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0年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史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
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考研学习中,专业课占的分值较大。对于考研专业课复习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中公考研为大家整理了2010年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史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并且可以提供外交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希望更多考生能够在专业课上赢得高分,升入理想的院校。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史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国际关系史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2010年国际关系史(1945—2002)(150分)一、名词解释(30分):1、中导条约1987年12月8日,苏美正式签署了完全消除中短程导弹的条约,简称《中导条约》。苏美之间的中导谈判是从1981年10月开始的,到签署条约为止,历时6年多。前一阶段,双方在谈判中互不相让,而且一面谈判,一面继续部署导弹。后来,特别是从去年初开始,苏联改变了态度,在几个重大问题上放弃了原来的立场,从而打破了僵局,最后达成了协议。条约规定:在条约正式批准生效后3年内全部拆除和销毁射程1000~6000公里的地地中程导弹有:美国的“潘兴”Ⅱ弹道导弹和BGM-109C“战斧”陆射巡航导弹,前苏联的SS-4和SS-20弹道导弹。销毁的这些导弹仅占美苏核武库总数的3~4%。且大都部署在欧、亚地区。2、伊朗门事件伊朗门事件是美国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一事被揭露从而造成里根政府严重政治危机的事件,因人们把它与尼克松水门事件相比,故名伊朗门事件。1985年在黎巴嫩的一些西方公民遭到由伊朗支持的黎巴嫩民兵组织绑架,被扣为人质,其中包括7名美国人。为了解救这些人质,里根政府向伊朗出售了一些武器,并把获得的钱用来资助尼加拉瓜反政法军。事件败露后,里根政法遭到巨大的压力。1986年11月18日,美国会特别调查委员会公布的“伊朗门事件”调查报告还是认为总统应对事件承担最后的责任。3、勃兰特委员会国际发展问题独立委员会(简称CDI)因其主席为西德前总理勃兰特,所以也称勃兰特委员会。该委员会是在世界银行总裁麦克纳马拉的倡议下于1977年12月9日在西德的金尼黑成立的。这个非官方的国际性学术机构,是在世界问题成堆、南北关系日趋紧张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勃兰特委员会是一个以官方人士为核心的非官方学术机构,它以研究世界发展问题和国际发展战略为己任。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4、日美安全条约1951年9月8日日美两国片面签订《旧金山对日和约》5小时后,日本首相吉田茂和美国代表D.G.艾奇逊签署的条约。正式名称为《日本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之间的安全保障条约》。条约由前言和5条正文组成。其要点是:美国有权在日本国内及其周围驻扎陆海空军;根据日本政府的请求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发生的暴动和骚乱;美军驻扎条件由两国间的行政协定另行规定。5、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是欧洲国家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非欧洲成员国讨论欧洲安全与合作问题的国际会议,简称欧安会。1973年7月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开始。参加会议的有33个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和加拿大。阿尔巴尼亚拒绝参加会议。1995年1月1日起,该组织更名为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又简称欧安组织。二、简答(40分):1、评析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成果现代意义上的欧洲一体化开始于二战以后。当时的欧洲刚刚经过战火的洗礼,百废待兴,局面微妙。一方面,欧洲的主要战胜国在胜利的喜悦尚未消退之际,就感受到了来自前苏联东欧集团的军事威胁。另一方面,德国虽然投降,但仍然具备东山再起的实力。战争虽然结束了,欧洲人却仍然没有安全感。与此同时,美国已经逐渐开始在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争演主角。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声称美国将竭尽全力帮助恢复世界经济正常秩序,并提出了旨在重建欧洲经济的马歇尔计划,为欧洲的战后恢复提供经济援助。在经济方面,欧洲国家在美国的敦促下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其作用主要是协调欧洲各国经济政策,以努力实现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在军事方面,欧洲10个主要国家和美国、加拿大于1949年共同缔结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加强北大西洋地区的集体防务,同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抗衡。欧洲人自己也在积极地推进欧洲一体化。1948年,一个非政府论坛性质的欧洲大欧洲一体化会在海牙召开。会上以决议的形式提出了一系列倡议,例如建立欧洲议会、制定人权宪章、设立人权法院等等。在舆论上为欧洲一体的正式开始作了充分准备。1949年,英、法、瑞典、挪威、丹麦、意大利、爱尔兰以及荷比卢三国共10个国家签订了《欧洲理事会章程》,设立欧洲理事会。严格地讲,这次行动只是一体化的前奏,但是欧洲理事会的工作仍然被认为是卓有成效的。一些重要的协定和《欧洲人权公约》、《欧洲社会安全公约》、《欧洲社会宪章》都是由欧洲理事会主持签署的。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真正的欧洲一体化开始于1951年。当时,为了限制联邦德国的煤炭和钢铁生产总量,从而控制其军事工业的发展基础,法国提出了一个被称之为舒曼计划的方案,建议把法国和德国的煤炭和钢铁生产置于一个共同机构管理之下。一些西欧国家(包括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也附和进来,他们同法国和联邦德国一起在巴黎共同签署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该条约也被称之为《巴黎条约》。这个条约是西欧主权国家之间在一体化进程中签订的第一个具有约束力的立法文件。该条约中明确规定煤钢共同体以共同市场、共同目标和共同机构为基础,这三个共同实际上是今后的欧共体以及今天的欧盟所确立的长远发展目标的雏形。1957年3月25日,在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基础上,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政府首脑和外长在罗马签署《欧洲经济合作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后来人们称这两条约为《罗马条约》。同年7月19日到12月4日,六国议会先后批准了,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该条约的生效标志着欧洲联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正式成立,即正式确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的总目标。这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步骤。《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生效之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宣告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又称西欧共同市场)的建立是欧洲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进程的起点,是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客观趋势,它对国际事务具有深远的影响。