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08北京市崇文区高三第二学期语文高考模拟试题
2008北京市崇文区高三第二学期语文高考模拟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0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共30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绵亘.(ɡèn)言简意该.(ɡāi)口袋里装坠子——锋芒毕露.(lù)B.创.(chuānɡ)伤疾首蹙.(cù)额蚕宝宝结茧子——自作自缚.(fù)C.耸峙.(zhì)长歌当.(dānɡ)哭杀鸡给猴子看——杀一儆.(jìnɡ)百D.牌坊.(fánɡ)桀.(jié)骜不逊张果老卖寿星——倚.(yǐ)老卖老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⑴妄图通过进一步改革,让官僚资产阶级吐出自己的既得利益,无异于与虎谋皮,太天真了。⑵焕之便从桌子抽斗里取出一支红烛,点上,插上烛台,把取下的残烛吹熄了,刺鼻的油气立刻在小舱里。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一次将我国公务员制度以法律形式予以明确,进行规范,标志着中国公务员制度迈入了______阶段。A.不免迷漫法治化B.不免弥漫法制化C.未免迷漫法制化D.未免弥漫法治化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不能目无全牛....,本末倒置。B.有的有机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积累于人体,虽然其量甚微,但长期下去会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我们应该见微知著....,密切注视情况发展,积极寻找防护对策。C.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应因材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去做工作,这样才会取得实质性的教育效果。D.现代居住小区内部公共空间的设计过分注重彼此的互不干扰,左邻右舍、楼上楼下形同陌路,重又上演了古人所言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一幕。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现代社会的竞争日新月异,如果不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就会随之被社会淘汰局外。B.比较高大的观叶类植物,如橡皮树、龟背竹、棕竹、苏铁树等,它们可给人以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之感。C.明天是智慧的升华,明天是生命的概括,明天充满活力,明天永远年轻;拥有明天,贫穷的种子也能生根发芽。D.百叶窗并非舶来品,1979年湖北云梦县出土了一件陶土的楼房模型,据鉴定,属于东汉晚期,中国人已经在享受百叶窗之益了。5.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历史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编年体的《左传》,有国别体的《国语》和《战国策》等。它们是我国叙事散文的源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B.词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称曲、杂曲或曲子词,宋代广为流行,改称词。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C.了解散文家的作品风格,比如冰心的柔美隽丽,朱自清的绵密醇厚,叶圣陶的繁复浓艳,徐志摩的清淡平实等,对于具体作品的欣赏大有裨益。D.川端康成是日本小说家、散文家,1968年因长篇小说《雪国》《千只鹤》《古都》获诺贝尔文学奖。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10题。(一)李大亮,隋末为贼所.获,同辈..余人皆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大亮既贵,每怀张弼之恩。贞观末,张弼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悉推家产以遗之,弼辞而不受。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贵,乃张弼之力.也。乞回臣之官爵以复之。”太宗即以弼为中郎,俄迁代州都督。大亮性志忠谨,虽妻子..不见惰容,外若不能言而内刚烈。房玄龄每称曰:“李大亮忠贞文武,有大将节,比之周勃、王陵矣。”后收葬五宗之无后者三十余柩,送终之礼,莫不备具。所赐赏分遗亲戚,事兄嫂如父母焉。临终,叹曰:“吾闻礼:男子不死妇人之手。”于是命屏妇人,言毕而卒。家无余财,无珠玉以为含。亲戚孤遗,为大亮鞠养,而服之如父者五十人。天下叹伏之。(二)岑文本,初仕萧铣。江陵平,授秘书郎,直中书校省。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时颜师古谙练故事,长于文诰,时无逮,冀.复用之。太宗曰:“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乃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与枢密。及迁中书令,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对曰:“非勋非旧,滥登宠荣,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所以忧耳!”有来贺者,辄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贺。”辽东之役,凡所支度,一以委之,神用顿竭。太宗忧之曰:“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俄病卒矣。(选自《大唐新语·举贤》第十三)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同辈..余人皆死同辈:同一辈分的人。B.乃张弼之力.也力:功劳。C.虽妻子..不见惰容妻子:男子的嫡配。D.时无逮,冀.复用之冀:通“翼”,恭敬。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臣有今日之.荣贵B.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其母怪而问之.今日也.,受吊不受贺C.隋末为贼所.获D.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位高责重,古人所.戒文本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反8.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太宗即以弼为中郎,俄(李大亮)迁代州都督B.李靖骤称其才,(李靖)擢拜中书舍人C.(岑文本)及迁中书令,归家有忧色D.(唐太宗)俄病卒矣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反映举贤得当的一组是①同辈余人皆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②臣有今日之荣贵,乃张弼之力也。