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题
1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题说明: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运用(20分)1.根据要求在横线上默写古诗文名句。(6分)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了治学的三种境界,其中第三境引用了辛弃疾《青玉案》中的句子:,蓦然回首,那人却在,。⑵“爱”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李商隐《无题》中,用“,”来表达忠贞的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来表达兼济之爱。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词语。(4分)世上两种人必定惨败,一种是懒duò()之人,另一种是jiāo()傲之人。前者什么事都想在“明日”再做,结果总是一事无成;后者瞧不起天下所有人,自认为自己最聪明,常常招来他人的不满和怨恨,于是往往受人诋()、zhòu()骂,最后被恶意的诽谤所吞没。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烟草害人像“温水煮青蛙”,缓缓的,但代价相当大,控烟是关乎中国人民生健康的大问题。B.在广州亚运会上,中国位列奖牌榜首位,体育健儿们夺得了一共199枚金牌。C.新年联欢会结束之后,她那美妙的歌声、优美的舞姿一直回想在我的耳边。D.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的灾难是没有国界的。4.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然后用一句话揭示漫画的寓意。(4分)画面内容:寓意: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正确,喻体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4分)王维之诗如空山鸟语,恬静幽雅;东坡之词如渔樵问答,旷达潇洒。;。二、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10分)画家赵广不屈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①家小吏。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②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2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右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③也。(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李伯时:北宋著名画家。②建炎中:建炎年间。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③笔:手笔。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⑴尤工.作马工:⑵遂断右手拇指遣.去遣:7.下列句中朗读停顿的划分有误一项是()(2分)A.本/李伯时家/小吏B.使/图/所掳妇人C.而/广平生实/用左手D.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9.对文中“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自己不如李伯时水平高,羞于作画。B.他只擅长画马,不擅长画人物。C.他同情深陷贼手的妇女。D.他不肯屈从金兵的威胁。(二)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0~13题。(10分)春节民俗与山西民间面塑①源于先秦而成型于汉代的中国节日风俗,是人类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积淀物。春节是人们对物候历法认识上的一个关键节日,所以对春节的祭祀活动显得尤其隆重,精美的面塑随着人们的心理需求应运而生,并成为节日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②春节山西民间面塑的主要功能是对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祷,是追求丰衣足食,万事如意的生活理想的体现。春节的面塑在造型意识上,大多..是抽象性的、信仰性的、理想性的。