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12年上期岳云中学高一年级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2012年上期岳云中学高一年级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2012年7月7日)高一语文备课组温馨提示:1、本试卷总分为100分,完卷时间为120分钟;请将问卷保管好,以便分析。2、本试卷分问卷、答卷和作文纸,请将问卷答案填在答卷上,填在问卷上的答案无效,作文请写在作文纸上。一、语言文字运用(8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朱拓.(tà)歆.(xīn)享俨.(yǎn)然少不更.(gēng)事B.盗跖.(zhí)契.(qiè)约罪愆.(yǎn)旃.(zhān)毛C.旄.节(máo)廪.食(lǐn)弹劾.(hé)相视而嘻.(xī)D.玄.(xuán)虚汤镬.(huò)帷幄.(wò)残羹.(gēng)冷炙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脑髓迁徙禽拿死心塌地B.穹庐下榻游弋受人以鱼C.招募鸿雁宣染良晨美景D.怯弱瑕疵陨落强弩之末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语义明确的一项是()A.《苏武传》《张衡传》都是人教必修版的新课文,对上几届学生都很陌生。B.看到神舟九号胜利升空和安全着陆的新闻,使大家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大家决心努力学好本领,准备将来报效祖国。C.艺术类研究性课程让学生亲自参与艺术审美活动,能有效地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和鉴赏能力。D.《史记》虽是历史著作,却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像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形象,个个栩栩如生。读后,他们的声音和行为都会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挥之不去。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总之,我们要拿来。②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③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④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⑤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A.①④②⑤③B.①③⑤④②C.③⑤④②①D.③④②⑤①2二、文言文阅读(16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2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单于壮.其节”(《苏武传》)中“壮”字相同的一项是()A.相如每朝.时B.大王必欲急.臣C.而相如廷.叱之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所以”一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句是()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7.“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对蔺相如的这一举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老将军廉颇的功劳大,因而不好意思与廉颇“争列”。B.这一举动表明蔺相如的忍辱、退让,他宽宏大量,以国家大事为重。C.蔺相如害怕见廉颇,担心受到他的羞辱。D.蔺相如自知自己是一个门客,地位低下,因而没勇气跟廉颇见面。38.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1)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4分)(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3分)(3)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3分)三、古代诗歌鉴赏和诗文默写(12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7分)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答:。(2)词的上下片通过哪些景物(词语)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10.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1)人生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李清照《声声慢》)(4),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人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四、现代文(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贺卡的变迁①贺卡,在许多人看来,是一种舶来文化。其实,贺卡是我国传统文化、礼仪的典型代表。②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强调“礼”,礼曾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礼节中的许多内容是靠形式来表达的,比如贺卡。在个人重大事情或公共节日前呈送贺卡,一来形式庄重,二来提早通报对方,与人与己均为方便。故汉朝以来,贺卡作为传统形式一直延续保留,只是名称有所变化。③贺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绍自己为主,西汉称之“谒”,今天贵宾相见还在说“拜谒”,东汉后叫“名刺”。“名刺”一词日本至今仍在使用,就是我们常用的名4片。凡事先通报自己是尊重对方的必需,今天的社会有时并不注意这些传统了。④唐宋以后,贺卡的名称及功能有所进步,称为“门状”或“飞帖”,到了明清,又叫“红单”、“贺年帖”等,听着名字就知功能越来越世俗化,文人之间的文雅逐渐远去。原因其实很简单,古代教育不够普及,识文断字的人少,贺卡最初都是在达官贵人之间传递,起点颇高,进入商业社会,贺卡就多了一分热情,少了一分酸腐。