3
本文标题:2-3描述性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监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94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