供奉天地的叫枣山,祭供灶神的叫饭山、花糕,形制都较大,谓之米面成山。祖灵前一只面羊为牲祭之俗,以表虔诚之意。长辈送儿孙后辈“钱龙”意在引钱龙入府、招财进宝,……另有各种点彩的带花馍馍,便是酬宾待客访亲探友的讲究礼物。③晋北人家供神所用枣山是颇为讲究的。这是因为它是作为一种祭物而出现的。人们认为它有着某种超于自我的神秘力量,是人与神的交流桥梁。制作时把发好的面擀成大三角形,上面铺一层红枣,再用面做成盘云、盘龙、盘兔、如意纹样,间或点缀以连理、元宝、下山虎、上山鹿、瓜果之类,以五谷杂粮点睛镶鼻,洁白的面与深红的枣、五彩的豆形成色彩上整体的对比效果。大年初一迎神之时供于神位之前是说米面成山,表达一种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一些地方还要在旺火上燃点柏柴,烤食花馍,谓之避邪馍馍,保一年无灾无病,平安吉利。晋南面花中还有“五子登科”、“巧公巧母”、“万事如意”等造型。④无论是枣山、饭山还是花糕、可说是在这一隆重的节日中,乡间的百姓们自己创作的一种心灵崇拜物,一种寄托心愿的方式。这些供物既是供品又是崇拜物,实质上仍是食品,末了总要分而食之的。正是这些复合性功能使它成为一种最易普及、最易传承的艺术形式。⑤山西春节面塑造型简洁、浑厚、朴实,是自然崇拜、宗教思想、心理意识、造型语言的综合凝聚物。造型一般是外型整洁、概括,内蕴饱满丰富,既有几何直线形式,又有饱含秦汉遗风的适合纹样,还有独具民间造型风格的人物、动物、植物形象。将各种不同的造型意识融合一体构成了独特的民俗节日内容,形成了特殊的民间艺术形式。3(选自山西旅游网)10.阅读文章第①段,用一句话概括面塑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分)11.认真阅读全文,给山西面塑下一个准确的定义。(2分)12.第②段中画线句中加点的“大多”一词能否去掉?谈谈你的理解。(3分)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春节面塑除了用来祭祀表达天地神灵之外,主要的功能是酬宾待客访亲探友。B.制作讲究的枣山在祭祀的时候代表的是米山面山的意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C.面塑所以得到世代传承,就因为它具有精神上和实用上的双重功能。D.面塑这种特殊的民间艺术形式在造型上融合了多种意识,使其具有了独特性。(三)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14~17题。(14分)要相信孩子们的道德心吴非近日,媒体传南京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的照片:一位白发老大爷站在身边,7名有座位的中学生坐着不让。照片与另一篇“老人给孕妇让座,学生无动于衷”的帖子同时受到了网友的关注。事情发生在南京,又因为我是教师,所以不能不发表意见。7名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做,有没有其他原因,我不了解。这里只能就事论事。目前,绝大多数人仍然把在公交车上青年是否给老人让座视为品德问题。本次媒体的调查显示,在回答“您认为一些学生为什么不愿意‘让座’?”时,认为“基本的品德教育跟不上”的占79.1%。可是中学生的品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任务,也没有哪所学校教育学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学生向教师学习,也向一切人学习。而反映在学生身上的品德问题,很多也是社会风气问题。假如认真地考察,可以发现,学校的品德教育水平仍然高于社会。就拿这个“让座”问题来说,中学生在公交上不给老人让座的比例很低。我的许多学生一向乐于助人,至于在公交车上让个座位,是不足挂齿的。相当多的青年仍然认为,不管怎么样,应当把座位让给老人。本次媒体的调查显示,在回答“您认为这些学生该‘让座’吗?”认为“该让,累不能成为借口”的占75.2%;认为“让不让,由个人决定”的占20.0%;认为“可以不让,他们学习很辛苦”的仅占4.8%。在回答“如果您恰巧那天很累,但旁边站着一个老人,您会让座吗”时,仍有90.3%的被调查者的回答是“会”。因而,那7名中学生的行为不过是偶然的。我们必须相信孩子们的道德心。当然,问题远远不是那么简单。曾有学生埋怨,他们在公交车上基本没有坐的权利,几乎任何人上来他都得让。他们经常感到“坐着的压力”,如果在公交车上坐着则简直就是罪过,如坐针毡。曾有学生说过,生了病在车上也不敢坐。有些身体还很硬朗的老人(往往也只有五六十岁),一上公交车就盯住中学生,使中学生感到委曲。很多学生说,他们在公交车上见到有位子也不坐,反正迟早是要站起来的。作为老教师,我了解自己的学生,也相信他们是诚实的。我们能不能了解一下中学生在想些什么呢?我们能不能再观察一下老年朋友又是怎么看这样的问题的呢?有学生说,早晨他在去学校的车上,听到无人售票车的刷卡器连续不断地读出“老人卡”、“老人卡”时,他就干脆站着打瞌睡了。要不无意间又会招致“道德谴责”,还要担心不留神被人拍了照片发到网上。