⑤据说唐太宗李世民过年时,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由于这一形式由帝王发明,迅速在民间普及。不过民间没有皇家那么奢侈,不敢使用金箔,改用梅花笺纸,竖写,右上端为受贺者官讳,左下端为贺者姓名。传说南宋人张世南在著作中记载他家曾藏有北宋名家黄庭坚、秦观等人的贺卡,这绝对是一份经典收藏,如保留到今天也应该是价值连城的国宝了。⑥说来非常有意思,名帖贺卡一类原是本人亲自呈送,以示郑重。但到了宋朝,商业气息浓厚,人们也日渐繁忙,故不能亲送者遂派仆人呈送,逐渐形成风俗。这样的好处是一人可以多送,如亲自前往,所送数量极为有限,朋友多的人恐有失礼;派人呈送好处多多,省去主人之间见面的繁文缛节,效率大大提高。⑦明清时期,呈送贺卡名帖等更有一套礼仪,按规定仆人不能亲自用手呈送贺卡,故发明了拜匣。拜见时仆人所持长方形匣盒,大小正好容纳贺卡名帖,见主人后,仆人不能直接打开用手取出卡或帖,必须打开拜匣,让主人取出。大户人家会制作自用拜匣,收藏专家马未都藏有明清紫檀黄花梨拜匣多个,其中清代红木制作的“福臻堂赵”的拜匣,制作精良,显示了赵家主人不凡的身份。贺卡的商业性邮递也从宋代开始。张世南的《游宦纪闻》中载,每逢冬至、元旦年节,“凡在外官,皆以状至其长吏”,这应该是邮政作为贺卡的信使最早的记载了。⑧传统纸质贺卡,其材料多为高档木桨纸,而生产这种纸消耗的是木材资源。在提倡低碳环保的今天,传统的贺年卡在与现代的网络技术融合后,又在虚拟的社会里,创造了自己新的辉煌——电子贺卡(E-card)。电子贺卡以其快速便捷、节约环保的特点,迅速成为一种时尚。⑨贺卡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此种交往又往往以短句表达,比如宋代常写“敬贺正旦”,今天一看亦言简意赅。久而久之,贺语就出现了程式化,讲究喜庆,互送吉语,传达人们对生活的期冀与憧憬。(根据有关材料改编)11.下列关于贺卡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呈送贺卡是在个人重大事情或公共节日前为了提早通报对方而采取的一种庄重的形式。自汉朝以来,贺卡名称有所变化。B.贺卡初期叫“名帖”,以介绍自己为主;西汉称为“谒”,东汉后叫“名刺”,以通报自己为主,它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C.贺卡的名称由唐宋的“门状”或“飞帖”,发展到明清称“红单”“贺年帖”等等,意味着贺卡的功能越来越世俗化。D.贺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和情感沟通的方式之一,时尚的电子贺卡是倡导低5碳环保的产物,它因不浪费木材而受到青睐。1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贺卡最初都是在达官贵人之间传递,热情不足而酸腐有余,原因在于古代教育不够普及,识文断字的人少。B.最初名帖贺卡由本人亲自呈送,但到了宋朝,人们日渐繁忙,主人可以委派仆人呈送贺卡,且渐成风俗。C.明清时期,呈送贺卡名帖等更有一套礼仪,按规定仆人不能用手呈送贺卡,就把装有贺卡的拜匣交给对方。D.派人呈送贺卡好处多多,既不失礼节又可以省去主人之间见面的繁文缛节,还可以一人多送,效率大大提高。13.下列的分析和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从呈送贺卡的礼节来看,“礼”的形式大于内容。B.唐太宗李世民过年时把御书“普天同庆”的贺卡赐予大臣,这促进了为祝贺新春而互送贺卡的形式在民间的迅速普及。C.从贺卡名称“飞帖”“贺年帖”的“帖”的形旁推测,最初贺卡的材料可能是布帛,后来才改用笺纸、纸质等材料。D.商业性邮递源于宋代浓厚的商业气息。《游宦纪闻》“凡在外官,皆以状至其长吏”应该是邮政作为贺卡信使的最早记载。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8分)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4—17题。巴金自传——《文学生活五十年》①我出身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在二三十个所谓“上等人”和二三十个所谓“下等人”中间度过了我的童年,在富裕的环境里我接触了听差、轿夫们的悲惨生活,在伪善、自私的长辈们的压力下,我听到年轻生命的痛苦呻吟。②我坐在旧礼教的监牢里,眼看着许多亲近的人在那里挣扎,受苦,没有青春,没有幸福,终于惨痛地死亡。我离开旧家庭就像摔掉一个可怕的黑影。我二十三岁从上海跑到人地生疏的巴黎,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说救人救世,未免有些夸大,说救自己,倒是真话。当时的情况是这样:我有感情无法倾吐,有爱憎无处宣泄,好像落在无边的苦海中找不到岸,一颗心无处安放,倘使不能使我的心平静,我就活不下去。一九二七年春天我住在巴黎拉丁区一家小小公寓的五层楼上,一间充满煤气和洋葱味的小屋子里,我寂寞,我痛苦,在阳光难照到的房间里,我想念祖国,想念亲人。在我的祖国正进行着一场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人民正在遭受屠杀。在巴黎掀起了援救两个意大利工人的运动,他们是沙柯和樊宰底,6他们被诬告为盗窃杀人犯,在美国麻省波士顿的死囚牢中关了六年,在我经常走过的街上到处张贴着为援救他们举行的“演讲会”“抗议会”的海报。我读到所谓“犯人”之一的樊宰底的“自传”里面有这样的话:“我希望每个家庭都有住宅,每个口都有面包,每个心灵都受到教育,每个人的智慧都有机会发展。”我非常激动,樊宰底讲了我心里的话。③我坐下来求救似地给美国监狱中的死刑囚写信(回信后来终于来了,樊宰底在信中写道:“青年是人类的希望。”)几个月以后,他给处死在电椅上,五十年后他们两人的冤案才得到昭雪。就是在这种气氛、这种心情中我听着巴黎圣母院报告时刻的沉重的钟声,开始写下一些类似小说的场面(这是看小说看多了的好处,不然我连类似小说的场面也写不出)。④我过去的爱和恨,悲哀和欢乐,受苦和同情,希望和挣扎,一齐来到我的笔端,我写得快,我心里燃烧着的火渐渐地灭了,我才能够平静地闭上眼睛。心上的疙瘩给解开了,我得到了拯救。⑤这以后我一有空就借纸笔倾吐我的感情,安慰我这颗年轻的孤寂的心。第二年我的处女作完成了,后来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有删改)14.巴金在巴黎期间做了哪些事情?(3分)15.联系整个文章来看,巴金走上小说创作的原因有哪几个方面?(6分)16.文章结尾处的“我心里燃烧着的火渐渐地熄灭了,我才能够平静地闭上眼睛”,这句话如何理解?(3分)17.从文中可以看出,青年时代的巴金具有什么思想性格?(6分)六、作文(40分)18.阅读下面
本文标题:2012年上期岳云中学高一年级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327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