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2012年上半学期《国际贸易教程》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2012年上半学期国际贸易教程作业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关于晚期重商主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要求对每一个贸易伙伴都保持顺差2.亚当·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是:A、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3.李嘉图认为,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是:C、劳动生产率或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4.甲乙两国生产1单位A产品需要投入的劳动量分别为90天和100天,生产1单位B产品需要投入的劳动量分别为80天和120天。按照李嘉图的理论,甲国应该生产产品才具有比较优势:A、B产品5.两国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数量的不同导致的商品相对价格差异才是贸易的基础,这一观点属于:C、要素禀赋理论6.根据斯托帕—萨缪尔森定理,如果一个国家劳动力丰富,从长期来看,贸易的受益者是:B、劳动者7.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一种生产要素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这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产量以更大比例增加,同时密集使用另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产量则减少。这一定理被称为:B、雷布津斯基定理8.坎普模型和克鲁格曼模型都表明,即使生产条件和需求偏好完全相同的两国,也可能从贸易中获利,原因分别在于:B、外部规模经济的存在和内部规模经济的存在9.从需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是:C、林德的偏好相似说10.产品A在我国的黑龙江省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每年出口俄罗斯。而我国的云南省却愿意从毗邻的缅甸进口A产品。我国对A产品既进口,又出品现象的最好解释是:D、是国为考虑到运输成本和地理位置的影响11.下列这些国家中,行业内贸易指数最大的国家可能是:A、法国12.从波特对要素的划分来看,下面既属于高级要素,又属于专门要素的是:D、专门人才13.通过提高商品的价格来达到减少进口的目的,这种贸易保护政策是:A、进口关税14.进口国通过数量限制来达到减少进口的目的,这种贸易保护政策是:B、进口配额15.逐级上升的关税结构是指:B、从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制成品,关税上升16.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价格是10万元,而该商品需要的两种投入品的价格分别为5万元和2万元。现对该商品征收10%的进口关税,对其两种投入品分别征收5%和8%的关税,那么,对该商品所在待业的有效保护率为:B、19.7%17.采用技术贸易壁垒的国家通常是:A、发达国家18.最早、最重要的贸易保护理论是:B、幼稚产业保护论19.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种讨论如何从关税等贸易政策工具中获益的贸易保护理论逐渐盛行,即所谓的:C、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20.中国商品在国外频繁遭受反倾销调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C、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21.克鲁格曼的双寡头垄断模型之所以认为征收关税,对本国垄断企业的进口保护将扩大其对外国市场的出口,是因为:A、征收关税能够促进本国这一垄断企业实现规模经济,从而增加出口22.一国政府实现经济目标最大化的基本前提是:C、政权的稳定23.新贸易保护主义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是:B、非关税壁垒24.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根本原因在于:A、发国家的初级产口、低技术制成品为主导的出口结构25.出口导向战略也称之为:D、向外看战略26.下列说法国目前的外贸政策的实际情况下相符的是:C、外贸经营权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大中型企业手中27.下列关于关贸总协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有:C、所有的联合国会员都是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28.下列哪一轮谈判的内容中首次包括了非关税壁垒的内容,并且每一次允许“中央计划经济国家”加入关贸总协定:B、肯尼迪回合29.WTO的哪次部长级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加入WTO的决议:D、2001年11月9日至14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30.在实现所有世贸组织成员平等待遇基础上,世贸组织成员的商品或服务进入另一成员领土后,也应该享受与该国的商品或服务相同的待遇。这称为:B、国民待遇原则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多个正确答案)1.“地理大发现”包括下列哪些地理事件:A、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于1492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B、达·伽马率领的葡萄牙船队于1497年绕过好望角,到达南亚西海岸,打通了欧洲通往印度的新航路C、麦哲伦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在1519年经过大西洋,经南美海峡进入太平洋到达来洲的菲律宾群岛2.关于“重商主义”的说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有:A、一国应该通过贸易顺差实现财富的增长B、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采取行政手段,鼓励商品出口,控制商品进口,以减少货币流出,甚至完全禁止商品进口,以杜绝财富的减少D、晚期重商主义更为重视长期和总体的贸易顺差3.比较优势可用以下哪些指标来确定:B、相对生产成本C、相对劳动生产率D、机会成本4.H-O理论的提出者是:C、赫克歇尔D、俄林5.甲国是资本富裕型国家,乙国是劳动富裕型国家,则有可能:A、甲国可用资本与可用总劳动的比率大于乙国C、甲国劳动与资本的价格之比大于乙国6.有可能提高一国产品的成本竞争力的因素有:B、本币贬值C、工资水平下降7.关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新产品从制造出来到完全标准化生产具有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产品成熟阶段和产品标准化阶段D、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并没有否定基于要素禀赋差异的比较优势理论,而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实际上体现了动态的比较优势8.林德的需求偏好理论认为:A、制成品的贸易和一国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密切相关,而消费者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他们的收入水平B、一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决定了该国特定的偏好模式和产品结构,同时也构成了贸易基础D、制成品贸易应该发生在两国具有重叠需求的商品之间9.关于行业内贸易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IT指数的值介于0到1之间B、如果某行业只有出口或只有进口,其行业内贸易指数为0,不存在行业内贸易C、如果某行业既有出口又有进口,行业内贸易指数则大于010.