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2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学案人民版
用心爱心专心1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课标要求考纲展示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考纲解读1.古代商业的发展有哪些表现?2.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如何?1.“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推行的原因有哪些?表现如何?2.“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考点梳理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商业繁荣“市”的发展商业都会先秦商业城市开始兴起秦代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用心爱心专心2汉代乡村商业活跃,但没有专门市场。商运活跃,已开通海、陆丝绸之路有专门管理机构,长安九市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以“市”为标志的全国商业中心形成商业繁荣“市”的发展商业都会六朝草市形成,且由“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唐代商旅往来频繁(政治上的统一,大运河的开通)草市普遍,夜市繁荣。但市场活动范围和时间仍受官府严格控制长安、洛阳、广陵(即后来扬州,当时号称“雄富冠天下”)宋代海外商运发展迅速(陆上丝路不通,造船业发达)首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业街形成,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有夜市、晓市和定时一聚的庙会汴京(开封)用心爱心专心3明清会馆、商帮的出现(晋商、徽商势力最强)商业区繁华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沿用。目的:①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②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表现①重农: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奖励垦荒,兴修水利。②专卖制度,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③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④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⑤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后果(1)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2)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②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③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潮流。2.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含义:①海禁政策:指明清两代严禁私人出海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②闭关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闭关政策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两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共同经济基础。用心爱心专心4原因:①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②清初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为了割断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特别是要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③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后果海禁政策严重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发展,闭关政策虽起了一定自卫作用,在客观上造成了阻滞中国社会发展的恶果,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所以闭关政策带来的恶果要比海禁大得多。3.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时间: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代中后期,清朝有了缓慢发展。概况:①机户:早期的资本家(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②机房:早期的手工工场。③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靠给机户工作,领取工资。实质:雇佣关系。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①国内市场狭小,无自由劳动力。②缺乏资本积累,重重关卡,征收重税。③推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④总之,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特征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对经济生活的控制非常全面、具体、严密。实行禁奢侈的政策。实行区域经济管理政策。思维升华1.资本主义萌芽从明朝中后期产生,到清前期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状态,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其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的生产方式,就全国而言,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雏形,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2.中国古代商业的繁荣是建立在农业、手工业发达的基础之上的,统治者政策的调整、交通的发达、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是古代商业是否繁荣的重要因素。3.古代重农抑商政策明显体现出两头严厉(战国秦汉与明清)、中间(唐宋元)松弛的特点。对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应该全面地辩证地看待,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分析其利弊得失。4.注意城市功能的变化:政治、军事中心(唐及之前)——经济功能增强(宋元)——工商业城市(明清)。用心爱心专心5考点精讲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断地发展。(2)古代中国的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西欧发达。因为中世纪的西欧实行庄园制,其经济单位远远大于中国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大部分生产和生活用品可以在庄园内解决,无须通过市场交换获得,而中国农民家庭仍然需要以自己生产的部分产品去换那些自己不能生产的东西,尤其是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3)在古代中国,不管市场交换怎样发达,都不能动摇封建经济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这是由古代中国传统的市场模式决定的。古代中国的商品市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城市市场,另一类是乡村集市市场。