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 2012年04月自学考试0092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历年真题
第1页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行政机关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4-60A.民主集中制B.集体负责制C.合议制D.首长负责制2.下列属于授益性行政行为的是()10-197A.行政确认B.行政给付C.行政复议D.行政征收3.我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这种权属纠纷解决方式属于()15-266A.行政调解B.行政裁决C.行政仲裁D.行政处分4.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上诉期限是()29-538A.10日B.15日C.30日D.60日5.人民法院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和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和发布的规章不一致,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9-151A.地方人民政府作出解释或裁决B.部委作出解释或裁决C.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裁决D.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或裁决6.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是()28-503A.被诉的行政行为是否可诉B.被诉的行政行为是否成立C.被诉的行政行为是否合理D.被诉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7.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行为,应当予以()17-294A.变更B.重做C.撤销D.维持8.在我国,行政监察的对象是()20-340A.公民、法人和组织B.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C.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D.涉嫌违法犯罪的组织或者个人9.公务员在年度考核中连续2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将被()6-99A.开除B.辞退C.惩戒D.调离10.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复议申请后,作出复议决定的期限是()21-369A.30日内B.60日内C.90日内D.180日内11.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是()24-440A.检察监督原则B.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C.司法审查原则D.独立审判原则12.行政补偿的产生是因为()23-403A.合法的行政行为造成了相对人的损失B.不当的行政行为造成了相对人的损失第2页C.违法的行政行为造成了相对人的损失D.过错的行政行为造成了相对人的损失13.在我国,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2-31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各部委14.一事不再罚原则的适用是指()13-233A.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B.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C.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D.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15.行政诉讼变更判决适用于()31-564A.行政许可显失公正B.行政裁决显失公正C.行政处罚显失公正D.行政强制显失公正16.在下列情形中,应列入行政赔偿范围的是()22-377A.某高压电设置不当致人死亡B.某公安机关将某人错误拘捕10天C.某镇政府征收500亩农田D.某执法人员执法中将小商贩打伤17.对行政裁判案件的执行,原则上由()32-585A.基层人民法院受理B.中级人民法院受理C.第一审人民法院受理D.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18.行政主体对于行政合同的履行、变更或解除享有()16-276A.优益权B.受偿权C.豁免权D.处置权19.对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地方人大常委会有权()19-326A.改变B.撤销C.改变和撤销D.确认无效20.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其一审管辖法院是()26-474A.基层人民法院B.中级人民法院C.高级人民法院D.专门人民法院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1.行政关系主要包括()1-8A.行政管理关系B.企业、法人等组织的内部行政管理关系C.内部行政关系D.行政法制监督关系E.行政救济关系22.在受到执法人员的不利处理时,行政相对人享有()7-107A.陈述申辩权B.知情权C.拒绝处分权D.申诉权E.请求赔偿权23.下列属于不可诉...的行政行为有()25-449A.行政处分B.行政处罚C.行政调解D.行政仲裁第3页E.行政合同24.在我国,间接行政强制的种类有()14-250A.警告B.罚金C.执行罚D.代执行E.抵缴25.关于行政许可,下列表述正确的有()11-201A.行政许可存在的前提是法律的一般禁止B.行政许可是授益性行政行为C.行政许可要符合比例原则D.任何规范性文件都可以设定行政许可E.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可以自主转让26.行政行为的特征有()8-111A.服务性B.从属法律性C.裁量性D.单方性E.强制性27.行政救济的种类有()18-310A.行政复议B.行政诉讼C.行政赔偿D.行政补偿E.信访制度28.在我国行政征收的类型有()12-219A.税收B.排污费C.机场建设费D.五险一金E.滞纳金29.在我国,行政立法的主体有()9-147A.国务院B.国务院各部委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D.较大市人民政府E.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30.当法律、法规授权的社会组织、企业或事业法人在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时,他们的法律地位体现为()5-83A.具有与行政主体相同的法律地位B.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授予的行政职权C.对其所行使的行政职权独立承担法律责任D.在不行使行政职能时也享有行政权E.具有行政诉讼被告的主体资格DBBACBCCBBBACCCBCABBACBEADEACDCDABABCDEABCDEABABCDEABC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行政系统内部监督20-332行政系统内部监督,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对一般行政机关以及行政机关对公务人员(包括公务员、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施行的法制监督。其中,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在我国主要是指行政监第4页察机关和审计机关。32.间接强制14-250间接强制,是指通过间接手段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应当履行的义务或者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行政强制措施。间接强制又分为代执行和执行罚二种。33.行政行为的拘束力8-133行政行为的拘束力,指行政行为生效后,作为行政相对人的所有个人、组织都要受该行为的约束,履行该行为确定的义务,不得作出与该行为相抵触或违反该行为有关要求的行为。34.