4我的老年朋友曾说,他的孙子上小学就经常给人让座,到了高中更不用想有座位。他疼孙子。我想,如果他把全市中小学生都当作他的孙子,他也许不会难为他们让座。同样,如果所有的中学生都把这白发老人当自己的爷爷,也就不至于有那张“现眼”的照片了。于是我们的问题又变得简单了。时至今日,我仍然每天都能看到中学生给老人让座,我的心充满温暖和感激,就像他们把位子让给了我一样。但我的确也经常见到缺乏礼貌的老人,他们的表现有时简直不可理喻,他们不言谢,也不谦让。于是我也经常想,这些老人在青年时代或少年时代又是什么样的人呢?所以对那些缺乏文明习惯的学生,在批评他们的同时,我们是不是还得反思一下:成人社会给孩子们作了什么样的榜样?(选自2010年11月14日《新京报》)14.文章的标题即为文章的论点。细读全文,看看作者在证明这一论点时用了哪些论据。(4分)15.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多种,文章主要使用的是哪一种?根据你的理解,推测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多次使用同一种论证方法?(3分)16.文章结尾使用了问句,从结构上看,这一句与上文中的哪句话呼应?这一内容表达的意思是什么?(3分)17.假如有记者针对南京中学生“集体不让座”这一事件向你采访,要求你说出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你会说些什么?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4分)(四)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8~22题。(16分)自己的院子毛萍①现代人不缺房子,缺院子!尽管现在的人一说起房子就忿忿然,抱怨居得如何寒碜,但往细里想,其实没多少人是住在露天地里的,无非是租房的想买房、买了房的还想更大的房。但现在的人尤其城里人享有一个自己的院子的的确不多。②旧时,人们没有高楼住,全住在自己盖的屋子里。屋子很简陋,一间用来睡觉、一间用来见客就很不错了。③屋子虽简陋,但几乎都有一个自己的院子。有钱人用那种好看的砖墙砌一个院子,没钱人用竹篱笆草草扎一个院子。再没钱的人干脆什么也不围,屋前整出一块平地,放上几把椅子,累了乏了坐坐。④许多大户人家还常常不止一个院子,而是数个院子沿中轴线层层递进,组成一个又一个有纵深感的空间,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即指这种几进几重院落结构。⑤可别小看院子!它既没有屋子的封闭,又不像旷野那么开放,前者不易交流,后者没有安全感。院子其实就是一种过渡、一种铺垫!是公共空间到私人空间的一种过渡,自然到5人工的一种铺垫。如同学校的寒暑假,虽不用工作,可又不等于退休,是工作到赋闲的一种调节!⑥来人了,先在院子里寒暄一番。若是深交,有些儿私密话,便迎到屋子里去。若只是一般串门,便在院子里坐了下来,一边观街景一边闲聊。因此,院子避免了好些个社交尴尬场面——譬如一个不太熟稔的人敲开了你的门,你是让进还是不让进?堵在门口,显得不礼貌,迎入室内,又太过了点。⑦院子还有一个好处,平日里一些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家什譬如清洁用具笤帚簸箕拖把之类的便可以放在院子不起眼的角落里,用之则行,舍之能藏。若是电梯洋房就不然了,放在杂物间和其他吃的用的挤在一起不卫生,扔在阳台上和花卉盆景掺和吧又影响观瞻。百儿几十平方的一个空间,还真没个笤帚簸箕拖把的安置处!⑧因此,院子不仅是人存在方式的一种过渡,还是器具家什的一种过渡。⑨间尝思之,现代人思维之所以古怪,只会即此非彼,中间缺乏过渡、缺乏缓冲,没有回旋的余地,怕是跟现代人住的公寓要么进来,要么出去,缺少一个过渡的院子有关联!⑩随着社会不断进步,过去人们向往的“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早实现了,可院子却逐渐消失。文明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以往穷人只能住竹篱围着的平房..,有钱的人才居电梯洋房,现在调了个个,穷人住上了梦寐以求的高层楼房,有钱人却忙不迭地从高处撤下来住有院子的矮房..去了。⑾人,从根子上说,是属于大地的。只是随着文明进化,人才逐步离开大地,先是上树,继之上楼。等到人升到半空、登上月球,这才醒悟,哪儿都不是自己的家,唯有大地,才是我们的家。⑿有德国思想家言,现代人有三重疏离..,首当其冲是人与自然的疏离(其他是与上帝的疏离以及与他人的疏离)。有如连接母体的婴儿脐带,院子是人与自然的最后一点牵绊..。故此,院子里那些沿篱攀爬的绿藤、花草树木,无不诉说着人对自然的那种欲离不舍的暧昧、弃之不甘的无奈。⒀借用海
本文标题: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342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