城市市场上主要进行的不是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其主要功能是满足皇室、贵族等的消费;乡村集市狭小、分散,处于相当封闭的状态,它只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4)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抑和控制之下,大商人必须同封建势力相结合。在古代中国市场上最有势力的商业资本都是享有特权的官商。2.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土地兼并的根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制度的存在。在封建社会由于封建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加之土地买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土地兼并的影响:政治上,直接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社会的贫富悬殊加剧,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爆发,使一些王朝走向灭亡;经济上,对农民来讲,造成普遍贫困,使之无力购买手工业品;对地主来讲,封建地租重,使其更乐于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封建政府对土地兼并的限制及作用:土地兼并与封建政府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二者的矛盾在于争夺财源,因而历代王朝都对土地采取过抑制兼并的措施。一是实行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保证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如屯田制和均田制的实行;二是规定官、民可以占有田地的最高限额,如西晋的占田、课田制等;三是清查大地主土地的实际数目,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如北宋王安石变法实行的“方田均税法”和明朝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编制“鱼鳞图册”等。但是,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自身难以治愈的病疾,以上措施只能在一定时期内奏效,最后都以失败告终。真题感悟1.(2010·新课标卷,27)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用心爱心专心6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宝钞23、银1、布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宝钞4、银27、布42、稻谷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银52、稻谷1上表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图表的解读,故选A。答案:A2.(2010·四川卷,12)丝绸之路是汉代中外交流的见证。下图中①所示中国通往南亚、中亚的交通要冲是()A.葱岭B.玉门关C.大宛D.安息解析:从于阗往西出国境应是“葱岭”,而玉门关在阳关以北,C、D两项在国外。答案:A3.(2010·上海历史卷,13)下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边境贸易()用心爱心专心7A.东晋B.南朝C.北宋D.南宋解析:榷场在两宋时期都有,此题解题关键在于都城,都城在开封,是北宋。故选C。答案:C4.(2010·上海历史卷,6)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商品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有()A.西域、大食、波斯B.大食、波斯、新罗C.西域、日本、大食D.波斯、新罗、日本解析: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在课文中有。选项中的日本、新罗是不能通过陆路通道过去的,必须走海路,故选A。答案:A5.(2010·浙江卷,15)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A项正确。“卖用心爱心专心8新丝”“粜新谷”,反映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C项正确。“新丝”是手工业品,“新谷”是农作物,反映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土地问题,故B项错误。答案:B6.(2010·福建卷,15)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解析:此题考查论从史出,材料中“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有涉及到水路交通,但未能反映发达,其意图还是反映商品在流通而矣,故排除A;要反映成为全国经贸中心必须要有全国范围内的横向比较,材料显然没有,故排除C;要体现资本主义萌芽就要有雇佣关系,材料显然没有体现,故排除D。材料主要反映的就是福建商品经济活跃。答案:B7.(2010·全国卷Ⅱ,13)唐高祖废汉以来通行的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此后,“开元通宝”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其原因之一是()A.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B.采用了新的材质C.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的传统D.铸造技术更精良解析: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从此,中国的币制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故本题答案为C。答案:C用心爱心专心9材料研读及命题预测【主题】封建制度对商品经济发展的阻碍清政府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商人有时“且贩自东市,既已纳课,货于西市,又复重征”,再加上官吏勒索舞弊,“以致商人裹足不前”。这对商品流通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清政府对手工业产品实行违反价值规律的限价收购的做法,不仅见于云南铜矿,在四川、广西、湖南等省的铜矿中、在贵州的水银矿、铅矿中都有类似的情况存在。封建政权以超经济强制的手段对民间手工业进行直接掠夺,窒息了这些手工业部门的生机,商人宁愿求田问舍,将资金转向土地而不愿投入产业。——白寿彝《中国通史》【研读】(1)材料摘自现代史学家白寿彝先生的名著《中国通史》,其观点与教材的观点是一致的,学生所需要做的仅仅是划分段落、归纳观点。(2)材料的主题是分析清政府对工商业的阻碍作用,根据材料可以概括出:①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②官吏勒索舞弊;③对手工业产品限价收购;④对民间手工业进行直接掠夺。(3)从间接信息看,可以得出两点结论:①清王朝的抑商政策使商人不愿意投资产业,宁愿买田置地,阻碍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②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应用】明代小说《拍案惊奇》总结的社会通则是“那富的人,怕的是见官”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A.农本思想根深蒂固B.抑商传统仍然盛行C.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D.专制统治严重压制了商业的发展[解析]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政府千方百计限制商业发展和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故出现了“那富的人,怕的是见官”的情景,说明专制统治严重压制了商业的发展。[答案]D
本文标题:2012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学案人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299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