波特认为一国的内部竞争环境取决于四大因素,即:B、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C、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D、要素禀赋和国内需求状况11.波特认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一国竞争优势的驱动力不同,先后将经历:A、财富驱动阶段B、投资驱动阶段C、要素驱动阶段D、创新驱动阶段12.作为新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企业群落能从以下哪些方面加强竞争优势:A、外部经济效应B、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C、学习与创新效应D、品牌与广告效应13.征收关税的具体形式有:A、从价税B、从量税C、复合税D、把从价税和从量税混合使用14.技术贸易壁垒的特征包括:A、广泛性B、合法性、合理性D、争议性15.鼓励出口的贸易政策包括:A、出口补贴C、生产补贴16.关于补贴和反补贴,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反补贴税的总额不超过进口产品在原产地直接或间接得到的补贴D、补贴分为禁止使用的补贴、可起诉补贴和不可起诉补贴三类17.下列属于WTO规则下的相机保护措施的有:B、反倾销C、反补贴D、紧急保障18.关于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是由18世纪的经济学家汉密尔顿首先提出来的,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全面发展了这一理论B、对幼稚产业实行足够长时间的保护,直到具有和国外产业同样的竞争力之后,就可以取消保护C、即便在当代,幼稚产业保护依然是贸易保护的重要理论D、一国所有的产业保护都符合或适用幼稚产业保护理论19.征收关税固然能够增加进口替代行业的就业,但也有多方面原因可能导致征收关税的国家出口行业就业减少、生产萎缩。这些原因包括:A、征收关税而出口受损的国家可能报复,导致本国出口壁垒B、外国出口下降使得出口行业萎缩,外国国民收入下降,引致进口需求随之下降,本国出口也因而下降C、在浮动汇率环境下,本国进口下降导致外币贬值、本币升值,本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下降,出口下降D、征收关税,有可能增加原材料、中国产品的价格,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导致出口减少20.战略性贸易保护理论与传统贸易保护理论的不同在于:B、考虑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C、考虑规模经济21.民主选举国家的贸易政策决定模型包括:A、中点选民模型B、集体行动和有效游说D、竞选贡献说22.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的贸易保护政策,与以前的贸易保护政策的本质差别表现在:A、保护的不是国内幼稚工业而是国内高度发展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B、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C、不是消极防御地限制进口,而是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D、保护的措施不仅是关税,还包括各种非关税壁垒和奖出限入措施。23.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有:B、贸易工具以非关税壁垒为主导C、区域化壁垒加强D、实行系统化的管理贸易24.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问题集中在:B、出口不稳定C、长期贸易条件恶化25.解决发展中国家出口不稳定的对策包括:A、成立出口卡特尔B、签订国际商品协定C、组建补偿性融资机构26.2011年底,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以后,我国的外贸体制进入了以WTO规则为基础的全面改革阶段。主要内容包括:B、加快外贸主体多元化步伐C、允许私营外贸企业迅速发展D、转变外贸主管部门职能,从以服务为主转变为以行政领导为主27.关贸总协定所主持的多轮谈判中,下列哪些谈判最为重要:A、狄龙回合B、肯尼迪回合C、东京回合D、乌拉圭回合28.被并称为当今世界经济体制的“三大支柱”的国际组织是:A、世界贸易组织B、世界银行C、国际货币基金29.WTO的职能包括:A、制订和规范国际多边贸易规则,组织多边贸易谈判B、解决成员之间的贸易争端C、定期对名成员的贸易政策与措施进行评议D、协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合作,以保障全球经济的一致性30.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包括:C、贸易创造效应D、贸易转移效应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重商主义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一国拥有的货币数量越多意味着财富越多。√2.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间劳动生产率或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3.俄林认为,两国国内不同的分工体系决定了各自的相对优势商品,形成了两国贸易的基础。×4.李嘉图认为,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5.在货币化的李嘉图模型中,一国出口的不仅取决于相对劳动生产率,还取决于货币价格,即相对的工资水平和汇率水平。√6.在重商主义那里,国际贸易被视为“零和博弈”,一方获益的同时另一方受损,双方的净收益为零。√7.H-O理论对贸易模式的解释是,每一国家都进口密集地使用其相对富裕的生产要素所生产出的商品,出口密集地使用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所生产出的商品。×8.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体现了动态的比较优势。它没有否定基于要素禀赋差异的比较优势理论。√9.行业内贸易指的是一国同时进口和出口同一产品分类目录中的商品;如果一国的出口和进口分属不同产品分类目录的商品则是行业间贸易。√10.行业内贸易指数等于0时,表明某行业的出口额与进口额相等。×11.按照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论,在投资驱动阶段,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研究与开发。×12.波特认为,国内需求条件对一国竞争优势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较大的国内需求有利于促进国内市场竞争。√13.关税起到了保护国内商品的作用。一般来说,对某一商品征收的关税生产率越高,对该行业国内商品的保护越大。√14.征收进口关税使进口小国的整体福利受损。√15.采用技术贸易壁垒的通常是发达国家。√16.出口补贴虽然可以达到扩大出口的目的,但是要以损害消费者的福利为代价。消费者福利受损的程度大国比小国高。×17.任何补贴行为,都应该被征收反补贴税。×18.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一直被经济发达国家广泛引用,成为他们保护本国工业的主要论据。×19.征收进口关税,一定能够减少总失业。×20.反倾销政策已成为一些国家反对外国竞争者的主要武器。√21.在双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下,出口补贴可以达到瓜分外国垄断厂商市场份额的目的。√22.在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贸易政策的决定取决于对贸易政策的供求,供求表达的途径取决于一国的政治体制。√23.超贸易保护政策是一种侵略性的贸易保护政策,出现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24.发展中国家参与
本文标题:2012年上半学期《国际贸易教程》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326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