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2012年体育专业专升本考试大纲
湖南工业大学专升本考试体育教育专业理论综合考试大纲说明:体育专业理论综合考试主要包括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运动生理学三门课程,共150分,每门课程50分。各门课程考试大纲如下:一、《体育概论》(一)、体育概念重点掌握体育的概念;体育概念的分类;体育的多种属性与体育本质。一般掌握近现代体育概念演变的主要脉络;中、日、美几个国家体育概念的比较;体育的相关概念;、身心关系与体育本质。一般了解学习和理解体育概念的重要意义;体育概念界定的逻辑学法则;体育本质的概念;对体育本质认识的演进考核能力要求能够结合社会理解体育的概念和本质,能够分析体育概念和本质产生争论的社会背景。(二)、体育功能重点掌握体育的健身功能;体育的教育功能;体育的娱乐功能;体育的经济功能;体育的政治功能;我国的体育目的;我国的体育目标。一般掌握我国对体育功能研究的简单回顾;体育功能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实现我国的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实现我国的体育目的目标的要求。一般了解体育功能的流动性和变化性;系统理论中的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对我们的启示;体育功能的层次性;我国体育目的与目标的关系。考核能力要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体育的基本功能,并能够理解体育功能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并能理解我国不同阶段体育目标是为体育目的服务的。(三)、体育手段重点掌握体育手段的概念;体育基本手段;身体运动的构成要素及其分析。一般掌握体育运动技术;体育运动项目。一般了解体育核心手段的分类。考核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的体育手段在实践中进行自我身体锻炼和帮助他人进行身体锻炼。(四)、体育科学重点掌握体育科学的概念;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一般掌握现代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新中国体育科学发展概况。一般了解近代体育科学的形成;现代体育科学的发展;体育科学体系。考核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体育科学体系中的各门课程。(五)、体育过程重点掌握体育过程的特点;体育过程的要素。一般掌握体育过程的目标;体育过程与相关过程的关系。一般了解体育过程的本质;体育过程的结构与控制考核能力要求学会按照体育过程的知识自身从事体育锻炼和指导他人进行体育锻炼。(六)、体育文化重点掌握体育文化的含义;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西方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奥林匹克组织文化。一般掌握体育文化的基本功能;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一般了解从文化的视角看体育;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考核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体育文化。(七)、体育体制重点掌握体育体制的概念;中外体育体制的比较;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一般掌握体育体制的构成一般了解体育体制的特点与作用考核能力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体育体制的现状,并能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附:教材及参考书目(一)教材杨文轩,杨霆主编.体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二)主要参考书目1、鲍冠文主编.体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3、颜天民主编.体育概论、体育史、奥林匹克运动、体育法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4、全国体院通用教材组.体育概论.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二《学校体育学》(一)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的演变重点掌握1.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般掌握1、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一般了解1.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考核能力要求能贯通中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脉络,理解与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二)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重点掌握1.学生身体发展的指标,学生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一般掌握1.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与基本要求。2.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与基本要求。(领会)一般了解1.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指标、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作用与基本要求。考核能力要求了解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体能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并能根据中学生的特点提出开展学校体育的基本思路;并具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学校体育实践中的能力。(三)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重点掌握1.学校体育的结构。3.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一般掌握1.学校体育目标的本质与功能。2.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一般了解1.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考核能力要求明确制定学校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因素,能正确把握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内容。(四)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重点掌握1.体育课程的概念与特点。2.体育课程的编制。一般掌握1.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一般了解1.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考核能力要求能了解掌握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体育课程的功能与价值,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具备将问题带到实践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五)体育课程的实施重点掌握1.体育课程实施的概念与本质。2.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一般掌握3.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一般了解1.处理体育课程实施与计划的关系考核能力要求能正确认识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和策略、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以及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正确认识与处理好的问题。(六)体育教学重点掌握1.体育教学目标与制定。2.体育教学内容。3.体育教学方法。4.体育教学组织管理。一般掌握1.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2.体育教学内容。3.体育学习评价。一般了解1.体育教学设计。考核能力要求正确认识和理解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与运用,能上好体育课,具备体育课堂组织管理和体育学习评价的基本方法。(七)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重点掌握1.体育学习的含义与特征。2.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一般掌握1.体育学习策略的含义、特点、构成。一般了解1.体育学习过程的基本理论原理。考核能力要求能正确认识体育学习的过程与特点,对学生体育学习策略指导应注意的问题能横好的把握,具备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八)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重点掌握1.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与分类。2.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般掌握1.体育场地实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般了解1.