1965年4月8日,欧洲经济共同体六国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但3个组织仍各自存在,可以以独立的名义活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即《欧洲联盟条约》,于1991年12月9-10日第46届欧洲共同体首脑会议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Maastricht)举行。经过两天辩论,通过并草签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这一条约是对《罗马条约》的修订,它为欧共体建立政治联盟和经济与货币联盟确立了目标与步骤,是欧洲联盟成立的基础。其目标是:1、要在密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经济政策。具体内容是:统一货币,制定统一的货币兑换率,建立一个制走和执行欧共体政策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2、实行共同的外交、防务。进一步扩大欧共体超国家机构的权力,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使其由原来的咨询和监督机构变成部分的权力机构。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阿姆斯特丹条约》是1997年6月中旬达成的,它是继《罗马条约》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后的第三个欧盟条约。从条文内容来看,《阿约》是对欧盟已有条约(主要是《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与《罗马条约》的一项修正案,主要是通过改写、添加或删节现有条约条款及附件如议定书、声明、宣言等,对之进行修订和增补。《阿约》的第一部分两章成文主要是加强联盟公民权利及其保护的规定。欧盟委员会主席桑特在讲话中说,阿约的达成表明了欧盟在深化一体化方面取得了进步。《阿约》为建设“社会的欧洲”建立了法律基矗在共同外交安全政策方面,欧盟各国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政治意愿。但他同时指出,表决机制的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桑特承认,欧洲一体化已经到了每前进一步都是非常困难的阶段。此次签署的条约附件中增加了法国、意大利和比利时三国9月中发表的共同声明。声明明确指出,《阿约》在改革欧盟机构以加强欧盟决策权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2、评析普京的“务实外交背景:1、经济衰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经历了连续7年的严重衰退。2、沉重的外债负担。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其800亿美元的外债,到2000年,俄罗斯外债达到1700亿美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多。3、军事实力遭到严重削弱。内容:1、国内目标高于外部目标2、经济利益是最重要的利益3、继续实行多边外交意义:1、相对于普利马科夫而言,普京对俄国国力的认识更加符合实际,因此其外交政策也更为的务实,提高俄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灵活度。2、普京的“务实外交”与叶利钦总统第一任前期外交政策有很大的相似性,即希望通过对单方面地对西方的让步还换取西方的善意和接纳,然而,国际政治的现实性,使普京政府对西方的理想主义外交注定不会获得成功。3、多边主义外交,使中俄关系在普京政府时期友好关系得以延续,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日后普京的西方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条件。三、论述(80分):1、论述二战后美国军事战略演变的原因内容和影响点这里,看更多考研真题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更多资料,请关注中公考研网战后美国全球战略不变的目标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按照美国的构想塑造世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被认为是阻碍美国实现上述两大目标的因素。因此,战后美国对外战略主要围绕反共和争霸展开。但由于国际形势变化和美国自身实力消长,美国反共和争霸世界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点。⑴杜鲁门政府(1945-1953年)的“遏制”战略二战结束后,美苏共同敌人消失的同时,它们间矛盾也日益激化。杜鲁门上台后,改变了罗斯福总统的对苏政策,在遏制苏联影响扩大方面,其更愿意通过强制手段来实现。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遏制战略的主要内容有:①推行杜鲁门主义,对苏联实行冷战。②实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日本推行扶植、援助和控制政策。③推行第四点计划,疯狂镇压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推行新殖民主义。帮助蒋介石在中国打内战,发动侵朝战争,企图在亚洲建立美国控制的反共堡垒,以遏制共产主义在亚洲发展。④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外交上不予承认的政策,妄图扼杀新生政权。⑤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把西欧、北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力量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这个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重点是欧洲,主要对手是苏联,主要目标是在亚、非、拉扩张和控制西欧、日本。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公开推行对苏冷战的重要步骤,它用援助盟友、遏制苏联代替了大国合作,从而使美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是美苏战时同盟正式破裂、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⑵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的“解放”战略和“艾森豪威尔主义”苏共二十大后,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遭成的很大的思想混乱,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暴乱。在这种背景下,艾森豪威尔政法人为,可以通过思想渗透的方式,推翻共产党的统治。二战后,英法实力削弱,多殖民地的统治也日益力不从心。为了,与苏联争夺英法撤出后在中东留下的权利真空,艾森豪威尔政法提出了“艾森豪威尔主义”。朝鲜战争后,艾森豪威尔政府调整了美国全球战略:①提出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解放”战略,其核心是力图用战争以外的手段,把社会主义国家“从共产党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纳入到西方“自由世界”中。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②在亚非拉地区,加紧扩张。针对东南亚和中东局势,先后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和“艾森豪威尔主义”。⑶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年)的“和平战略”肯尼迪的“和平”战略包括如下一些主要内容:既加强军事实力,又要利用经济和政治工具
本文标题:2010年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史考研专业课真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337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