乞回臣之官爵以复之③李大亮忠贞文武,有大将节,比之周勃、王陵矣④李靖骤称其才,擢拜中书舍人,渐蒙恩遇⑤我自举一人,公勿复也⑥辽东之役,凡所支度,一以委之,神用顿竭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③④⑤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选文(一)赞扬了李大亮不负恩情、张弼不自我炫耀的美好品德。B.选文(一)以主要的篇幅写李大亮性志忠谨,达礼仁爱,又兼文韬武略,间接说明张弼是有眼光的。C.岑文本“非勋非旧”,却得到李靖和皇上的赏识,位居显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初期“任人唯贤”的良好政治风气。D.颜师古确有文才,但过于自负,认为自己在当时无人能及,中书侍郎的位子非他莫属,结果在唐太宗面前碰了一鼻子灰,不再被起用。第Ⅱ卷(共12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本卷答在答题卡上。2.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按题号顺序答在答题区域相应位置内,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作答,或者超出答题区域作答,均不得分。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5分)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材料选自《文心雕龙·知音》)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夏日题老将林亭①张蠙百战功成翻②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几人图在凌烟阁③,曾不交锋向塞沙?【注】①(前蜀先主)王建晚年,内宠把持朝政,“诸将有功名者,多因事诛之”。后主王衍即位时,旧勋故老,皆弃而不任。诗人有感于此,规劝老将,竭力报国。②翻,反而,反倒。③凌烟阁,指唐太宗为表彰功臣,绘其画像于凌烟阁上事。①这首诗因颔联两句饮誉诗坛,请从“景”与“情”的角度来赏析颔联。(3分)②这首诗的颈联不仅对仗工整,写作手法也很高明。试就写作手法作简要分析。(3分)③对比阅读唐代诗人李贺的《南园》(其五),回答问题。(4分)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②书生万户侯?【注】①吴钩,一种宝剑的名称。②若个,哪个。两首诗的结句,同为反诘语气,都在借凌烟阁说事,但用意各异。试作分析。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7分)①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②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天也,!(关汉卿《窦娥冤[滚绣球]》)③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在《登高》的颈联中对此有直接的描述,这个句子是:,。④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作者认为过去做错了事已不能改正,未来的事还可以挽救的诗句是:,知来者之可追。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我们应当怎样传播经典》(王呈伟),完成14—16题。文化经典之于国人不仅象征了传统文化中的泰山北斗,更是民族一脉传承智慧的皇皇巨章;在老百姓眼里,那是读书人才能触摸到的高度,而自己无缘进学,只能算作殿堂外的旅人或侍从。从这个意义上说,于丹的“说论语”使文化经典的阅读贴近了大众的生活,应该是文化普及中一次有价值的实践。其实历朝历代注《论语》,释儒学的学者可谓太多,不过他们所秉持的观点和解读的角度都是从对百姓的思想教化入手,以此来维护社会规范秩序;文化经典的传承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宣扬统治者观点的浓重色彩,成为特权意识或统治观念的载体。当学者们蘸着时代的流行色去润色原著的底色时,文化经典的意蕴就自然而然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思想烙印。今天,就传播文化经典而言,摆在我们面前的依然是如何选择的问题,是继承有汉以来的儒学,还是两宋之后的理学?抑或是上溯到先秦的儒家?不管怎么说,今天的学者把历史的真实和版本的故事嫁接起来,运用现代高度发达的资讯传媒,让视听大众走近了传统文化的艺术殿堂。百家研读,百花齐放,有的结出些老百姓能吃的瓜果,有的只开些花儿让百姓看,有的只长刺;可批评家们像蜜蜂飞旋在花丛中,忙着采蜜,传粉,当然也有只会嗡嗡地叫来吸引人们视线的,春光乍现一片喧闹而繁忙的景象。不过学院派的学者大多坚守自己的学问准则,即使研究一辈子悟得其中一小部分,也只把这点心得变成大学课堂的讲义,不和老百姓搭界。因此如何把本民族的文化经典转播到老百姓可以拿来引用的层面,应该是这个时代的学人必须作答的问题。横向比较一下其他民族的经典文化传播会给我们一些启示。他们的经典特别注重把道理的深意融化成生活的小事,而事情的发生发展都尽量接近大众的生活,让百姓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感悟经典中蕴涵的道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传播的内容应当是重叙事而非强化理论的,重感悟而非强调灌输的,重生活而非学术表达的,重朴素而非刻意诗化的,重远播而非画地为牢的文化载体!而我们因为历史的厚重则使文化越来越深重,如此下去恐怕民族飞翔的翅膀就有承载不动的那一天,使民族文化经典沉寂成书馆的摆设。当文化滤去了历史的沧桑和传承的沉重,体现出一种平民思想和民主意识,相信传统文化的传播就有了一个新的开始。目前,电视上读经典已成为一种现象,一种视听大众避不开的文化话题。那种生动而非刻板的,生活而非学术的,平民而非精英的,普及而非个体的讲述方式,终使文化经典成为普通大众生活中“歌其食”、“劳其事”的日子。其实大众的需求就是讲者把藏在书阁中的藏品以一种趣味性而非陈列式的方式展现给读者。话说回来,目前的文化传播还只停留在热烈地回味民族文化经典的层面,要激发出人们关注现实的勇气和睁眼看世界的智慧,把解决现实问题当成自己的责任和目标,还须中国的知识分子具有普世教育家的情怀和本色。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作者用“殿堂外的旅人或侍从”比喻无缘文化经典的老百姓,引出怎样传播经典的话题,生动形象,巧妙自然。B.作者对于丹传播文化经典《论语》这一现象从文化普及层面上给与了恰当而中肯的评价。C.作者对历朝历代诠释文化经典所秉持的观点和解读的角度给与了理性的分析。D.今天的学者让视听大众走近传统文化的艺术殿堂所用的方法是嫁接和借用,对此作者不以为然。15.今天学人中的“研读者”“批评家”“学院派学者”在传播文化经典中各自的表现怎样?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3分)16.从全文看,今后我国知识分子在传播文化经典的过程中,应做哪些改良?(4分)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托翁的动手能力》(蒋子龙),完成17—20题。一个谈笑风生的场合,有人话赶话地调侃托尔斯泰:你除去会写小说还能干什么?当时在场的人都觉得这句玩笑话说得有点过分,而且也不是事实。大家都知道偌大一个雅司纳亚·波良纳庄园里的每一项农活,托尔斯泰都能拿得起来。俄国绘画大师列宾曾画过一幅闻名世界的“托翁犁地”的油画,
本文标题:2008北京市崇文区高三第二学期语文高考模拟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315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