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经纬考案3.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用心爱心专心-1-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选择题1.1839年《澳门新闻纸》报道:“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林总督相反的行事”是指()A.抗击英国侵略者B.设立译馆,翻译西学C.虎门销烟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解析:题干的意思是说清政府的大多数官员对外国毫不了解,盲目自大,只有林则徐认真了解外国事务,A、C是抗击外国侵略,应排除;D是维新派的主张,也应排除。答案:B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他所说的“长技”在19世纪中期已经出现的是()A.电话B.火车C.电视D.飞机解析:本题实际考查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魏源的《海国图志》写于1845年,即1845年以前西方出现的科技产品,故只有B正确;A、C、D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答案:B3.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股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的潮流,形成这一潮流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B.民国建立后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D.五四运动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觉悟解析: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而封建包办婚姻是旧的传统道德的表现之一。答案:C4.一首歌颂中国某所高校的诗云:“横空出世非一般,继往开来济世艰。奋舞德赛自由剑,拨云现日整乾坤。赤胆忠心联众志,指点江山开纪元。铁肩担道行大义,志在高远居峰巅。”这所被歌颂的高校应是()A.北京大学B.北京师范大学C.复旦大学D.南开大学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诗中提到了“奋舞德赛自由剑”,即“德先生”和“赛先生”,这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这一运动最早在北大兴起,故A项正确。答案:A5.马克思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都进行过认真的研究与传播,在中国最早介绍马克思的人是()用心爱心专心-2-A.梁启超B.朱执信C.李大钊D.陈独秀解析:最早在中国介绍马克思的人是梁启超,但他不是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只是介绍马克思其人。故选A。答案:A6.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如此普遍的阅读到白话小说,九十多年前的两篇文章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这两篇文章是()A.《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B.《海国图志》和《狂人日记》C.《四洲志》和《庶民的胜利》D.《孔子改制考》和《阿Q正传》解析:本题实际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陈独秀则发表《文学革命论》,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发展;1920年国内中小学开始使用白话文教材,故选A。答案:A7.“因为所产生的每一物种的个体比可能生存的多得多,遂各生物间便经常不断地发生生存斗争,所以,任何生物如果能以任何方式发生纵然微小但有利于自己的变异,它在复杂的而且时常变化的生活条件下,将会获得较好的生存机会,因而它就自然地被选择了。”为将上述思想引进中国做出重大贡献的是()A.魏源B.康有为C.严复D.梁启超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变异、自然地被选择”等信息可判断出此思想应是进化论,把进化论引进到中国的是严复。答案:C8.1913~1914年,在中国的文化论坛上出现了一股尊孔复古思潮,这股思潮得到了当时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这说明当时的中国政府()A.要实行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B.主张思想文化上要“百家争鸣”C.为复辟帝制大造舆论D.要掀起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解析:本题实际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913~1914年,正是袁世凯当政期间,袁世凯为恢复帝制大造复古舆论,在他的支持下,各地纷纷成立各种尊孔复古组织,故选C;其余各项都与题意不符。答案:C9.1916年,有人在某报刊上发表文章说:“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之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此报刊应用心爱心专心-3-该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北洋军阀统治下尊孔复古,为反对这一逆流,新文化运动展开,初期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故选D项。答案:D10.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作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时代背景来分析,变革社会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才是“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做法。“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D项时间不符。正确答案为C。答案:C11.“一般说来,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C.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材料描述的是从专制向民主的转变,在中国社会中最早出现此种思想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答案:B12.有人笑称孔子在经营店铺上是最成功的,其“孔家店”传承两千多年不倒。但新文化运动却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主要是因为()A.孔家店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欲反封建必先破除儒家正统思想B.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多是留洋出身,对儒家思想缺乏了解C.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创立的新的学说更适合中国的现实需要用心爱心专心-4-D.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欲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代替儒家学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打倒孔家店”,就是反对封建统治。答案:A13.20世纪20年代,经历了晚清以来历次改革、革命的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所谓新民者,必非如心醉西风者流,蔑弃吾数千年之道德学术风俗以求伍于他人。亦非如墨守故纸者流,谓仅抱此数千年之道德学术风俗,遂足以立于大地也。”上述论断表明此时的梁启超()①不赞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②反对因循守旧,固定中国的传统文化③主张把中西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以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④已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非如心醉西风者流,蔑弃吾数千年之道德学术风俗”等关键信息分析,此材料说明梁启超主张把中西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以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而不是固守传统文化,或只醉心学习西方文化。从时间来看正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所以这是梁启超反对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但是他没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故排除④。答案:A14.某人在一篇文章中声称“革命必先反满反清,其清廷已蜕变为‘洋人之走狗’,焉可保狗护狗而不打狗乎?”,这篇文章的作者可能是()A.谭嗣同B.严复C.邹容D.章太炎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革命必先反满反清”和“洋人之走狗”可判断此人属于革命派,排除A、B;主张“反清廷而不是保清护清”可知他主张的是民主革命,驳斥的是立宪保皇,故该文章应是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故选D。答案:D15.在近代有人曾说:“社会主义理想境界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却又说:“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五四运动的爆发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反映的认识变化是由认为社会主义应在发达国家建立,转变为物质文明不高,也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这正是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答案:A16.下图人物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风云人物,其阶级立场一直没有变化的是()用心爱心专心-5-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陈独秀、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主义者,后期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而蔡元培和胡适的立场没有改变,始终代表资产阶级,为此胡适和李大钊还进行过论战。答案:B17.革命派和维新派的论战实质上反映了()A.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B.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经济之间的矛盾C.资产阶级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D.民主政治与封建专制之间的矛盾解析:革命派和维新派同属于资产阶级,其最终目的都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挽救民族危亡;其不同点是前者主张通过建立民主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后者主张通过君主立宪方式发展资本主义。故选C。答案:C18.魏源受林则徐的委托,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向西方学习的口号,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林则徐和魏源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B.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C.实行洋务运动,兴办近代企业D.宣传三民主义,实行君主立宪解析:林则徐和魏源都是地主阶级中开明人士的代表,其阶级性决定了他们的根本目的是利用学习西方的技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答案:A19.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D.反对专制统治解析:以上思想历程分别包含:地主阶级抵抗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用心爱心专心-6-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共产主义者。这些思想共同的主题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答案:B20.《四洲志》是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组织编辑的著作,其目的是为抗英斗争提供参考,这里所说的“四洲”不可能包括()A.南美洲B.北美洲C.大洋洲D.非洲解析:人们习惯上所说的五大洲是亚、非、欧、大洋洲和美洲;大洋洲是1870年由英国库克船长发现的,所以不包括大洋洲。但《四洲志》中介绍了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这里所说的“五大洲”是把美洲分成了南美洲和北美洲。答案:C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理,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二: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一;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三: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乃是这个运动未能全竟其功的原因。——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四: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激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题——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结果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们就被劝告要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当中有人这样做了——彭湃在海陆丰的农民中间,张国焘和邓中夏在北方的铁路工人中间,毛泽东在长沙的工人中间,还有恽代英在武汉的工人中间。——《剑桥中华民国史》(上)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意义。(2)材料二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作者是如何
本文标题: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经纬考案3.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300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