行政诉讼被告27-490行政诉讼被告是原告指控其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原告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通知其应诉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35.行政复议机关21-358行政复议机关是指有权依照法律的规定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依法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査,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36.简述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22-376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1)损害是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造成的;(2)损害是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造成的;(3)损害是违法行为造成的;(4)损害是现实巳经产生或必然产生的;(5)有法律的规定。37.简述即时强制的概念及种类。14-245-253一、即时强制的概念:是指行政主体根据目前的紧迫情况,因没有余暇发布命令,或者一旦发布命令便难以达到预期行政目的时,为了创造出行政上所必要的状态,行政机关不必以相对人不履行义务为前提,便可对相对人的人身、自由和财产予以强制的行政处理行为。即时强制的目的在于制止行政违法,实现行政上的必要状态的作用。二、根据强制的标的不同,即时强制可分为如下三种:1、对人身及人身自由的强制。2、对住宅、生产、经营场所等进行的强制。3、对财产的强制。如当场查封、扣押、冻结等。38.简述不能作为行政诉讼定案根据的证据采用规则。28-517不得采用为定案根据:(1)未经法庭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裁判的根据;(2)复议机关在复议过程中收集和补充的证据,不能作为人民法院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根据;(3)被告在二审过程中向法庭提交在一审程序中没有提交的证据,不能作为二审法院撤销或者变更一审裁判的根据。五、论述题(10分)第5页39.试述行政法治原则的主要要求。3-39行政法治原则的主要要求包括下述诸项:一、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基本涵义是指政府的一切行政行为应依法而为,受法之拘束。有的学者将依法行政分解为三项具体要求:1、法律创制。指法律对行政权的运作、产生具有绝对有效的拘束力,行政权不可逾越法律而行为;2、法律优越。指法律位阶高于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一切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皆不得与法律相抵触;3、法律保留。指宪法关于人民基本权利限制等专属立法事项,必须由立法机关通过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代为规定,行政机关实施任何行政行为皆必须有法律授权,否则,其合法性将受到质疑。二、控制滥用自由裁量权在现代社会,政府行为中自由裁量的比重增加不仅有其必然性,而且有其必要性,但是自由裁量权也最易于滥用,导致对国家、社会利益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损害。因此,对自由裁量权必须加以控制。根据许多法治国家的经验,对政府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包括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指授权控制和程序控制,事后控制主要为行政复议和司法审查。三、政府对违法、侵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作为一个法治政府,它应该带头守法,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如果其行为违法越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则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如其行为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人身权、财产权的损害,则应依法赔偿受害者的损失。对违法行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是区别法治政府和专制政府的一个重要标志。专制政府是不受法律约束的政府,法只是用来治理老百姓,政府并不必须遵守法,其行为违法越权,损害相对人权益,亦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相对人的权益受到政府行为的侵害,得不到任何赔偿。法治政府则不同,政府是人民代表机关的执行机关,由其产生,受其监督,因此,它必须遵守人民代表机关制定的法律,如果其行为违法,侵犯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则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赔偿相对人的损失。否则,政府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法治”是与政府对其违法侵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相联系的。四、保护人权,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法治的这一要求与前三项要求是一致的,并且以前三项要求为前提条件。依法行政是对人权的正面保障;控制滥用自由裁量权是对人权的反面保障;政府对违法侵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是对人权的事后保障,即人权已受到侵犯后对受害者的补救,相对来说,依法行政和控制滥用自由裁量权主要是对人权的事前保障。五、除了上述要求外,法治原则在人权保障方面通常还要求政府做到下述三点:1、在实施行政行为时充分尊重行政相对人的人格,这不仅限于遵守法的明文规定,不对相对人实施法律明文禁止的行为,如:殴打或对其采取其他侵害其身体的暴力行为,也包括不对相对人实施精神折磨或其他侮辱人格的行为,如游街、示众、罚跪、罚站、辱骂、公布其隐私等。2、切实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自由,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以及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非出于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特别需要,不得限制公民的自由。即使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特别需要,其限制也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3、切实保障公民的各项政治权利,主要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担任国家公职权、参与国家管理权、对国家机关及其政府官员监督权、申诉控告检举权等。第6页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0.李某为某村村民,于2007年8月未经任何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便在自家住宅旁的空地上又建了一座新房,且占用了部分耕地。2009年5月经群众举报,乡政府派相关的农村建房用地管理人员对李某的建房进行勘察,认定李某未经过农村土地管理机关的批准擅自建房,属于违法建筑行为,并根据有关规定限令李某七天内自行拆除上述违法建筑物。期间,李某没有向县农村土地管理机关申请复议,也没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后乡政府提请人民法院对李某的违法建筑实施了强制拆除。但李某在此期间并没有收到任何有关强制拆除的决定书和告知书。在强制拆除过程中,邻居王某发现上个月刚丢失的自行车就放在李某家中,但在拆除的过程中被损坏。王某要求李某赔偿,李某主张由拆除部门承担赔偿。于是李某以乡政府的强
本文标题:2012年04月自学考试0092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历年真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307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