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2年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七套)
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七)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1.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A.《中庸》B.《大学》C.《孟子》D.《学记》2.我国实施的第一个近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癸丑学制3.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齐B.卢梭C.康德D.洛克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是指教育()。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D.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5.“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的依据是人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B.个别差异性C.顺序性D.不均衡性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针对教育目的提出()。A.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名言说明教师应该具备()。A.忠于职守的品德B.团结协作的精神C.人际交往的能力D.良好的道德修养8.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C.《教师资格条件》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9.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A.列宁B.加里宁C.苏霍姆林斯基D.陶行知10.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研究型课程D.发展型课程11.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A.四书五经B.六艺C.七艺D.八股文12.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A.注意力B.观察力C.思维力D.想象力13.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A.马卡连柯B.加里宁C.乌申斯基D.赞可夫14.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A.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B.课外校外活动C.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D.班主任管理工作15.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A.群体意识B.社交能力C.自我教育能力D.合作能力二、名词解释(本题其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成熟2.教育民主化3.“心理断乳期”4.研究性学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备课有何重要意义?教师应当怎样备课?2.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按性质划分表现在哪些方面?应当怎样解决?3.简述基础型课程的基本内容。4.如何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结合实践试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五、案例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1.操场上,一批学生正在打篮球,战况“激烈”。突然两个学生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经过操场的班主任看到后,并没有立即上前劝阻,而是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这两个同学也看到了班主任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们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班主任默默地看着他俩,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班主任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两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班主任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占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该班主任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为何成功地处理了这场冲突事件。2.在一节美术公开课上,教师在教学生画吃虫草。整个一节课,教师完全按照备课内容、时间安排,在课堂上用l5分钟讲授吃虫草的特性,用10分钟让学生六个人一组,分组讨论“吃虫草为什么可以吃虫子”。最后,教师在听取了两个组的讨论结果后,从自己的教案上把正确答案抄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根据正确的描述,10分钟之内画一棵吃虫草。而在下课后,发现有1/5的学生仍然在埋头画画,还有几个学生就根本没有动笔。课后,评课者的意见如下:“把美术课上成了生物课。”“讨论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讨论中来。”“这节课没有融入感情,没有表现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问题:根据此次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请用教育学相关原理对案例进行分析。你如果是这个美术教师,你会怎么上这节课?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学记》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2.B[解析]《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推行的系统学制。因光绪二十九年为癸卯年,故又称为癸卯学制。3.D[解析]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节中提出“绅士教育”的观点,这是他针对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子弟的教育而提出来的。4.D[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5.B[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特点,又要照顾个别差异,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尽可能获得最佳的发展。这一原则的提出主要是瞄准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6.A[解析]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千、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7.D[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8.B[解析]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出版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首次将教师列入了“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的类别。9.B[解析]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献给学生。教师应自觉同创始人交流,交流思想,交流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交流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10.C[解析]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它提供目标与结论,得出结论的过程与方法由学生自己组织、探究、研究。11.A[解析]在我国封建社会实行科举考试,教育内容和考试依据为“四书五经”。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12.C[解析]智力一般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思维力是其核心。13.A[解析]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14.C[解析]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有: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班主任工作等,其中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15.C[解析]班集体是学生自己的集体,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二、名词解释1.成熟: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2.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自由化。3.“心理断乳期”:指13、14岁至16、17岁的少年期,在这个阶段,少年常常因为缺乏认识和准备,被突如其来的身心变化而吓得惊慌失措,有些心理学家就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4.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三、简答题1.[参考答案]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和评价)中的第一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好了课为以下环节做了必要的准备工作,有利于下面环节的工作,对整个教学任务做好了准备,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上课前,教师必须备好课,编制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写好课题计划与课时计划。备好课必须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2.[参考答案](1)认识性质的矛盾,是由于学生缺乏道德知识、经验而呈现出认识上的差距或产生的错误思想、行为与道德要求的矛盾。解决这种矛盾,需要向他们反复讲解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认识水平。(2)能力性质的矛盾,是由于青少年学生道德能力不强、未能履行道德要求而出差错产生的矛盾。对于这种矛盾必须引导学生注意总结生活经验和加强道德的实际锻炼,通过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和道德修养能力来解决。(3)思想性质的矛盾,是由于学生沾染上或已形成某些不良的思想与习气,因而不能遵循或根本不愿遵循道德规范犯了错误而产生的矛盾。对这种矛盾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认识自己思想与行为上的问题与错误的性质、严重程度与危害性,使他们积极而认真地进行思想斗争、自我反省,找出错误根源,悔悟自新,并督促他们努力改正错误,这样才能解决矛盾。3.[参考答案]基础型课程的基本内容有:(1)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2)它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注重思维力、判断力等的发展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培养。(3)基础型课程是必修的、共同的课程,无论哪个学生都要学习。要求很严格,必须有严格的考试。(4)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它随学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4.[参考答案](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四、论述题[参考答案](1)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身心发展不仅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而且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这个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循序渐进并不是消极地迁就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是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现有水平又能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发展。(2)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所谓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这个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与此同时,还应看到各年龄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的,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3)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根据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的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4)互补性: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等方面的
本文标题:2012年中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七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331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