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考核能力要求树立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理念,运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技能。(九)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重点掌握1.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与意义、性质与特点。一般掌握1.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一般了解1.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考核能力要求能正确认识课外体育活动及其特点、为什么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如何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等相关知识,具备实践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十)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重点掌握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一般掌握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一般了解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考核能力要求熟练运用各种运动训练方法从事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实践,保证课余体育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十一)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重点掌握1.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一般掌握1.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实施。一般了解1.课余体育竞赛的意义与特点。考核能力要求具备开展各种类型课余体育竞赛的技能;学会制定学校体育竞赛的计划与规程。(十二)理想的体育教师重点掌握1.体育教师的工作与研究。一般掌握1.理想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一般了解1.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考核能力要求能知道体育教师的基本工作内容、性质和特征,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需要提高的地方和具体的措施,为以后从事体育教师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十三)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重点掌握1.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2.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与实习。一般掌握1.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学习内容、特点与意义。一般了解1.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考核能力要求对体育教师职业培训的全过程有全面的了解,认识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以适应未来学习化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要求。附:教材版本:潘邵伟、于可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2版)三《运动生理学》(一)、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重点掌握:1、磷酸原供能系统的特点2、乳酸能系统特点3、有氧氧化系统特点一般掌握:1、肌肉活动时能量供应的代谢特征2、能量统一体理论3、肌肉活动时影响能量代谢因素分析一般了解:1、能量的直接来源——ATP2、能量的间接来源——糖、脂肪、蛋白质考核能力要求:学会运用人体能量供应的基本知识指导体育教学与运动实践。(二)、肌肉收缩重点掌握:1、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2、兴奋-收缩耦联3、握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4、掌握肌肉收缩力学特征一般掌握:1、肌原纤维结构功能特点2、肌管系统结构功能特点3、掌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4、了解生物电形成机制5、掌握动作电位传导、6、掌握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7、掌握运动时不同肌纤维的动员一般了解:1、肌肉的物理特性2、肌肉的生理特性、3、单收缩和强直收缩4、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5、人类肌纤维的类型6、两类型肌纤维的形态、代谢、生理特征7、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分布8、熟练掌握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考核能力要求:学会肌肉收缩原理,掌握肌肉收缩类型,具有指导运动实践的能力。(三)、激素与运动重点掌握:1、儿茶酚胺对急性运动的反应特征;2、糖皮质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症;3、生长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4、抗利尿激素和盐皮质激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5、胰岛素和高血糖素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6、激素对运动应答与适应的基本规律一般掌握:1、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2、垂体的内分泌功能;3、甲状腺、甲状旁腺内分泌功能;4、肾上腺的内分泌功能;5、胰岛的内分泌功能一般了解:1、内分泌与外分泌3、激素及其分类3、激素的生理作用和作用特征4、了解受体及其作用特征5、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过程6、激素分泌的调节考核能力要求:学会激素对人体运动能力的调节等理论,并指导运动训练与大众健身的能力。(四)、血液与运动重点掌握:1、运输氧的功能;2、血液的调节功能;3、血液的保护和防御功能一般掌握:1、血液的组成;2、血液的理化特性考核能力要求:掌握血液的组成与功能等理论,并具有指导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和运动实践的能力。(五)呼吸与运动重点掌握:1、气体交换的原理;2、气体交换的过程;3、了解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4、了解肺换气功能的评定一般掌握:1、肺通气功能的评定;2、肺通气功能对运动训练的反应与适应;3、运动与呼吸一般了解:1、呼吸的反射性调节;2、运动时呼吸变化的调节考核能力要求:学会气体交换的原理,掌握肺通气功能的测定方法,具备将其运用到体育运动实践的能力。(六)、血液循环与运动重点掌握:1、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2、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一般掌握:1、心肌的生理特性;2、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3、微循环;4、静脉回心血量一般了解1、心动周期与心电图;2、心泵功能评价;3、神经调节;4、体液调节;5、局部血流的自身调节;考核能力要求:学会运用脉搏评定人体在安静与运动状态的心脏工作的方法,具有运用脉搏评定人体对运动负荷适应情况的能力。(七)、肌肉力量重点掌握:1、肌肉力量训练的若干生理学原则;2、肌肉力量训练的手段和方法一般掌握;1、肌肉力量及其分类;2、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八)、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重点掌握:1、赛前状态与准备活动;2、进入工作状态;3、稳定状态;4、运动性疲劳与恢复一般掌握:1、运动负荷的本质;2、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3、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与训练效果一般了解:1、有训练者安静状态下的生物学特征及训练效果的评定;2、有训练者进行运动时和恢复期的生物学特征及训练效果的评定考核能力要求:学会运动过程人体生理机能变化的规律,并具有运用本章理论指导运动实践的能力。(九)、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重点掌握:1、掌握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可能机制性2、掌握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一般掌握:1、运动性疲劳概述能;2、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及其不同特点;3、一般了解:1、恢复过程的一般规律;2、机体能源贮备的恢复;3、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考核能力要求:学会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具有判断与消除运动疲劳性的能力附:教材版本邓树勋,王健等主编.运动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湖南工业大学专升本考试社会体
本文标题:2012年体育专业专升本考试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353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