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2011年新强煤矿充水因素分析
新强煤矿充水因素分析新强煤矿地测科2012年1月简介:新强矿区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根据多年的涌水量观测资料可知,每年的七、八、九月份矿井涌水量明显增加。因此,大气降水通过第四系含水层补给煤系地层,含水层是主要补给水源,本区内对矿井充水有影响的地表水体主要是茄子河,河床标高在180m左右,最大流为75.38m3/S,流速0.762m/S,属于季节性河流。洪水位高程在+176~+188m之间,区内地势较低,而且平缓,茄子河对第四系地层的冲刷搬运,使本区沉积了7--8米厚的河沙(细砂、粗砂及砾砂),河床切割深度为2--4米,地下水位2米左右,茄子河河谷地处低洼,有利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聚集,为本井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泄区,河谷平源第四系含水层覆盖于煤系地层之上,形成大气降水--河流--第四含水层--煤系地层的水力联系,其补给条件好,岩层富水性强,此河流经过六、八、九采区中部,斜交通过井田煤系露头。根据多年的资料可知,六采区和八、九采区的涌水量占全矿涌水量的90%左右。此外,区内个别裂隙发育较好的断层(如东主运外遇的F5也是矿井充水的一个因素。一、充水因素分析:1原一采区地处丘陵地区,采67上、68两层煤。地表无汇水区,补给渗透能力较差,故一采区井下涌水量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约35m3/h左右。原三采区(现已报废)在-62米标高处与一采区相通,原三采区内-62米标高以下全部为积水,此区内的积水通过-62米标高处的68左三片流入原一采区,我矿已在原一采区四片石门内设泵排水,将水头控制在-93米标高以下。保护与原一采区相通的新富煤矿不被水淹。2二采区地处丘陵,无汇水区,与其有联系的井口为永发煤矿,与我矿二采开采同一煤层(59上、62两层煤),永发煤矿开采最低标高为-70米,对二采区无水患影响。3原三采区采67上、68两层煤,此区地表已沉降,经观测最大下沉量为1.8m,在雨季,公路两侧常有积水区,积水面积为0.1平方公里。但经多次观察,此积水对于井下涌水量无太大影响。福瑞祥九井(原富强煤矿多经公司一井)开采我矿原三采右部68#层露头煤,开采上线标高+161米,与地表仅相距19米,此井与原三采区相通,其主井井口标高在洪水位以下,此矿井采空区位于我矿六采积水区下方,如井口进水将直接进入我矿。此井为我矿现存的最大隐患。在雨季来临时应密切注意观测,如地表出现塌陷和防洪围堰毁坏,应立即回填及修补。4我矿五采区主要开采54#、58上#、59上#煤层,地表标高为+210米,地处丘陵,无汇水区,与其有联系的井口为大丰煤矿(报废井),其采空区与我矿五采区54#层采空区相连,现有少量积水流入我矿五采区,约5m3/h。经多年观测未发现涌水量增大。5我矿六采区主要回采87#、90#、95#、98#、99#煤层,地表最低标高为+176米,开采上限标高为+80米,87#煤层顶板为砂岩含水层,含水层总厚为40米左右,岩性以中砂岩为主,中部夹粉细砂岩,富水性强,裂隙较发育。是茄子河水导入井下的主要通道。由于98#煤层厚度1.8米,采空面积大,顶板完全垮落,下沉量较大。沿河床两侧形成大面积的地表沉降带。此沉降带内如出现塌陷坑,我矿将组织人员立即对此进行回填。2010年7月6日因连降暴雨,四新水库、龙山水库同时放水,导致茄子河水出槽倒灌入我矿六采区沉陷区内,积水量约14万立方米,矿井内经实际观测,涌水量无显著变化。这说明经长期沉降,倒水裂隙带的缝隙已经弥合,导水能力下降。2011年雨季最大涌水量790立方米/小时,冬季最小280立方米/小时,年平均480立方米/小时。随着采动面积与深度的增加,地表下沉面积会逐年增加,积水区面积也会逐年增加。六采区地表沉陷区得治理,仍是新强煤矿的防治水工作重点。二、矿内积水区1、原三采区-62米标高以下积水区,积水量约85万立方米。此积水区周边无生产采区。2、三采区-16米标高以下积水区,积水量约8.5万立方米,此积水区深部为工业广场保护煤柱,积水沿98右四片石门内流出,对我矿无影响。3、原一采区-93米标高以下积水区,积水量约35万立方米,我矿已在原一采区四片石门内设泵排水,将水头控制在-93米标高以下。此积水区对我矿无影响。新强煤矿
本文标题:2011年新强煤矿充水因素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036086 .html